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先生与丈夫萧乾合译的乔伊斯名著《尤利西斯》,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推崇,也是文先生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文先生提出翻译需遵循“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理论,主张译文在意义、通顺和文体3个层面尽量忠实原文,并在《尤利西斯》译文中身体力行,很好地坚持了自己的译论。  相似文献   

2.
《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再现人物意识为中心,在反映人物多层次、纷乱复杂的内心世界、瞬息万变的情绪状态等方面独领风骚。探讨由萧乾、文洁若夫妇合译、和由金堤翻译的《尤利西斯》两个译本在人物重塑上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人物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乔伊斯《尤利西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两个译本如何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萧乾/文洁若和金堤的译本得以广受欢迎(以至"畅销"),背后因素有多个,包括:出版社巧妙地利用宣传和营销手段;批评家强调作品艰涩难译;色情描写官司提高了普通读者的兴趣;等等。从这样一个例子看到,经典文学的翻译成功地商业化了;文化商品超越了语言和国界,人人皆可消费。  相似文献   

4.
《尤利西斯》虽非天书,但确实有许多难译之处。要将这样一部文学巨著译得处处令人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笔者对萧乾与文洁若的译本片段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翻译策略下,译文的风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对待原著语言的变异现象时,《尤利西斯》两个中文译本手法截然不同:金隄译本以变异对变异,从而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语言特色。而萧乾、文洁若译本则努力使原著的语言变异常规化,使之阅读难度降低,也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翻译本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手段,一味的"归化"带来的通顺掩盖的是译者的"暴力"。期待译者能够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萧乾、文杰若夫妇和金陡各自翻译的《尤利西斯》是两个著名的中译本,为翻译批评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结合译文激活的概念结构与译文读者认知发生变化是否相同,对比分析两个中译本的名词的翻译,不难看出这两个中译本各有千秋,但是总体上金陡译本更适合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7.
1994年5月《尤利西斯》这本世界奇书在中国首次翻译出版后,出版界掀起了一次不小的波澜。这并非由书的内容所致,同时出版的两个中译本引发的商业竞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文化现象成了令人瞩目的焦点。 两译本大战《尤利西斯》走俏 1994年5月份,北京的书店、书摊都摆上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隄先生翻译的《尤利西斯》。前后不过数日,南京译林出版社由萧乾先生、夫人文洁若女士合作的译本也骤然面世。  相似文献   

8.
《尤利西斯》刘象愚译本与萧乾、文洁若和金隄等译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译本发行的同时还出版了一部翻译札记,这一现象正是现代翻译研究所谓的“深度翻译”。此外,译本的译者前言、注释、文内信息增补、附录等内容也都是“深度翻译”的具体表现。刘译深度翻译策略的运用不但对小说的普通读者具有帮助,更为文学和翻译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和借鉴。诸多副文本在《尤利西斯》翻译中发挥着协调多元主体及实现多元文本互现等积极作用。刘译《尤利西斯》深度翻译的内容大多是适用并可接受的,但少部分内容对翻译和文学本身而言则有多余之嫌。  相似文献   

9.
《尤利西斯》作为乔伊斯的成名作,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一股译介热潮,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金隄以及萧乾、文洁若夫妇的两个译本。在比对金译本和萧译本翻译策略的同时,着力探讨萧译本最终获得更广泛关注的文本外因素。通过比较发现:其一、萧译本获得成功,其流畅的翻译策略因为更贴近读者而获青睐;其二、除了译者本人的贡献,读者、发行商、文学评论家共同参与,将翻译活动推向高潮。翻译活动不仅仅是文本生产,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学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尤利西斯》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两个著名的中译本分别由萧乾、文杰若夫妇和金隄翻译。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被看作是表达思想和心理活动的工具。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译本激活的概念结构是否符合译文读者的认知变化,发现金隄译本体现了说话者大脑思维、心理活动和所使用语言之间的关系,更符合原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