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万象》的两任主要编辑人陈蝶衣与柯灵,以各自不同的编辑方式,表达了同样的编辑思想———有意识地在编辑中体现出延续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并不同程度地宣扬人们的反抗精神与民族意识。在侵略者与卖国者共谋文化垄断的沦陷区,《万象》以其严肃的编辑态度与灵活的编辑方式,在日伪严密文网中建构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呼吸空间。《万象》编辑者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坚持和坚强不屈的意志为《万象》赢得了民族文化"堡垒掩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万象》是一份商业性的,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万象》的编辑、写作与出版,是上海沦陷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一次反控制、争自由的文化实践。由于编者的更换,《万象》杂志分前、后期,大体说来,前期《万象》主要任务是冲破占领者的封锁,打开言说空间,偏重于市民言说,后期《万象》,偏重于知识分子的言说,这样,经过前后两位编者的努力,《万象》的杂志空间里,就集中了上海沦陷区最广泛的作者,从《万象》里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文学新人。《万象》更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始终保持了上万的销售量,成了“(沦陷区)非常时期的非常(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万象》是一份商业性的,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万象》的编辑、写作与出版,是上海沦陷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一次反控制、争自由的文化实践。由于编者的更换,《万象》杂志分前、后期,大体说来,前期《万象》主要任务是冲破占领者的封锁,打开言说空间,偏重于市民言说,后期《万象》,偏重于知识分子的言说,这样,经过前后两位编者的努力,《万象》的杂志空间里,就集中了上海沦陷区最广泛的作者,从《万象》里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文学新人。《万象》更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始终保持了上万的销售量,成了“(沦陷区)非常时期的非常(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万象》的两任主要编辑人陈蝶衣与柯灵,以各自不同的编辑方式,表达了同样的编辑思想———有意识地在编辑中体现出延续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并不同程度地宣扬人们的反抗精神与民族意识。在侵略者与卖国者共谋文化垄断的沦陷区,《万象》以其严肃的编辑态度与灵活的编辑方式,在日伪严密文网中建构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呼吸空间。《万象》编辑者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坚持和坚强不屈的意志为《万象》赢得了民族文化"堡垒掩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5.
陈蝶衣将《万象》与“鸳鸯蝴蝶派”做区分是通俗文学合法性寻求的必然举措。“通俗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的定义、内容、形式、功能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建立了通俗文学的理论基础。长篇通俗小说、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及女性作者的新文艺小说是《万象》“通俗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万象》对通俗文学“合法性”的寻求反映了沦陷时期通俗文人的文学想象。经由此举,通俗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了一定认同。  相似文献   

6.
《杂志》不仅为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化人指引了方向,而且对文艺创作做了具体指导。对现实发出声音作为其重要文化使命,文艺批评与报告文学是它对现实发言的主要文学形式,《杂志》借此延续了左翼文学的社会批判意识;关于新文艺腔的论争与对日伪民族主义文学口号的反驳是《杂志》开展的两次重要文艺论争;《杂志》为张爱玲的成名提供了多种机遇,相对于《万象》有意规训张爱玲创作之路而言,《杂志》的呵护与培育给张爱玲提供了更大的文学空间,张爱玲能成为沦陷时期上海文学的重要存在,《杂志》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7.
《文选》的编辑宗旨是"选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来学之省览"、"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为宣传萧统的折衷派文艺政策服务"、"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与"为满足疾病缠身的昭明太子的赏读需要"等说均似非《文选》的编辑宗旨。对《文选序》与《文选》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是,《文选》的编辑宗旨当只有一个,即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内容雅正、形式华美的作品。昭明太子酷爱文籍的生活情趣与南朝统治上层爱好文学风气的盛行,是《文选》得以编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青岛新闻网讯,"首届全国情感主题散文大赛颁奖典礼"近日在青岛举行。大赛由《散文选刊》主办,自2011年1月征稿起,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收到海内外的应征稿件2万余篇,按照"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四类严格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230余篇。会议期间,《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作家报》等文学报刊代表应邀莅临大会,并举办了文学报刊编辑与作者见面会暨文学讲座活动。中国文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杂志《萌芽》于1981年复刊.由于原始材料有限,本文以1982年第3期至第12期的《萌芽》为讨论中心,以1982年《萌芽》的封面、插图、栏目设置以及编辑主张为切入点,分析复刊后的《萌芽》如何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通过作者群和读者群来分析《萌芽》如何以这种身份参与到杂志外部的"主流文学"空间,共同构建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学".虽然《萌芽》将作者群与读者群定位在青年这一群体,试图创造出新文学,但80年代"主流文学"的特征依旧烙印在《萌芽》上,使《萌芽》成为一个新旧混合体.  相似文献   

10.
《万象》杂志是上海“孤岛”后期、沦陷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通过《万象》前后期的研究,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学是如何生成的,其间的抗争、努力、波折,可以加深我们对当时的市民、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以新的理论视角,去发现它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以流行天下的姿态占据了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开端。它的流行有其重要原因,即社会进步与女性地位提高的时代环境;实力作家与作品实力的魅力征服;调情撒娇与话语放纵的市场策略;名家渴盼与隐私窥探的阅读期待。这种流行预示着文学写作“她世纪”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去研究,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寻求突破性的进展,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再次,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强调学术论著撰写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5.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比较严可均<全三国文>所辑<典论>所有佚文,可以推知<典论>的著述体例,以此衡之,<论文>开篇至"而作论文"应为篇序.结合篇序与正文来看,<论文>是围绕评论"七子"的创作展开的,从"文体"与"丈气"两方面破除时人对他们的轻视,再通过提升文章的价值来推重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文学桂军在全国文坛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文学研究对其的理论支撑,高校文学研究以其学科化、学术化、学理化的学院派视角和特点为文学桂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培育基地,有效地重组理论资源和教育资源,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广西文学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通变》与《传统与个人才能》是中西文论中阐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代袁性作品。“宗经”是刘勰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这正如艾略特强调传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样,两者对于文学经典和由此构成的文学传统的青睐,源于并服务于他们对文学创新的追求。两篇诞生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论著作,共同传达出了对文学经典与传统的关注和认同,它们所倡导的文学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当今的文学创新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适提倡的“文学革命”,乃是在晚清梁启超的“文学改良”止步之处向前推进。比起梁氏提倡的“俗语文学”,胡适提出的“文学工具的革命”对旧文学的破坏更彻底,因其从根本上颠覆了文白高下的传统价值认定,“白话”因此与“国语”划上了等号。梁氏高度肯定宋代以后的俗语文学为祖国文学之大进化,但其俗语文学进化史观仅仅成为一种设想,未能充分展开论述。胡适则认为,“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此说对后来的文学史书写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塑造和奠定了现有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20.
J.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消亡论"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争论。在综述多位对米勒"文学消亡论"研究的文学理论家观点的基础上,揭示出"文学消亡论"的原因在于对文学价值精神取向的误解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从而总结出文学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文学价值取向的选择,关系着文学发展的命运。保护文学,我们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