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个学期,学生蔡××刚从村小转学过来。当我第一次改他的读书笔记时,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而且字迹“龙飞凤舞”,很是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作文。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就已经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他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把他叫过来批评一顿,再“摆事实讲道理”地教导一番,然而,就在我仔细地看了他抄的那篇文章《朋友》之后,有一个想法突然闯入我的脑海,让我改变了主意……作文课上,我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蔡××的《朋友》:“除了亲人,恐怕只有朋友这个词可以表达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2.
从86年下半年开始,我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中开设了语文阅读课。高一到高二两年分四个阶段进行:高一上学期阅读人物传记;下学期阅读名家散文集;高二上学期阅读议论文;下学期阅读文言短文。 第一阶段阅读人物传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广泛熟悉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使他们在刚步入高中的第一学期时,在思想上能受到有关名人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的熏陶。其次是学会写阅读卡片和读书札记。我从图书馆借了六十五本传记,其中大多数是文学家、科学家、革命家传记,如《屈原》、《莎士比亚》、《歌德》、《居里夫人》,《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之路》等。每周组织阅读一次,每轮到阅读课,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来到阅览室,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零分的启示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一位小女孩却写成了《我的妈妈》,虽然写得真挚动人,但那次作文考试她还是得了0分。当老师斥责她为什么写走题时,小女孩哭着说:“我的爸爸在我两岁时就去世了,我写不出来。”这个故事不禁让我陷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教学指向:生词“脊椎骨”词语来源:《微笑着承受一切》《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运动员桑兰在一次体育竞赛中失手致残的事。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描述:教师出示“脊椎骨”一词,然后让学生指出自己在学习这个词语时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一个学生说“:脊”这个字应该读第三声。于是,教师让这位同学带领大家齐读三遍。又一个学生说“:脊椎”这两个字很难写,书…  相似文献   

5.
马上期末考试了,我正在帮助学生紧张地复习。其中我要求学生整理这个学期的作文,将认为满意的作文进一步完善好,用日记本认真摘抄下来,留作今后的参考资料。大家认为这个学期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是《课堂上的趣事》。我记得这篇的确写得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得"优"。记得那件事发生在一节语文作业课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册,我先让大家复习一下前一天学习的课文,读读课文和词语,然后抽了几个同学  相似文献   

6.
这样的尴尬     
这学期,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精神,我在讲生字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然后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生字到黑板前给大家讲解。学生讲了哪个生字,在写生字作业时就可以不写那个生字了。方法一出台,就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大家认真准备,踊跃报名。一个个小老师站在台  相似文献   

7.
记得上学期我写过一篇题为《怎样准备有结构且实用的材料》,这学期讲《水》一文时,我的材料准备得很有结构但在分发时却出现了问题。《水》一课其实并不是很难讲解,对于不太了解科学课的教师来说可能会认为这节课没有讲的必要,其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要通过实验证明的是学生非常了解的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先后判断在一个不透明的塑料袋中的  相似文献   

8.
案例:这学期最后一次作文训练要求学生用书信的形式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是写信,可多数语文老师只让学生纸上谈兵,写了作文批个分数就了事,不大会让学生真把信寄给亲人或朋友。凑巧新年将近,在学校的倡议下,学生都在给妈妈做贺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便决定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封信。一、阅读激活,让心飞翔作文前,我给学生诵读《我的傻瓜妈妈》。这篇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小学生读她的作文时的场景。为了增强现场感,作者在小女孩的朗诵中还穿插了听众的反应放在括号中,如“大笑”“全场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纷纷流泪”等,给…  相似文献   

9.
一忌走马观花,忽视特点。 我们平时为了使学生写好作文常让学生去实地观察,但他们常常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越是自己最熟悉的事物,越漫不经心,因此写文章抓不住事物的特点。例如:一个学生在写《我的好朋友》外貌时写到:“我的好朋友今年十岁,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大眼睛。”看了这段文字,我们连他的好朋友是男是女都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这个学生把自己要写的好朋友告诉大家,细细描述一下,再让大家对比现实中的人物和作文中的形象有什么区别,通过对比,就发现了在观察中忽视了的地方,即人物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们回去观察自己所要写的人物。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大多栩栩如生了。  相似文献   

10.
四年级下册《习作1》,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游的“我的建议”。结合我们班四年级上学期开展的特色学习研究活动--“世界旅游”,大家讨论之后,产生了具有班级特色的《习作1》拓展内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假期来了,建议大家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旅游活动。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建议写出来。看谁的理由最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