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泥沟里胶泥多,和堆胶泥捏你我.捏个你来捏个我,捏个妹妹捏哥哥……",当你听到这首缠绵悱恻的"情人谣"时,你的思绪就会被带到中国大西北那苍茫的黄士高原上的一块沃野.  相似文献   

2.
与往年不同,今年各方王牌先锋导演齐聚戛纳,成为此电影节上最大的亮色。也意味着“戛纳”终于告别了大师时代,开始迈向支离破碎的“后现代电影”时期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在一个人的五官中,眼睛最能“传神”的话,那么,在一张报纸的编排中,标题往往起着“报纸的眼睛”的作用。借“诗眼”作“题眼”诗词中的名句往往被誉为“诗眼”、“词眼”,如果把优美的诗词比作巧夺天工的织缎,那么名句则是诗篇织缎上璀璨的珍珠。许多记者、编辑高手给新闻、通讯拟题时,常到诗山词海中采擷秀丽辞句。《扬眉剑出鞘》、《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到长城非好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用诗词中的佳句制作的标题既贴切恰当,又凝炼精警,令人百读不厌,过目成诵,味之不已. 擷取诗词名句作标题可整句引用,可截用、嵌用,还可改动原句中的某一个词或词组,以准确表达不同的文章内容,不仅没有生吞活剥之陋,反而能出人意表,涉笔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从业印刷三十余年,从事制版工艺研究二十余年的老工程师,在刚接触到“印前彩色桌面系统”,感到新奇,并爱不释手。太棒了!在电脑显示屏前可以做出你以前想做而做不出来的图像和效果,还可以做出以前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神奇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私人藏书由来已久,但藏书风气之盛,莫过于明清。到清代后期,藏书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几个著名的藏书楼,那就是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这几家,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聊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公文生效有种印信标志,其中关防是很重要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渊源,并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明清以来的官僚体制的状况。该文从使用关防的主体、关防印文的一些特征以及印材等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编辑》2003,(1):59-59
百科全书是指以辞条形式编排的介绍某一门类或一切门类知识的工具书。“百科全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全面教育”。百科全书按选收范围和读者对象可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专业性百科书、特殊内容的百科全书和通俗百科全书四大类。西方的百科全书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希腊大折学家亚甲十名德被称为“百科全书之父”他的  相似文献   

8.
“对偶”达种表现手法应用的范围很广,而且历史也很久了。远在两千几百年以前,周代的《六经》《诸子》中就出现了对偶的句子。如《易经·系辞》中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和,坤以简能”,《老子》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就是。至于《诗经》中就更多了,《采微》中诗人运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一个对偶句,成功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始创于1995年元月,迄今已出刊140余期.当时的设计是每期整版规模,每周两期,名曰“专题报道”版(1996年改为每周一期).至于这个版登些什么,以什么形式刊出,在贯彻中央“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前提下,报社领导没有划定任何界限,放手让我们这些领办人来筹划并实施.  相似文献   

10.
漫话“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话“冰点”李大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始创于1995年元月,当时的设计是:每期一整版,每周两期,名曰“专题报道”版(1996年改为每周一期)。至于在贯彻中央“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前提下,这个版登什么,以什么形式刊出,报社领导没有划定任何界限,放手...  相似文献   

11.
央视的媒体广场提醒:高考日益临近,劝考生们在高考时切忌滥用网络语言。时下一些标榜为新新人类的网民尤其是中学生,动辄就是“东东”、“虾米”、“偶”、“BT”之类的网络语言,甚至经常性地出现在了口语和作文中。其本意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或者调侃的氛围,彰显自  相似文献   

12.
我国除了古老的甲骨文、钟鼎文和真、草、隶、篆之外,还有众多的名家字体,如苏体、欧体、颜体、柳体等,它们都以姓名命名。唯有宋体字不以姓命名而独以朝代命名,原因在于它的创始人是宋朝秦桧。 秦桧,进士出身,他不仅博学,多才多艺,而且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综采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宋体字。人们恶其行,对于他的字遂不以其姓命名而称“宋体字”。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与事件相连——这个世界上每天发生着的重大的、独特的事件构成新闻的首要部分。此外,那些令人关注的“点”——热点、难点、亮点构成新闻的大部。所有传媒理所当然地愿意报道那些最大的、最先的和最特别的事或人。但是,近几年来,另一种意味的新闻也在不断升温,这就是以普通百姓生活为新闻源的写实类新闻——姑且称之为“原生态新闻”。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词人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云: 花信风高雨又收,风雨至迟留。 无端燕子,怯寒归晚,闲损帘钩。 弹棋打马心都懒,撺掇上春愁。推 书就枕,凫烟淡淡,蝶梦悠悠。 辛弃疾也有一首《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云: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 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 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 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 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这大概就是“易安体”(一称“李易安体”)一词最早的出处了。“易安体”一词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词坛已经公认李清照的独特风格的存在。侯、辛二家的拟作,则表明词人们不仅正视这一存在,而且以自己的行动,对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由此看来,早在南宋时代,李清照下世不久,她的词作的影响已相当广泛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其生活年代正当两宋之际。天赋的聪明才智,家庭的传统文化熏陶,和骄傲进取的志向,使李清照成长为宋代杰出的词人。她在词史上、乃至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女人可以与之并驾齐驱。她以词抒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表达爱情的忧愁和感伤,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一次,苏东坡对朋友刘贡父说:“我每天都要吃三白。”刘贡父莫名其妙。苏东坡解释道:“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碟大米而已!”刘贡父苦笑而去。事隔数日,刘贡父差人送苏东坡一封请帖,请苏东坡到他家吃“(?)饭”。何谓“(?)饭”?苏东坡苦思不得而知。到了刘贡父家里,只见餐桌上放的竟是他所谓的“三白”,苏东坡被弄得啼笑皆非。文人无聊,假游戏文字开心取乐,固不足取。然而,不知是失于吝啬,还是故作高深,有人写文章、讲话也热衷于用“三白”一类的简称,最近,看到一份写一个先进商店  相似文献   

16.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及其支流为其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使之成为与外界几近封闭的绿洲区。绿洲区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为世代生息于斯的先民和世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牧草和食粮,也为往来于此的商旅、使节提供了吃、穿、住、行方面的需要。敦煌,作为旅游城市,其名之所以蜚声海内外,每年会吸引众多的白皮肤、蓝眼睛、黄皮肤、黑头发的游客,自然是其拥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敦煌莫高窟;而它的名声之大,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其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这些无不与其在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紧密联系在…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媒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各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吸引读者,一张报纸要把一定数量的读者吸引到自己身边,非得有不同凡响的独特之处不可。要么,你的报道是独家的;要么,你的报道形式别出新裁;要么,你的报道比别人更权威、更深刻……否则,就会变成自己办报自己看,既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更达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专栏之所以在1995年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原因就在于她“特”、“新”、“快”、“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5目,“今日话题”在光明日报上一亮相,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很多读者从千里之外打  相似文献   

18.
在赣南,在宁都,“土记者”李春荣的名气是很大的。因为七年来,这个红军烈士的后代,普通农民的儿子,爬过几道田坎,带着两脚烂泥,从村里走到乡里,从乡里走进县委,担负起全县新闻报道工作,连年被评为地区优秀通讯员,成了赣南日报特约记者和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的特约通讯员。李春荣1973年高中毕业还乡,结婚有了儿子,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但他不甘心,后来当上了教师,还不甘心;又考上了乡报道员,仍不甘心;最后进了县委宣传部。从1980年至今,他已在全国23家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620篇,近50万字。所以,年初他走上了省里新闻报道先进表彰会的讲台,介绍经验。然而,据说他还不甘心。  相似文献   

19.
标题中的“悬念”好的标题不但会使你如品香茗,余味不已,而且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你非把全篇读完不可。这些标题所以有如此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标题时不直接说破,而是故意留一手,卖关子,打埋伏,藏迷设疑,逗起悬念.在标题中设“悬念”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反常法。如《“破罐子”能修,“出窑砖”可变》、《冤家路宽》、《鸡毛终于飞上了天》、《沉到河里的砖浮起来  相似文献   

20.
二、在歇斯底里的反共气氛中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喘息未定,又陷入东西方冷战的漩涡。冷战中,还断断续续地有局部的热战;其气氛之紧张,使得两个敌对阵营中发生了一阵阵象打摆子似的政治痉挛或者说政治歇斯底里。这里想说说美国新闻媒介当年在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共歇斯底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它们的舆论监督作用起得如何,有些什么教训可供后人借鉴。这场歇斯底里是由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约塞夫·麦卡锡掀起的,故美国称之为麦卡锡主义。它从1950年2月到1954年末,几乎横行五年之久,受害人集中在知识界和政界。有人可能要问:一个参议员,能有多大能耐,居然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狂风恶浪?回答这问题,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冷战这个大气候。至于第二位的原因,那就涉及美国新闻界存在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