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型、复合型新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专业规划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有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培养目标和社会竞争力,特别探讨了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专业发展的策略。同时,还对专业方向的设置、课程设置和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型、复合型新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专业规划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有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培养目标和社会竞争力,特别探讨了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专业发展的策略.同时,还对专业方向的设置、课程设置和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准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2007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它从教师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明确界定了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强调了教师专业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动态性。2012年初中国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的试行稿,从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定义了教师的专业性。与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相比,中国的标准还应关注教师专业学科结构的综合性,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以及教师专业标准一体化的建立,从而确保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专业群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江苏省通过"十二五"高职教育重点专业群立项促进建设工作。根据江苏省各类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情况和重点专业群的立项情况数据,对立项重点专业群按照地域、学校类型、专业群结构、专业大小类属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建设领域的重点和努力方向,结合专业群的建设实践,对专业群的地位、专业资源、专业群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策略定位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专业群是高职院校的常规工作,资源建设是建设重点,专业群自身是一个活化的动态系统,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专业发展专业群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信息管理专业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在国内开办已20多年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专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该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还不明显,课程体系也不尽合理,这些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本文借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和专业调整之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信息管理专业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在国内开办已二十多年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专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该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还不明显,课程体系也不尽合理,这些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本文借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和专业调整之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专业个性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子信息专业在国内办学形式和自身专业实际.提出了基于学生的专业个性全程化地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有效地解决了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在现有条件下和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并以其独有的优势迎合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竞争能力,为尽快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研究了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问卷、专业承诺问卷和专业投入问卷对正在新疆地区某农业高校就读农科类专业的27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水平较高;总体学习动机、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水...  相似文献   

9.
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校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不足,阐明了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较为系统地概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设置院校数量、区位和层次多角度对资源专业设置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从专业定位、特色发展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专业调整的新形势下,对其面对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析,以期为调整后的新专业在优选专业设置和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方面提供参考,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口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口语水平低下是韩国语专业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以徐州工程学院韩国语专业的68名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学生韩国语口语现状及口语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继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口语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对韩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实施韩语教学,才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韩语专业人才,这是所有韩语一线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韩语专业的发展以及韩流在我国青少年中影响的不断增强,各大高校纷纷设置韩语公选课,以满足学生们对于学习韩国语言、了解韩国文化的需要。然而公选课不同于专业课,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以我校实用韩语公选课为例,浅谈一下对于韩语公选课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一般开设英语、日语、德语、朝鲜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七个专业。调查表明,广东省所有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且设置的方向也最多。日语专业仅次于英语专业,开设的独立学院有10所。而德语专业、朝鲜语专业、法语专业与阿位伯语专业等,开设的院校一般只有一至两所,且招生人数很少。各独立学院要在激烈的专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突出专业特色,发展自己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学习韩语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这就促使很多高职院校成立了与韩语教学有关的专业。但是,除母语之外的任何一种语种的学习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学生在学习韩语过程中感觉难度大的原因之一。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韩语教学情况,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现状出发,找到影响高职院校韩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几点关于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的创新策略,为改革高职院校韩语教学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支架”理论衍生于建构主义理论,它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倡导体验参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支架”理论为依据,搭建探讨如何通过这一支架构筑支架式韩国语口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的日益密切及交流的不断加深,非通用语种外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德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朝鲜语等非通用语种外语公修课也成了非外语专业学生及渴望掌握多门外语的外语专业学生了解异国语言、文化的一大重要窗口,这也要求并进一步促进了非通用语种外语公共选修课课程及教材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高职院校韩国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基于词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学校、专业、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韩国语专业词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义乌市场为样本,就金华地区小语种人才的最新需求和培养模式为主题展开了社会调查研究,得到了有效、充分的数据。结果说明市场需要小语种人才,阿拉伯语和韩语人才奇“货”可居,翻译、国贸专业最受欢迎,口语交流等应用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等等。  相似文献   

20.
A design studio is a critical venue for design students, as they are educated to develop design thinking and other skills through studio cours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design studio project in which Korean and Malaysian students worked jointly for one semester to design affordable urban housing. The Korean students were interior design majors and the Malaysian students were architecture majors; thus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students' areas of expertise were likely to differ. It was also anticipated that the students would displa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housing and planning practices. The motive for starting the joint design studio was the idea that a cross‐cultural collaborative working setting could redefine students' thinking style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to obtain non‐routine perspectives on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nd space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we explored how students tackled affordable housing problem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ross‐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design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a joint studio situation supplemented students' expertise, re‐orienting approaches to design and opening up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design issues of affordability, sustainability and community. Overall, the practical learning in the joint studio project validated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based on varied levels of information, and input of those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cross‐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llowed for a previously unavailable enhancement of design education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obtain divergent thinking for innovative design id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