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有待完善和成熟的高等教育学科;它着重解决的是学生普遍认知而非具体的实践问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道理"的引导和讲授;应辩证和全面理解其意识形态属性;它的绩效和考核重点在于学生人生、道德、价值认知程度及其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知识人和道德人不可分割地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关系不仅关系着教育存在,而且关系着教育者如何存在.知识人和道德人关系是复杂的:敌人还是盟友?不仅是敌人,而且还是盟友?抑或远不止于此.知识人和道德人联系在一起就使得各种教育哲学探索始终进行下去,并且总是不尽完满.任何简单轻率的抉择--知识祛魅或者道德祛魅都会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以及教育自身造成巨大伤害.在"知识人"出现危机和"回归生活世界"的时代境况下,历史的现代意蕴是否唤醒教育者和研究者重新慎思之?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及健康的生活态度教育是小学艺术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艺术学科实施德育要在明确学科德育优势的基础上把握德育渗透点,注重情景陶冶法,抓常规,树形象,从小处做起.  相似文献   

4.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道德单元是从道德系统中抽象出来的最小单位,它暂时舍弃了其它因素的联系,因而只剩下独立的基本涵义。德性是主体化为个体品质的道德单元。在个体品质中的价值取向系统的作用下,主体化的道德单元表现出确定的价值向性。既要培养基本的道德单元,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系统,这就是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现状与德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心理素质、文化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个性特征比较明显,艺术院校的德育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更应尊重其个性特征,应充分运用艺术院校自身的德育资源和优势,使德育更贴近学生心灵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学业的需要,从而使德育适应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培养现代化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高校德育,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高校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坚持三重特色,把握五个环节,做到五个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礼仪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礼仪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仪式是"礼"之精神的操作化和外显化,而"礼"的精神内核体现的正是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顺着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孕育与道德教化之间的深层关联,而其中介环节便是仪式活动,因而,学校德育建设应当充分重视仪式设计.  相似文献   

9.
孔子、蔡元培等人提出了较为深刻的美育思想。中国当代的人格塑造应从这些传统美育观中吸取注重扬美弃丑、注重艺术、注重非功利等美育精髓,在社会中培养具有人格美的当代人。  相似文献   

10.
张睿 《教育学术月刊》2011,(6):22-23,27
学校道德教育在人的德性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必须切实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首先应重视道德之知的传授,防止对"灌输"的矫枉过正;其次,关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走进被遗忘的角落;最后,打破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责任田"意识,还学生一个统整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任丑 《教育学报》2007,3(4):77-82
康德认为,纯粹德性是人类的本性,它要求出于义务来遵守,而且是趋向于善的唯一动机,因此是可教的。这就是对道德教育的方法如何可能的问题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康德提出了他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判断力的训练、敬重义务的训练、合道德性的道德教育程序的建构、伦理共同体的联合等。康德的这一思想,给我们进行道德教育以如下几个方面的启迪:注重道德教育方式本身的道德性,进行以德性为目的的榜样教育,发挥感性实践的重要作用,以自由和谐丰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培育自由的道德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从道德目标、道德价值、道德内容、道德模式等方面把握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