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思维的提升,人们参与环境保护逐渐成为解决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应从法律层面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顺应环保发展的时代趋势。本文简单概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基于立法参与制度、行政参与制度、司法参与制度三个维度,详细分析当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立法层面、行政层面、司法层面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司法救济制度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境正义视域下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的实质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地分配环境利益与负担。缺失健全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不正义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完备的公众参与制度、推动公众实质性地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可以有效地矫正环境不正义、实现环境正义。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过程的制度对于实现环境正义有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健全我国环境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以期实现我国社会成员间的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乡村振兴阶段讨论的重要议题。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农民是否有效参与,但当前农民参与面临着组织化程度低、环保教育机制缺失、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度困境,致使农民参与热情不高。针对当前问题,需要建立精细化制度来保障农民主体的参与途径、参与方式及其权责,具体应从完善教育制度精细化、组织制度精细化、激励制度精细化、保障制度精细化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的参与权,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治建设与水污染治理对公众参与提出了现实需求,水污染治理需要构建政府、企业与社会的三维关系,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但通过研究发现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能力与参与意识欠缺,参与机制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水污染渠道、奖励机制,积极引导环保NGO组织及地方高校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有序行政参与,对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提高公民的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能力、保障和谐行政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行政参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落后、特殊的行政文化、人口文化素质低和对公民行政参与的不正确认识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行政制度参与途径不够健全和完善,非制度化参与缺乏规范引导、创新行政文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力度不够等,需要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公众参与推动河南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河南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面临严峻考验,公众参与意识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凸显,需要政府积极塑造公民意识,转变职能,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乡村治理注重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实地调研发现,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匮乏和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从法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展开法律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提出实现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路径:明确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与环境保护问责追责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是落实人民主权原则、保障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安康市汉滨区法院作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在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大合议庭审理案件、“事实审”与“法律审”职权分离、“社区宣誓”仪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不健全、人民陪审员参审规定不完善、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不完备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参审规定、履职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以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评机制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机制在法律规定、公众参与人员素质、范围、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使环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进而在探讨如何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形成“阳光环评、民主环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存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管理者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对纳税筹划和税务代理认识不清等税务管理问题,从税收政策复杂多变、税收征管环境良莠不齐、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小企业应设置税务管理机构,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税企沟通机制以及聘请中介机构等加强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与环保NGO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都依法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和参与环境管理。环保NGO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环保主体,在实践公众参与制度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制度的不足之处和环保NGO在推动环保事业,实现公众参与方面的作用,我国应通过立法和完善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来推动公众参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权、公众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参与权、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诉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丰厚的权利基础,但我国现行法制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很不完善,有关环境诉权的规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了保障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我国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更加重视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实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法制状况下,公众参怀制度尚未真正成为一项法律制度。公众自身的参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缺乏法律上的物质上的保障。因此,在已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职权,能弥补公众参与制度现实操作的不足;依靠环保组织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在专业知识上和物质上的优势,能解除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煤矿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法律基于控制煤炭建设项目外部不经济性、维护公民生存权、环境权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公众依法参与煤矿建设项目环评有助于推进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公开化及结果的公平。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合理的主体制度,还离不开参与方式的合理设定、参与权的充分保障。权利义务的设置应依主体类型不同而不同参与方式宜因主体而定,权利保障则需程序合理、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从而把依法决策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基本要求。从行政决策程序角度保证决策层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特别是把公众参与作为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用严格程序来保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参与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规定相比较,在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时间、保障机制等方面均存在很多的不同。总地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与西方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比较,我们应该学习其优点以健全我国的公众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作用,是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管理事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制度尚存在理念、立法及司法等方面的制约,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包括:(1)完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立法,明确参与公益诉讼社会组织的类型,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公益诉讼;(2)完善司法保障机制,保障社会组织参加公益诉讼;(3)健全社会支持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的动力;(5)健全效果评估制度,保证公益诉讼的裁判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已成为行政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机制制度薄弱,并不能很好地保障公民参与到行政程序之中。鉴于此,在对我国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现状及内涵剖析的基础上,笔者对行政执法中参与制度的正当性进行了考量,最后立足于国外的一些有益实践对我国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对所在社区认同度和归属感不强、公民参与的配套性机制不健全、社区组织呈现不良发展趋势等问题导致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出现种种困境.针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应从价值观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目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予以认识,进而从制度、意识、组织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参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参与是治理公共突发事件的基础。为实现社会参与遵循政府主导、自主参与、量力参与、依法参与、有序参与的原则,构建不同社会主体参与的机制是关键,而构建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