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属感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归属感对于幼儿来说,可以从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四个方面来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对孩子来说,除了在幼儿园开展的集体活动外,户外拓展活动也是提高归属感的一种有效途径。户外拓展活动是幼儿离开幼儿园与家庭环境,在其他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对班集体有归属感的幼儿,往往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能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会为自己能为班集体做出贡献、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而感到自信和自豪,因而他在幼儿园里能充满热情地学习和生活;反之,如果一个幼儿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那么,他就无法从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归属需要,使其对班集体形成归属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幼儿仪式教育具有特定性、秩序性、象征性、情境性的特点。家庭、幼儿园、节日活动是实施仪式教育的主要载体。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晨起仪式、睡前仪式、生日仪式,幼儿园生活中的入园仪式、升旗仪式、毕业仪式以及节日仪式具有养成幼儿规则意识、培育幼儿文明礼仪、引导幼儿感受爱与生活的美好、形成幼儿社会归属感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班新入园幼儿需要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逐步内化行为规范,产生对幼儿园集体的归属感。以往教师采取的言语提醒方式过于单一且收效甚微。文章提出,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图示,辅助小班幼儿进行社会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帮助其尽快适应入园生活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邢玉茜 《山东教育》2008,(12):26-28
社会适应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有助于幼儿进一步完善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幼儿自我的准确定位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去适应社会生活,是幼儿未来生活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在幼儿园教育中,不断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水平,不仅是幼儿社会化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先锋幼儿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社会各部门,感知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一、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好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吴丽钦 《亚太教育》2023,(14):13-1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围绕幼儿园、小学的科学衔接做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社会生活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基于此,通过结合五大领域教学、围绕儿童绘本阅读、开展社会生活实践等措施,实现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把视点仅仅停留在幼儿个人生活上是不够的,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社区生活通过幼儿园生活得到现实的反映,民族生活、国家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在社区生活之中。幼儿园生活应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既能反映社会需要,也能反映幼儿的需要。幼儿园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现实的生活,也是一种与有意识的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教师应充分关注和珍视这种价值。所以,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生活本身以及幼儿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一、幼儿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幼儿园生活的价值在于:它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对幼儿而言,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社会是整体的,学习是整体的,发展也是整体的,人为地割裂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害而无益。整体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以及相应的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杜威曾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  相似文献   

10.
许琼华 《山东教育》2007,(10):49-50
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个体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幼儿由于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初入园时往往出现适应困难现象。有的幼儿起初对幼儿园产生极大的好奇和兴趣,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便因想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蒋秀 《新疆教育》2012,(11):169-170
小班新生入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事、物。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为了使这些孩子尽快地渡过这一适应期,顺利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尽快适应新环境,是摆在家庭和幼儿园面前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采用不同的启发引导,力求培养幼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管理中建立幼儿归属感,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优化班级环境、设计丰富活动、开展家园合作,都能够提升幼儿的认同感、集体感和归属感,让幼儿适应幼儿园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度过心理关。  相似文献   

14.
张宏丽 《学周刊C版》2011,(2):136-136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则立足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重在随机引导。周围的自然界和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供幼儿学习科学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应让幼儿回归自然,让幼儿在丰富的社会环境学习,探索创造科学。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按五大领城成立了相应的教研组,由早期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衔主持各个教研组的研究工作,成员则分别来自各个区县的教研员、园长和骨干教师。社会领域教研组由刘丽老师主持。社会领域教研组成立后,主持人刘丽老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经过分析讨论决定以《指南》社会领域中“社会适应”部分的子目标“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为切入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研究如何把这条目标落实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她们决定第一步研究如何通过一日生活和各个活动中的渗透来落实归属感的目标的培养。本组4篇文章就是她们初步的研究成果。此研究仍在继续中,本刊将继续追踪报导。  相似文献   

16.
吴玉姗 《山东教育》2012,(Z6):60-61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师在幼儿园里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却往往以阐明道理为中心,忽视过程中幼儿社会行为与方法的指导;以统一认识为宗旨,忽视幼儿社会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扼杀了幼儿个性和思维的多元化、创造性,使幼儿  相似文献   

17.
社会戏剧是有效发展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同于幼儿园传统的表演游戏,社会戏剧允许幼儿探索和找到关于其生活中所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教学步骤和策略将社会戏剧初步融入现有的课程中,以帮助幼儿展现、探索和反思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游戏类型,组织起来简单方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和练习,对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非常可观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本文提出一些进行角色游戏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芙蓉 《教师》2014,(2):35-35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幼儿园、家庭、社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缺一不可的。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成长环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相对来说就更加专业,更有计划,因此两者的配合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