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爱容易相守难,在众多80后,乃至90后开始步人婚姻殿堂之时,“闪婚”“闪离“夫妻忠诚协议”等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层峦迭起。这些,都成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遭遇和面对:爱情的生命力有多久?我们还有多少勇气去坚守爱情?在情感矛盾和现实困境的双重纠结里,我们还要不要相信爱情?如果相信,我们能否永远相爱?  相似文献   

2.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渴望年轻的时候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年老的时候有白头偕老的人在身旁。爱情和婚姻不同:两个人相爱,你爱我,我爱你,就OK;而婚姻则不然,明明相爱的夫妻,有时候谁都没错,而婚姻本身却错了。从爱情到婚姻,我们如何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保持爱的恒久温度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上网之前,我是不相信网恋的,总觉得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怎么可能相爱呢?所以当别人提醒我要小心网恋时,我只觉得好笑。 初进聊天室,我便起了个惹火的网名──“武林第一美女”。我的出现立即激起了聊天室内众男士的追求。我也索性过了把第一美女瘾,来了个“比诗招网  相似文献   

5.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裸婚时代》走红,让80后一代又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角。当“裸婚”成为热词时,60后、50后们觉得很惊讶:哪一代人的结婚不是从“裸婚”开始的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怎么到了80后这一代就变得这么死去活来的?而80后们却觉得,他们被这部剧“击中”了。“并非我们今天就特别注重物质。我们的父辈确实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我们今天的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2009:中国报业广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林 《传媒》2009,(1):89-92
每当岁末业界都会进行回顾和展望,但2008年不同以往,对2009年的展望在奥运会之前讨论“后奥运”趋势时就已经开始,而奥运刚刚结束即爆发的金融海啸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更加重了人们对未来的关注。现在已经没有人会怀疑2009年我们将面临的严峻形势,“冬天”也许会成为展望2009年的关键词。但是,冬天究竟有多冷?冬天究竟有多长?冬天给报业广告经营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如何过冬?相信报业经营者都会关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到科学网转载的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科研领域,“70后”将成被“抛弃”一代?》,文章提出:“60后”年富力强,“80后”后生可畏,“70后”遭遇前后夹击,因此“70后”将成被“抛弃”的一代。这篇文章提出的“70后”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和人员关注,但是“70后”将被“抛弃”的提法显然是错误的论调,是一种误导。我们不希望在已经很浮躁的大环境下,再去人为地制造新的浮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7):131-133
近两年,情感类真人秀热度不消反涨,成为各大卫视的宠儿,尤其是婚恋类真人秀获得观众青睐,其中《我们相爱吧》的第一季有短暂停播,但是节目又复播,并且还播出第二季。本文以2016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2》为研究对象,发现节目背后的媒介具有超真实的功能,利用电影化手法把虚假的爱情放大化到"非真实的超真实",并"催眠"的观众沉浸在这种"拟像爱情"中。在研究中运用让·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探讨"拟像爱情"中媒介与公众的关系来进一步发现受众早已顺从接受"仿真机器"媒介把"真实"隐藏在"超真实"中。  相似文献   

10.
当爱情变成了乌托邦,真实生活的人该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即便我们调侃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可我们永远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  相似文献   

11.
有人问一个哲人:什么事是最重要的?什么人是最重要的?生活中什么时间是最重要的?哲人回答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与所有人共同相爱,因为每个人生活的任务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爱情私塾     
我一向冒充同事、亲友以及读者们的知心大姐,时常听到种种情史,懂事的MM们多少会恭维我几句:“我相信您一定富有经验,爱情幸福……”听了一万多遍还忍不住笑出来:经验与幸福如何兼容?久病才能成良医。高考八次屡败屡战,是因为前七次都落第了。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上世纪末央视播出的讲述保守家庭与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还只是“星星之火”.那近两年热播的韩剧已有了“燎原之势”。韩剧何以如此风行?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的话一针见血:“韩流在中国当道七年.是我们的耻辱.因为韩流贩卖的文化内核是儒家文化,他们有什么资格在中国人面前贩卖我们的文化遗产呢?但人家做了.还做得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14.
独立参选的“80后”都自认为平凡人,却比身边的人更相信“一人一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朵午荷     
洛夫 《出版参考》2009,(10):16-17
这是去年夏天9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9,(10):71-72
“老师,我是不是得了你们教材上说的‘审美疲劳’症?因为军报上加框发表的‘现代天仙配’的故事,我们单位也多次发生过,我咋就没当回事呢?”这是一个函授学员给教务部打来的电话中提出的问题。他所说的“现代天仙配的故事”,发表在今年3月22日军报“部队新闻”版的头条位置.原文标题是《士官马金永.一摞烫金证书赢得爱情》,  相似文献   

17.
如果愿意,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爱情片,但相信你不会只是看到了爱情,爱情在影像明明灭灭的历史闪回中,让我们目睹它一年年风化为蹉跎岁月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高静一 《新闻世界》2010,(12):103-104
“80后”这个词出现以后,媒体对它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80后”的媒介形象是怎样的?又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媒体的报道是否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和朋友一起逛街,去超市购物,去公园散步,步行去上学,坐地铁去上班,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人类真的登上过月球吗?假如有人告诉你,恐龙从来没有出现在地球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科学或是文学,我们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你会相信他吗?你知道什么人被称为“被剥夺了洗澡和理发权利的人”吗?当有人从你身边经过,只是因为他穿了长外套,你会紧张吗?你会认为他将随时掏出自动武器向你射击吗?你对陌生异性微笑过吗?你愿意他们看到你的笑容吗?这些问题似乎不值一提,无论回答“是”还是“不是”,回答的人大概都会在前面加上“当然”两个字。就像我们当然热爱和平,每个人当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男女当然平等,每个人当然拥有恋爱的自由和信仰的自由,就像我们拥有逛街和吃冰激凌的自由一样简单。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网络传播》2010,(9):65-65
“因为有微博,看到的负面消息增多,自己的抱怨也增多,有那么多东西我们都不再信任!不过从今天起不再抱怨,虽然有那幺多的不再信任,但至少我们还可以总结出有哪些是我们一直相信的,就象堵车的道路多了,电台就报没堵的路一样。我还相信母爱,还相信我太太对我的爱,你呢?能把你相信的东西贴出来吗?——Frost&Sullivan 中国区总裁 王煜全新浪微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