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必须处理好目前出现一些基本问题,如继承与发展的方向、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三种学习理论的关系、学习与训练的关系等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能力与情感发展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的这些关系不仅有助于整体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综合学习的实施是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当前,日本的综合学习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着各种困境。协调好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关系是综合学习摆脱困境、提高学生学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八对关系: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讲,要处理好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讲,要处理好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的关系;三,从教学关系的角度讲,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四,从学与学关系的角度讲,要处理好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五,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讲,要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六,从教学运行机制的角度讲,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七,从教学手段的角度讲,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八,从教学追求的角度讲,要处理好有效性与道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课改文档     
课程改革重要概念释义●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课程改革的具体理念与目标1.倡导全人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  相似文献   

5.
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要求强化对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个性化与规律性的认识,处理好课程开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各级课程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方向。要认真研究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的途径与方式,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高认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不断创新,围绕三维目标求突破,抓住学生发展不放松,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要求强化对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个性化与规律性的认识,处理好课程开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各级课程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方向。要认真研究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的途径与方式,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高认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不断创新,围绕三维目标求突破,抓住学生发展不放松,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处理好学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的现代化与适应性,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  相似文献   

8.
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要求强化对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个性化与规律性的认识,处理好课程开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各级课程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方向.要认真研究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的途径与方式,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高认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不断创新,围绕三维目标求突破,抓住学生发展不放松,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师使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给予新课改更强有力的理论辩护。后现代课程观阐明了课程的生态性、民主性与开放性,为反思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课改需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需要澄清在改革过程中放弃指导、疏于创造和低估学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师使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给予新课改更强有力的理论辩护.后现代课程观阐明了课程的生态性、民主性与开放性,为反思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课改需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需要澄清在改革过程中放弃指导、疏于创造和低估学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