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的艺术本体论涉及了三大基本问题:(一)作品与物的关系,物是作品的屋基,(二)作品与真理的关系,真理将自身设入作品。(三)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诗与思均源于存在并达到真理。他的艺术本体论建基于存在论,也是本体论人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要阐明人诗意地生存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哲学界,有关真理本质问题历来存在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真理是客观的,而且必 须是客观的;(二)真理是主观的,它只能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和意识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些不同观 点的深入分析,提出质疑,指出其疏漏之处,论证和肯定真理必然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相统 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略论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任维德(内蒙古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关键词:真理,科学性,价值性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真理二重性的具体体现,是真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却又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学术界或教科书对真理二重性的论述,多集中于真理的...  相似文献   

4.
真理和谬误的斗争是在真理的发现、传播、接受和运用过程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的诸环节上,社会、群众和个人、真理本身、谬误本身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分别从不同角度或强或弱地影响着真理对谬误的斗争。具体研究这些因素,有助于为真理战胜谬误创设出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严格的心理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心理因素归结为这样三大类,即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类型和情感类型)、个性心理倾向(理想、爱好、兴趣等)和个性心理能力(对知识体系把握的程度与方法)。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把一个高中学生健康人格归结为健康的心理,具体表现为:有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弱者有同情心、公德意识强烈、爱好文学与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与真理,等待。一句话,表现为三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统一。相反,不健康人格则表现为不健康心理,也就是三种个性心理因素中的某项或两项因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拉普拉斯曾总结过:数学本身赖以获得真理的主要手段就是归纳和类比。归纳是指思维由特殊的具体认识推进到一般的抽象认识的现实方法。如果一般判断(结论)是在研究了所有对象(物体、图形、数等)后得出的,那么这种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实践观只强调实践同认识的关系,而忽视了人类对需要的满足的追求,即价值在实践中的驱动作用和应有尺度。实用主义实践观单纯地把实用视为人类实践的惟一尺度和全部依据,而忽视了正确认识(真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应有尺度。人类的全部实践必须同时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真理的)尺度和人内在的(价值的)尺度,只有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性与价值)相统一的实践,才是全部的,完满的,广义的实践,否则,是片面的,狭义的,有害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课堂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会吴新斌(江苏理工大学)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师,近十年来的教改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含笑谈真理,开放讲哲理,思索讲哲学是讲好这门课的有效办法。一、含笑谈真理所谓含笑谈真理,就是要在课堂讲授中表...  相似文献   

9.
李校利同志在其《“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流行于我国哲学界的“客观真理说”是出于对列宁论断的片面的误解。是用被反映的客观来证明作为反映的客观,从而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真理与客体相等同,把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相混淆,将真理实体化、本体化,完全是在本体论意义下谈论真理,否认了真理是主观认识的范畴,排除了真理的认识论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实践标准相矛盾的,并且不能合理地说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据此,李校利同志提出要“放弃‘客观真理说’”,认为“放弃…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和历史教学中,常可以看到学生对生命(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乃至漠视的现象。如此,我们又怎能把民族的希望寄托于一群高智商却“没有心肝”的人?(马克思·韦伯语)康德曾说:很多人知道什么是真理,但他未必知道这为什么是真理,即使他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他也不一定会按这一真理去做。因为他缺乏内化的强大情感动力。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历史教学应弘扬积极的生命情感,这比单纯教会学生某些历史知识、技能,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历史课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乐学情境的创设熊忠谟(新建县第四中学)不少师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单调、枯燥、无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一线教学研究不是走向“圣”化(认为只有专家学者才有教学“研究”的能力)就是走向“泛”化(校校搞课题,人人搞“研究”,实践就是“研究”)的现实,笔者忧心忡忡。根据个人成长的经历,笔者认为,“圣”化教研没道理——真理是朴素的,就教育教学而言,我们一线教师其实离真理最近;泛化教研无意义——没有个人思考的所谓“研究”只能走向形式化,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内容(应该是真理的对象)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这样两个论据,无法支撑起真理是客观的结论。真理是主观的,首先表现在真理的内容(不是真理的对象)即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作为观念形态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主观的,其次表现在真理的形式也是主观的。坚持真理是主观的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同时也不会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结果。恰恰相反,坚持真理是主观的不仅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真理与约定     
真理具有多样性,它是由事物性质及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导致的,这种多样性决定了真理的多样性。真理具有个体性,最初都是个人发现的,最终被社会承认以后才被确认为真理,这就是说,真理是个人发现的社会存在形式。真理的个体性还意味着真理必须以个人的自觉接受为前提,真理不应强加于人,真理也无须强加于人。真理是社会的约定的结果,由个人的“意见”转变成真理的过程就是真理的约定的过程。真理具有全体性,即任何真理都包含着求知的因素,因而任何真理都不是绝对真理。实践检验只在最终证明的意义上是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检验存在着局限性,那些被检验为错误的东西往往已经无可挽回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实用主义主要代表的美国著名哲学家罗蒂,在真理观上反对真理是思想和对象之间的客观性符合,而认为真理是由具体、历史的群体约定的,避免不了群体因素随机性、流动性和开放性的制约,与实在无关,真理的实现更多地要依靠文学等媒介的“叙述”。这种真理观用想像力代替了理性,用希望代替了知识,同时赋予文学真理指向的意义。一是文学成为真理多元话语中不可或缺的一元;二是文学的性质得到重新理解,传统的反映论被消解了;三是文学批评只有采用民主的、谈话的和面向现实公共生活领域的态度,才能实现文学理论真正的价值;四是文学作品的真理指示意义不仅仅被束缚于作品本身,而是在文本的各种诠释中体现出来,即在交流中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6.
传统分析法理学主要关涉到两个基本命题:第一是法的本质是什么;第二是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而法理学经久不衰的问题之一是法律和道德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关系。坚信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这些人,我们一般称之为“法律实证主义”;而坚持认为法律与道德具有直接的联系的这些人,我们通常标示为“自然法学家”。在法律理论上的“自然法”,按其发展路径理解它的意涵为:(1)有某种客观的道德真理;(2)这些道德真理至少部分地构成了法律作为真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话十论(续稿)○刘吉对话——激起反响的原因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外界的信息并不是兼收并蓄的,而是表现程度不同的选择性,有个心理消化过程。人们往往从自己的生活价值取向出发,吸收、接受那些合乎现实生活真理的思想和观点,而拒绝接受那些违背现实生活真理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18.
侠客 《成长》2007,(12):37-38
幽默对男人而言主要有三个功能:(1)在男人中合群;(2)缓解悲伤情绪;(3)承认某个热门话题中所包含的真理。因此,所有的笑话都要抖个包袱,这个包袱往往包含著一个悲惨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普遍表现出抵触情绪,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甚至公开顶撞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教育人》2001年第9期宗亚萍/文)认为,这种现象正说明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在增强。教师应了解、把握和适应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接受心理包括(1)真理接受心理:如对名人名言的偏爱和乐于接受的特色,教师充分利用哲理优势指点迷律,启迪心扉;同时要注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对学生的侵染,切忌急躁,正确认识学生甄别能力弱、常把谬误当真理的年龄特点。(2)人格接受心理:首先要…  相似文献   

20.
巧塔桥助达标湖南省汨罗市黄柏中学(414414)周百炼龙霞云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