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与中国哲学家韩愈的人性论思想,在指出徂徕的“性不可变化说”直接渊源于韩愈的“性三品说”的同时,也展现了徂徕人性论思想的丰富性与不足之处。从而使读者了解韩愈人性论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荻生徂徕是日本近世幕府最盛期的儒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徂徕学",以"古文辞"方法论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批判宋儒学者的性理学说。他排斥宋儒学者们对中国古典的再诠释,批判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激发学习者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教学模式,给当代教育界带来全新气息的同时,推动了日本儒学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对现代的教育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儒家各派对道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界说,在中国唐朝,韩愈为辨别儒家之道和释老之道的区别而作《原道》,提出以仁义为道。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为辨别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的区别而作《辨道》,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原道》和《辨道》以于道的解说虽然明显不同,但是两之间却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韩愈、荻生徂徕关于道的学说,可以进一步揭示韩愈和荻生徂徕的思想特征,以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世日本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中之一便是从朱子学道德性优位原则向徂徕学政治性优位原则的转变。朱子学在德川时代开始在日本兴盛,其重心性道德封建伦理为德川统治提供了依据,但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朱子学先后遭到古学派、徂徕学派的冲击,并最终被徂徕学所取代。徂徕学完成了公私分化,提出重功利、政治优位的主张,这一转变,为日本近代快速接受西方资本主义,走向近代化提供了条件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鹿素行是 17 世纪时日本著名儒学者和兵学家。朱子学虽基本符合当时幕藩制度的需要,但也有引发体制批判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山鹿重新解释"理"的概念,批判朱子学,提出"古学"。他把认识天地大道的权力归于圣人,以限制普通人的自由思考;又自居为圣人道统的继承者,赋予自己解释圣人之道的特权。由此,山鹿获得了根据儒学重新解释日本传统兵学的思想依据,最终确立了独特的"山鹿流兵学",成为幕藩制意识形态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6.
日本德川幕府虽然将中国的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定为官方意识形态,大力宣扬文教,鼓励学问。但是,不论德川幕府的统治者如何信赖朱子学说,武士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其所实行的文治是以武力为重心的文治。山鹿素行等儒学家们基于这种以武治国的本质和日本的独特意识,认为只要统治阶级坚持以武治国,保持尚武精神,就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学派的代表人物荻生徂徕所提出的"礼乐论",一方面欲通过外在的"礼乐之教"来培养"君子之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思想又能够调节"刑政之严"带来的弊病,被徂徕赞称为"治之极",曾在近世日本风靡一时。然而徂徕学不到半个世纪便遭到了批判,正学朱子学从异端之学、重利轻义、空谈礼乐三方面,对徂徕学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其中,除了"礼乐"在实践中遭受的挫折外,"一道德以正风俗"的政治诉求也是导致"功利"徂徕学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摘要:El本的武士道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突破了“下魁上”的藩篱,形成了一个新的武士道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山鹿素行士道论。山鹿素行士道论在旧的武士道理论基础上,吸收儒教及朱子学的思想,适应了德川幕藩体制的新要求,解决了幕府所面临的由来已久的“下越上”问题,也为德川时期武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可以说,山鹿素行士道论是存在于LI本传统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道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概念。在历史上,中国唐代的韩愈率先明确提出了从尧传之孟子的传承谱系,承认道统由帝王向师儒的转移,以之抵抗老之家。时隔一千年,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租徕在承认道统从尧至孔子一脉相承的同时,却对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严加区分,否认孟子是先王学说的继承人,批判宋儒的学说观点,力图对传统的道统学说进行重建,恢复先王之道的治国天平下的政治性。通过韩愈和徂徕关于道统学说的比较研究,可以明白中国儒家学说在日本的流转、影响和日本儒学在批判、继承中国儒学基础上的独特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关日本徂徕学中荀子的评论及地位,是中日儒学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在徂徕学中孟子的地位仍然高于荀子,但是徂徕学又与《荀子》有密切关系,在对子思及孟子的批判、礼乐的提倡、人的个性的重视、道的创建等方面,徂徕学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家,他精通儒学,将自己的文学主张命名为“古文辞学”.他的晚期作品《辩道》中提出了“物”与“名”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解释了“物”与“名”的含义,得出其“物”“名”相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程朱理学的道德主体到永嘉事功学派的法政主体的转换过程,形成了治心经世学风.明清交替之际,朱舜水东渡传播治心经世之学,获生徂徕、五井兰洲的政治思想绍继了舜水精神,完成了东亚政治思想史的近代转型.而黄宗羲则开创了清代浙东学派,经过邵廷采、章学诚的发扬光大,最后形成了晚清变法思潮.马一浮则发扬了宋恕的变法思想,融合舜水精神与浙东学术,从文明本位的立场,树立了东亚政治思想的新典范.程朱理学与永嘉事功学之间的交汇与转化,揭示了东亚政治思想史近代转型的思想过程,蕴涵了从东亚整体回应全球化挑战的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朱舜水的过程中,有一段绕不开的历史,就是朱舜水怎样从开始寄住的长崎,转居到日本宰相德川光国的领地水户藩,而这一命运的转折,水户藩士小宅生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西行手录》正是小宅奉命到长崎聘请舜水时所做的拜访笔录,详细记载了两人的交谈及至交往的全过程,是研究这段历史的珍贵史料。然而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只知其名,却未见其书。而我们有幸在东京彰考馆资料文库发现了这本书,随即对其进行了抄录点校,现就其史料价值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代写本学三个学科视角则为汉诗训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明季大儒朱舜水先生在日本讲学20余年,深受日本学界尊崇礼敬.其遗文大多为在日讲学期间与日本学人的书札问答,由舜水先生的日本门人弟子蒐罗访求,校雠检阅,在日本出版印行,流传于世.其思想与学说在日本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对舜水先生这一世界性的历史功绩,日本学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余姚是明末教育家朱舜水的故乡,其作为朱舜水故里,留存了相对较丰富的朱舜水遗迹,多年来吸引许多国内外舜水学者前往拜访研究。但囿于朱舜水本人在国内的知名度以及地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余姚舜水遗迹的保护开发情况并不乐观,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地考察,综合分析余姚舜水遗迹的现状,透过这些遗迹探寻余姚之于舜水思想的深层价值,以便更立体地把握其精神内核,为推动舜水文化流传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朱子学的批判,是日本江户古学派的共通价值取向。但是,针对与朱子学有着密切关联的孟子及《孟子》一书,古学派的两大巨子——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却有着"尊孟"与"非孟"的不同看法,并对《孟子》有着不同程度的新诠,从中凸显出二人的价值取向。因而,从日本视域下探讨《孟子》诠释,更将有助于人们对《孟子》在东亚世界历史地位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江户前中期诗坛上,荻生徂徕开创的萱园派以推崇明七子李、王复古开一时风潮。作为萱园诗派拟古风潮的代表诗人,服部南郭师承徂徕古文辞学,继承复唐明古调的传统。南郭掌持江户诗坛后,其弟子论诗多所沿袭,如大内熊耳、泷鹤台、宇佐美等皆为承袭古文辞的名家。然而跟随南郭二十余年的婿养子服部仲英的汉诗创作却变革家风,独辟蹊径,其诗作显示出隽永有趣的独特个性,是为萱园诗派走向分化,乃至江户诗风与时俱变的一大征兆。  相似文献   

19.
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化启动时期倒幕派先驱,他自幼继承的家学是山鹿素行所创立的山鹿流兵学。本文以山鹿流兵学的核心内容武士道论为中心,分析松阴对素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阐明松阴在学问方法上继承了素行的实用主义,但在理性思考上有很大倒退;在伦理思想上坚持了素行所提示的基本原理,并适应时代需要积极尝试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朱舜水,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末学者,反清爱国志士。1600年(神宗万历28年)生于浙江余姚。他精研六经,兼长理财.明朝亡,曾欲据舟山抗清,失败后,亡命日本、安南、暹罗等地;常秘密入内地,进行反清复明运动,事败,居日本讲学二十余年,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有一定影响。郑成功曾寄信舜水想请日本出兵援助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