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特殊教育社区化问题是亟待研究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特殊教育社区化问题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即核心思想是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实现社区化办学的教育机制,使学生能够适应社区生活,顺利地过渡到成人生活。此课题之所以值得研究和解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将残疾学生禁锢在专门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并实施以相对封闭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使绝大部分残疾学生离开特殊教育学校以后面临严重的如何进入社区和成人生活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如何使残疾人的教育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如何从特殊教育学校课堂的小天地转变到全社会的大世界;如何使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时间从几个40分钟转变为全天候;如何使残疾学生授业教师从两三个转变为社会全员;如何使残疾学生获取的信息从仅仅是书本的有限的一点点转变为全社会的无限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界定 全,是指全部,更指育人进程中人员、时空、领域上的突破。全域,即指领域的突破,从原来单纯的学习指导走向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全方位的指导:全程.即指时空的突破.从原来单薄的学校教育走向学校、家庭、社区等整个生活学习过程的指导;全员,即指人员的突破,从原来单一的班主任个体对学生进行教育走向全体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参与指导和全体学生接受教导。  相似文献   

3.
学校社区教育是指在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学校和社区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校、社区同步发展的教育形式。一、学校、社区教育的意义1.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完成。素质教育强调,学校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因此,学校和社区应不失时机地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加速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2.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化教育是…  相似文献   

4.
汤海明 《成人教育》2009,29(11):17-18
社区教育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教育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身份职业,地理空间、社会文化三个维度阐释了"城市新市民"这一群体的内涵,并分析了"城市新市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引出了继续社会化的理论、并分析了新市民的继续社会化与其市民化的关系,最后通过阐释社区成人教育的继续社会化功能,来证明当前城市新市民社区成人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是对其成长过程中“做人”的基础性训练,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合群性”主要关涉家庭、社区、学校这三个空间及相应的群体:在家庭合群,是学生“合群性”指标的底线;在社区,学生的“合群性”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在学校,学生的“合群性”在“前社会”舞台上得到演练。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可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丰富的实践平台、定期召开班级民主生活会、注重科学的指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合群性”。  相似文献   

6.
家庭、学校和社区在社会化和教育孩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的两个主要目的就是:其一,鼓励研究家庭和父母之道的人员更多的关注孩子就读期间的学校;其二,鼓励研究学校和儿童学习的人员核查家庭和社区对儿童教育和发展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很能影响家庭,家长也能影响每年孩子入学的学校所在的教育者,认同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论证科研和发展可能帮助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学习上创造更加广泛的支持。对于教育者、政策领导者、咨询人员、社区领导人员及其他和家庭及孩子工作在一起的专家来说,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依托和平台,把成人教育置于社区背景之中,并和社区及其他教育融为一体,渗透到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来谈乡镇成校是如何向社区教育拓展的。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成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育社会化理论研究,许多专家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旨从小学的角度,结合我校教育社会化的实际,变谈小学教育社会化的实践探索。打破学校围墙,必须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密切结合做起。  相似文献   

9.
残疾大学生受其认知特征的影响,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结合这些特征,还要在实践中把握其情感需求。因此,对残疾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文章从国家、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有效促进残疾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职前成人学员的核心教育需求是就业需求,教育和管理应该积极响应此需求.本研究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中后成教生的就业倾向调查,统计职前成人学员的就业倾向,分析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职业期望、专业类别、家庭背景、生理,其中职业期望因素影响最大;发现职前成人学员就业选择倾向中具有多样性、变化性、非理性特征;学校应从办学定位、个性化教育、职业生涯辅导等角度响应其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体育社会化理论、"大教育观"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探讨了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认为其现实意义是:能形成有序、互补、互助、高效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增进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学习;能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培育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观念,进而提出了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建攀  孙玫璐 《成人教育》2019,39(11):83-87
成人教育中心在德国成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是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领头羊。德国成人教育中心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活动扎根社区;二是教育对象面向社会;三是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四是教育机构多元主体。借鉴德国成人教育中心的发展经验,我国社区学校可从社区成人教育的定位、功能、内容和主体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违法流浪少年儿童的矫治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违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社会化过程或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问题所致。它既有一般青少年违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少年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违法。违法流浪儿童的矫治与回归是一个再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工作应由矫治社会工作人员在社区中进行。  相似文献   

14.
绿色学校是以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为核心,以创设绿色课程、实施绿色管理、实践绿色生活、建设绿色校园、倡导绿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社会的教育互动机制,就是“小手拉大手、大手推动社会走”。从这个意义上讲,凸显学校的环境教育,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最新修订的“智力障碍”定义系统,更加注重个人功能状态的改善,强调特殊教育就应该成为最有效的支持体系,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根据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启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以形成广泛的社会适应技能为主要目标,并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构成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留守“空巢村”的儿童,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与一般儿童相比,有较大不同。当前要解决好对空巢儿童的社区关怀,必须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的关怀网络,具体包括:要完善国家的法规政策,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空巢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加强父母关爱,重视家庭教育;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  相似文献   

18.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除了受智力影响外,更与环境产生着交互作用。通过环境影响与教育介入,适应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与提高的。学校、家庭、社区是智力落后儿童生活的三个主要生态环境。环境生态课程是弱智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本论文以此课程理论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潜能,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支持的生态化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如何对视障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安置?我们南京盲校为南京地区0—6岁的视力残疾幼儿提供了服务,其中0—4岁是以为家庭提供支持为主要服务模式,而4—6岁则是以学校教育服务为主;对于多重残疾幼儿,主要采取定期家庭访问的形式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对于所有学龄前视力残疾幼儿,学校都要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简单筛查评估,确定其教育安置形式。原则上,尽可能安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而社区是其生活的主要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从相互隔离,到相互联合,然后走向融合的发展阶段,最终以通过形成“学社生命共同体”的形式实现终身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