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原地投掷实心球出手初速度的关键在于腰腹力和蹬地力量的充分利用以及做出留后技术和鞭打动作。因此,要掌握有关的技术动作,使蹬地、甩腰、收腹、挥臂四者连贯配合,一气呵成,才能把投掷效果发挥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掷实心球作为多年来的中考项目,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投掷实心球是要求上下肢及腰腹肌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实心球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  相似文献   

3.
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抛实心球,既是力量型又是速度型的综合项目。其投掷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持球、预备动作、最后发力和实心球出手后的协调配合动作。其投掷的动作方法是:两脚一前一后分开站立,屈膝,双手持球高举脑后,上身微仰,两臂尽量后引,双腿快速蹬地,同时收腹,挥臂将球  相似文献   

4.
原地投掷实心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投掷项目,它是发展学生力量的重要练习,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素质的一项很好的体育项目,也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活动能力。投掷实心球既需要力量,也需要技术,且技术很复杂,这对于协调性、腰腹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项目。在日常教学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腰腹力的好坏跟掷实心球成绩有一定的关系。于是笔者对杭州市德胜小学都市水乡校区四年级学生进行实心球和仰卧起坐测试,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腰腹力的训练。通过布置体育回家作业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垫上跪跳起、仰卧传接实心球、双脚夹实心球跳传等方法的练习后发现,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大于43次的学生再进行腰腹力练习对实心球的成绩提升不是非常明显;而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小于43次的学生进行腰腹力练习后对实心球成绩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5.
原地掷实心球是广东省体育高考生必考的三项基本素质之一,考生实心球的能力与实心球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密切相关。文章在分析原地掷实心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其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旨在对提高体育高考生和普通学生的实心球成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大勇 《考试周刊》2010,(5):155-156
1.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力量是指蹬腿力量、腰腹力量与手臂力量;动作速度细分则包括蹬腿速度、顶髋速度与最后的出手速度。  相似文献   

7.
原地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技术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上肢、腰腹、背部力量及身体协调性,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文章对影响前抛实心球成绩的三大因素以及原地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发力要领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阐述原地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技术的教学方法,以确保体育课程中实心球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8.
原地投掷实心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投掷项目。投掷实心球既需要力量,也需要技术,这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弱,协调性、腰腹肌力量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项目。为提高学生成绩,经过反复探讨和实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实心球投掷是中小学体育力量类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实心球投掷是中小学身体素质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通过对学生投掷实心球错误的成因分析,阐述纠错的具体实践,提出“鞭打动作”在训练时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教师在进行实心球训练时的重点,如果学生在练习时能较好地掌握“鞭打动作”,就可以明显地提高实心球投掷的成绩和水平.同时也为今后部分从事标枪、铅球等的竞技体育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媛  许坤明 《考试周刊》2010,(40):173-173
大多数初中生实心球技术动作掌握不是很好.许多学生投掷用力顺序不当,球出手后没有远度和高度,导致中考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有独特的方法.特别是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最后用力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的下肢、腰腹、上肢等力量训练.并让学生反复体会和掌握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初中生实心球技术动作掌握不是很好,许多学生投掷用力顺序不当,球出手后没有远度和高度,导致中考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有独特的方法,特别是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最后用力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的下肢、腰腹、上肢等力量训练,并让学生反复体会和掌握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投掷运动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在有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下,要有快的出手初速度和合适的出手角。针对后抛实心球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影响铁饼投掷远度的重要因素——出手初速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投掷铁饼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性比较强,以动态旋转为核心的运动项目。影响铁饼投掷远度的因素很多,其中铁饼出手初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出手初速度对铁饼投掷远度的重要作用和各技术对出手初速度的贡献,这些会对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涛 《双语学习》2007,(7M):64-65
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教学实验对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最后用力技术中投掷臂的动作以及顺标枪纵轴用力技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指出:最后用力即为投掷步的最后一步,它是掷标枪的关键动作,是标枪获得出手初速度的主要来源。重点是掌握上下肢的协调依次用力的顺序,完成通过标枪纵轴的“链状鞭打”动作。完成最后用力时,合理的用力顺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关键,身体左侧的支撑和用力动作对于投掷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标枪技术最后用力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教学实验对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最后用力技术中投掷臂的动作以及顺标枪纵轴用力技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指出:最后用力即为投掷步的最后一步,它是掷标枪的关键动作,是标枪获得出手初速度的主要来源。重点是掌握上下肢的协调依次用力的顺序,完成通过标枪纵轴的"链状鞭打"动作。完成最后用力时,合理的用力顺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关键,身体左侧的支撑和用力动作对于投掷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对双手向前 投掷实心球(简称原地投实心球)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运用物 理力学和生物力学论述影响成绩的因素,着重从实心球的握法 上进行创新和改良’提高前掷实心球出手速度’从而提高实心 球的飞行远度。本文也从原地前掷投实心球易犯的错误、投掷 实心球的基本动作要领、课堂实施途径出发,提出笔者在教学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为提高实心球成绩与质量提 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宗玉 《考试周刊》2013,(49):103-104
实心球是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前抛实心球同时也是全国很多地方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在这一项目上丢分严重。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力量很差,而是缺乏技术。很多体育老师在实际上课时都发现,有些看起来身材魁梧、浑身是劲的学生往往前抛实心球的成绩还不如个子矮小、身材瘦弱的学生。其实前抛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力量是指蹬腿力量、腰部力量与手臂力量;动作速度细分则包括蹬腿速度、顶髋速度与最后的出手速度。它集身体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及上、下肢力量、腰腹肌爆发力等全身性的投掷练习项目。作者从事初中毕业班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里,投掷教学主要是发展力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上肢的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教会学生最常用的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的投掷方法,逐步提高投掷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等良好品质。小学投掷教材,包括发展力量、投掷能力和投掷项目两部分。投掷项目的教学内容,按其用力形式可分为:投、推、抛三大类,以投为主。投又有投准和投远,以投远为主。小学主要进行原地投掷教学,以原地投掷垒球为核心内容。所用器械:垒球10时,手榴弹250—300克,轻物100—150克,实心球1—1.5公斤。  相似文献   

19.
<正>双手前抛投掷实心球对学生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近年来此项目已经成为中考体育测试的投掷项目。以往在实心球投掷项目教学时,大都作为素质项目,多以练习或游戏的形式展现,教师很少系统地学过实心球抛掷技术理论,并且投掷实心球既需要力量,也需要技术,特别是女生,由于其身体、心理等多方面差异,如何有效地提高女生的实心球成绩已成为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实心球投掷远近的决定因素实心球属于投掷范畴,决定实心球掷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影响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成绩的因素,简析掷实心球的技术要领,从投掷技术与身体素质练习两方面探讨提高掷实心球成绩的练习方法,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归纳分析掷实心球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