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2.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再问了。从侧面讨论了几个很容易对答的问题:我们学校从事教育的人多少?数以千计吧?从事教育学的人多少?仅仅数以十计了吧?相信能指导研究生的人,会因这些问题而想到另一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某日,一友人向我抱怨,说女儿的学校——山东东营市油田第四小学专门为女孩子开办了“女红”班,学什么绣花,“都啥时代了;让孩子学这些东西有啥用啊!”近日,又接到一小学老师来信:“我们学校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我班学生平均背诵了一百多首。可学生语文成绩并没提高多少,写作文也用不上,背古诗词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4.
<正>假期,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参观山洋革命根据地。在展厅里,一台旧机器引起了我的注意。机器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缝纫机”三个字。我突然想起来,外婆家也有一台缝纫机呢!参观完山洋革命根据地,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外婆家,想更近距离地观察缝纫机,想通过外婆家的缝纫机触摸历史。外婆家的缝纫机是“西湖”牌的。听外婆说,它可是比我妈妈的年龄还大哟,见证了许多有趣的家庭故事。曾经,买米要用粮票,买布要用布票,似乎买什么都要票。她说她刚好有熟人在宁海百货公司工作,没用票就把缝纫机买回了家。当年的缝纫机,  相似文献   

5.
张雷 《教师》2014,(34):23-23
正上高一的儿子曾写过一句话:“不做伪学习者。”我对此很有感触。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不乏伪学习者。这些孩子大多是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不得不“努力”地学习,不愿学却做出学的样子,久而久之,这种强势下的学习状态造就了大批伪学习者。  相似文献   

6.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做种学”这一先进理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做中学”就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节日的女主持人一次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托福”测验时,竟将“女红”读为noh6ng。 “红”有两个读者。读h6ng时,是指一种颜色,也可指喜庆的事,“红”可象征革命、进步,又可指人得宠、成名等等;读g石ng时,“红”字通“工”,指的是纺织、缝纫等手工劳动。古代从事纺织、缝纫的妇女称作红(g石ng)女;而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便称作女红。女主持人自然不该将“女红”读作n凸h6ng。应该读成nog6ng。 (摘自《咬文嚼字》)此“红”非那“红”@宋岚~~…  相似文献   

8.
“嗒嗒嗒……”我的童年就是在这种声音的陪伴下度过的,这是缝纫机的声音。因为,我的奶奶正在做衣服。  相似文献   

9.
我在阁楼中找到了那台缝纫机,掀开了它上面盖着的一块满是灰尘的布。这是一台“飞人牌”缝纫机,金黄色的花纹装饰着黑色小巧的机身,显得十分简朴大气。它的正上方还印着“上海缝纫机一厂”的黄色字样。缝纫机的表面没有任何破损,看得出之前的主人对它爱护有加。这台缝纫机是我的外公留下的,自从外公去世之后,已经静静在此守候了6年。今天听到外婆讲那些过去的事情,我突然心血来潮,想来看看这个从小就出现在我身边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0.
赖蓉 《今日教育》2010,(1):16-16
刚到放学的时间,彤彤的妈妈就急匆匆地跑来了,“彤彤快,我们要迟到了!”老师问:“做什么要迟到了呀?”“彤彤今天要学钢琴,还有十分钟了,老师再见!”而彤彤却一脸的不快,嘟着嘴说:“妈妈,我不想去,天天练琴烦死啦!”  相似文献   

11.
<正>于漪老师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回眸我的“一路走来”,广义说来,也算是“一辈子做老师”。初为人师时,我对“教育家精神”的了解甚少,“初心”就是“做一名不误人子弟的教师”,但教育之旅多有良师伴行,我就步入了“一辈子学做良师”之境。一、求学路上遇良师1962年,我就进了幼儿园。幼儿园办得很规范,每周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的活动内容也一目了然。早操啦、唱歌啦、游戏啦、剪纸啦、泥工啦、体育活动啦,讲故事、学拼音、  相似文献   

12.
英国教育哲学家约翰·怀特说:“教,……意思是努力带来‘学’。”我认为“努力”是指教者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带来”是指教者要给被教者以东西,是“给予”的意思;“学”,是可学的东西,而不是“没的学”或“不值得学”。然而我们现实的教育却严重地存在着“不努力”、“带不来”、“不值得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做老师,每天面对一帮半大的孩子,工作忙碌着,但乐趣也越来越多: 之一:上次考试有道仿写题,原句是“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班一个学生写道:我原想得到一支园珠笔芯,你却给了我整支笔!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老师常常问我们,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啊,我们都会说:“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我要做一个老师”、“我要做一个医生”等等。实际上我什么也不知道,只是那么天真地说说罢了。如果你现在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我会毫不迟疑地说,我的梦想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学个好专业,做一份薪水高的工作,让我的妈妈不再辛苦!  相似文献   

15.
女有三丑     
我的母亲十分好强,她的兄弟姊妹养出一窝一窝如花似玉的孩子来,不是被摆在照相馆橱窗,就是上杂志封面。三舅舅结婚,母亲连夜踩缝纫机,为我做了一条荷叶边的红裙子,又拿铁钳炙我的刘海,可怎么打扮都像缺了什么又多了什么,母亲技穷而泣“我身上稍微像样的地方你都不要,偏偏拣我一对单眼皮!”我外婆及时在旁援救,她会很中我听地化解:“世上无丑女。女人有三丑:好吃懒做爱打扮。”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评“三好”活动开始了,但我却很着急,因为临近“六一”该做的事太多了。迎接上级教学常规检查,“六一”文艺节目的编排,再加上我在外学习了一个星期,落下的课还很多,很多的工作都在等待我去做。原本想学校催得紧,把我认为不错的十个学生名单交过去就行了,可是我又一想:  相似文献   

17.
杨欧 《教育艺术》2008,(6):40-41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的语言、观点困惑了我。如:“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到学校做不好清洁还要重扫,凭什么!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学扫地的!”。“孩子的身体就只有这个样,老师,你上体育课时不让他累着了,怕出汗后感冒”。“反正我的孩子没先惹谁,谁也别想欺负我的孩子。”我倍感无奈倍感困惑:像这样失去原则失去理性的爱就是溺爱,会对孩子有益吗?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叶倾城 《家长》2013,(6):47-48
很久以前在报社的时候,上所谓“白班”——但也得晚上八九点才能走。天擦黑,就三五个同事结伴去凑顿晚饭。 有位单身京漂同事,难得母亲去看她,并且小住半个月,天天在报社得瑟得不行。结果天黑了,居然和我们一起去拼餐。,我们很奇怪:“你不回家去吃妈妈做的饭?” 她连连摇头,一脸一言难尽的神色:“别提了,我妈做的饭真是够难吃,我不和你们去调剂一次半次。撑不下去了。”我们全体大笑,个个深有同感。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出身中国第一代双职工家庭,母亲善烹饪精女红的,大概没几个。  相似文献   

19.
老伴学电脑     
张峰 《老年教育》2010,(5):46-46
老伴退休后要买电脑,被我阻止了,理由是:我俩都不会电脑。老伴不服气:“不会可以学嘛。”我反驳她说:“学电脑就那么容易?何况我们都是老年人。”老伴却很坚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似文献   

20.
杨玄章 《大学生》2014,(15):114-115
“我的工作真没意思”,“现在的工作内容一点儿积累都没有,什么都学不到”,“老板总是把杂活儿给我真是没意思”,“为什么我总是做部门里最无聊的工作,有价值的工作都给别人做?……类似的抱怨在职场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