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铂 《海外英语》2012,(21):196-197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解构主义思潮出现于20世纪,根源于当时科学、哲学以及社会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动。其代表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一书集中探究了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此书是德里达对正统的形而上学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观点的一种解构,目的是为了现在和将来尽力地"拯救"马克思主义。该文通过对德里达这部著作的分析,对解构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做出阐释,并试着将其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幽灵》是20世纪90年代德里达发表的一部重要作,其中“弘扬”了某种马克思精神,并对资本主义终结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马克思的幽灵》并不标志着德里达真正地走向了马克思,也不标志着后现代主义已走向现代之后,它是解构主义在政治学维度上的进一步展开和充实。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的“幽灵说”与其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忽视了这部分内容。德里达通过描述幽灵的生产及其运作,通过“幽灵说”的逻辑,揭示出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和“宗教性”两大不可化约的特征,由此指出意识形态是不可界定和解构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如同一般信仰一样具有自主性和自动性;意识形态同时还包含着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容,即意识形态在建构的同时蕴涵着批判、解构自身的维度。德里达的幽灵说及其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发动了一场以幽灵的“游荡学”对抗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传统翻译研究注重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实践层面的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和对等。而译介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之一,涉及其他诸多因素。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原则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对比,阐述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造成的重大冲击,以及其对翻译研究提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其解构主义思想引入翻译理论,如否定原文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消解原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威性,废除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分,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等等。一方面,这些观念具有强烈的激进和反传统色彩,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原有认识。另一方面,解构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的同时,其自身的局限性也给翻译研究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赵毅 《大学教育》2014,(6):148-150
法国当代思想家德里达通过与哲学解释学的对话,提出了解构主义语言观、意义观和翻译观。实际上,解构主义与当代解释学一样,是从反拨本质主义形而上学作为切入点来研究语言、意义和翻译的。德里达提出的延异、踪迹、增补等范畴,将实体性思维方式提升为关系型思维方式,更加接近语言、意义和翻译的真实情况,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幽灵>写作是德里达借以当代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反思的历史契机,进行一次解构学推销的教化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德里达的涉猎之物,不过是解构学戏台的道具罢了.  相似文献   

8.
纳粹问题,是海德格尔的研究者和承继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具有独特眼光的解构大师德里达从精神入手,沿着海德格尔与西方传统精神之间的断裂和欲说还休的牵连,深入海氏思想深处找到火焰和灰烬的纳粹隐喻,用海氏的哲学文本反抗纳粹主义。德里达发现海德格尔的经过沉默和引号净化后的精神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火既包含了善的因素又包含了恶的因素,火焰燃烧过后带来灰烬,一如纳粹引燃的战火和集中营里的大屠杀。然而,德里达对海氏与纳粹的关系采取的这种既谴责又宽容的态度,在引起我们深思的同时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警惕。  相似文献   

9.
庄子思想与后现代理论相隔千年,产生于不同的文明形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旨在消解理性专制的主导地位.庄子思想与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理论家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后现代理论的契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精髓的庄子思想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理论在中国研究如火如荼。通过博士论文研究对比发现,其理论思想来源、解构策略、性质判定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总体上研究中存在着"炒冷饭"特点,重复现象严重,且对其理论本身认知方面存在着巨大反差。随着文献译介工作的进展,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研究在重新认识解构主义及其理论性质、其理论与犹太文化之关系、德里达伦理学思想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等方面都潜存着研究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在解构主义以来的后现代思想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重新思考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思想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政治对话的理论重建能力,是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复杂的思想矛盾,对之应该予以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德里达作为法国“后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后结构主义”思想也被称为“解构主义”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里这以解构“言语中心主义”为突破口,运用“延异”和“播散”等方法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解构,对我们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其最有价值的部分,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理论层面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是其批判思想存在的根源,这种批判精神有别于其他以往哲学大多局限在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之中,它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密切关联,其本身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从现实层面上看,它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消亡,相反,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反复阅读马克思。今天地球上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都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针对“新国际”的话语霸权,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当务之急。这是德里达为马克思所作的辩护,也是我们应当体认的辩护。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幽灵》写作是德里达借以当代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反思的历史契机,进行一次解构学推销的教化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德里达的涉猎之物,不过是解构学戏台的道具罢了。  相似文献   

16.
朱传瑶 《黑河学院学报》2022,(4):134-136+139
20世纪以来,东欧地区的政治复杂多变,社会波动不断,在此背景之下,东欧的文学创作却打开了新的天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比较好地适用于东欧文学的特点研究。东欧作家深受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思潮影响,即通过对现实进行抨击,对模式进行消解,对权威进行反叛,突破原有的藩篱。20世纪东欧文学的发展与解构所蕴含的突破精神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东欧作家在追寻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彰显了正义与坚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对马克思遗产当代解读的重要文本体现。德里达对马克思遗产的当代解读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马克思遗产作为"幽灵学"的对象,作为已经过去的遗产,是一种文本性的资源,它是一种"不在场的幽灵的在场";二是德里达注重揭示马克思主义文本中所存在的异质性因素,以此来论证马克思幽灵的复数形式,反对对马克思的幽灵做一元化的解读,主张多元化地解读;三是德里达还反对先验、大一统的马克思主义,反对元叙事和宏大叙事,主张无底板的差异化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世界沉浸于一片反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中时,德里达挺身而出,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极力为马克思辩护。在对他的非凡勇气和胆略赞叹之余,我们仔细阅读解析他的文章就会发现,德里达为马克思辩护的真正意图并非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而是借之来阐释和宣扬他的解构主义政治观——幽灵学。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指出,德里达晚年翻译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何谓“确当的”翻译》一文便是佐证。然而,德里达并没有将所谓“‘确当的’翻译”视为翻译的标准或本质。围绕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When mercy seasons justiee”(当慈悲调剂着公道)等的翻译,德里达旨在以隐喻的方式阐述翻译中对原文的“忠实”是个陷阱,提出一切可译又不可译的悖论以及翻译即改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这不是什么伟大的发现或发明,而是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称之为傅立叶精神,不称为傅立叶主义.他的精神实质或核心那就是伟大的反叛精神.他不仅是一位本身所处的时代的讽刺家,而且只要社会还未到达他所谓的和谐协调社会,他就是一位讽刺家的形象,一位伟大的批判者形象.傅立叶的全部思想精华和基石也就在于这个精神中,我们现在探讨的对象也就在于他的思想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