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师生、生生合作互动的过程,是展现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本片段的阅读教学,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看似简单、甚至微不足道的一问,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文之外的知识,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对课文又进行了一次要为深刻的解读,大脑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一次有效的历练,学生智慧的火花又得到一点有效的点燃。细看教学过程,若只是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处理方法的妙处,那只是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仅仅学习到书本上的显性知识,理解到课文中的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4.
[案例] 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节讲读课。教师开讲:上节课我们读读讲讲,气氛十分热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诵读课文。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感情强烈,气势磅礴,但如果我们懂得它感情强烈、气势磅礴的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原因,我们诵读课文就不仅仅只会是“凭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5.
以画解诗切合了七岁孩子的好奇心理,孩子总是乐于探究的。摈弃了“问学生这个字那个字的意思”的提法。换一种方式,同样达到了知其诗意读懂诗的目的,显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6.
“尊严”一词对于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概只是一个似懂非懂的概念。“尊严”是什么?一个人有“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若想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恐怕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文中年轻人哈默的神态、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来理解尊严的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客人,你看(出示实物:一盆盛开的丑菊)……  相似文献   

8.
最近参加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深为其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设计叫绝。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断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客人,你看(出示实物:一盆盛开的丑菊)生:(学生纷纷站起来,说、看、闻、摸,喜欢之情溢满笑脸。)师:(激情地)让我们再来喊喊这名丑实美的丑菊。生:(大声又动情地)丑菊!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客人,你看(出示实物:一盆盛开的丑菊)生:(学生纷纷站起来,说、看、闻、摸,喜欢之情溢满笑脸。)师:(激情地)让我们再来喊喊这名丑实美的丑菊。生:(大声又动情地)丑菊!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越来越喜欢丑菊了。生:我感到丑菊长得更美丽了。生:看到这盆丑菊,我才发现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灿烂开放,用它小巧玲珑的身躯、鲜明可人的色彩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生:我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朵丑菊。……师:同学都深深地爱上了丑菊。(板书:深爱)师:这样娇小美丽但又平凡朴实的丑菊默默地告诉我们,像名字这样外在的东西并…  相似文献   

11.
李红 《辽宁教育》2006,(1):75-76
本堂课中,有两处设计是自己满意的,且上课的效果也不错。首先是在进行识字的时候,我能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生会留心商标牌上、广告灯上、门牌、电视里、课外读物上的字。因此,这节课上到识字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我问:“小朋友,今天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认识”,学生早已等不及了,一边回答,一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终于等到说的时候了,有的说“宫”是在上数学课时讲到“少年宫”时认识的,有的说“临”是临平的临(临平是我们地区的县级镇),有的说“伟”是班级中小朋友“方智伟”、“李佳伟”的“伟”,又有的说“府”是从电视中看到的“王府”的“府”。当然也有现学现记的,利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进行识记的。但总的来说,不管是这堂课还是自己以前的课,识字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他们充分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时候,同时这也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识字的要求,多认多读,多到生活中认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是本文揭示的道理。如何通过老人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故事来认识这一道理,就成为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一教学片断以“找”为突破点,围绕老人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指点,终于“找”到骆驼展开。学生在愉快探索的氛围中攻下了这一难点,很有借鉴意义.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这个教案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多,特别精彩处有两点: 一是让学生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和劳累。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教师请学生当回妈妈,提一桶水走几步试一试,看看水桶里的水怎么样,有什么体验.然后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大家,如“一桶水好重啦,沉甸甸的。直晃荡,我累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要是有人帮我提一段路就好了……”这样的体验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是为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服务的。这样体验也为正确理解老爷爷的话奠定了情感基础。那种体验了以后只说了句“水很重”就回座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  相似文献   

15.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在教学中,它常常被人忽视。其实,语气词是很有蕴味的,它不但能表达各种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些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还要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让“默默无闻”的语气词亮出自己的风采。下面我就以《美丽的小路》中的三个教学片断为例,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相似文献   

17.
彭蓓 《湖北教育》2004,(13):49-50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师生互动的学习、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开篇第一句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奇丽的星空景象: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碧”是夜空的颜色,蓝得那么纯净.蓝得那么光滑,蓝得那么润泽。“盘”是夜空的形状.无边无际碧蓝的夜空大而圆,圃而无边。盘子里盛的是无数星星,那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星星如“珍珠”,星星圆润而温软,星星晶莹而透亮,星星随意地“撒”在盘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新的发现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允许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的作用.和教师直接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幸观摩了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秀课展示.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的《风筝》一课深深地折服了我,让我切实体验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现采撷三个小片段与同仁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