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虔诚的情感是普米族"藏巴郎"崇拜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在审美境界上借这种崇拜体现"大美",且具有形状、艺术形象和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普米族"藏巴郎"崇拜的虔诚,是特定的民族思维所造就的民族审美认同,借类实践以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勐”     
以"勐"字冠首的地名出现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泰-傣民族的地名之中,而"勐"文化对生活在这一流域人民的信仰崇拜、性格特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勐"的最初之意为"水渠","勐"字由水而来,"勐"文化依水而生,其实就是"水"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河伯"和日本的"河童"是两个相似但又绝不等同的文学形象,他们分别产生于两国对大江、大河的崇拜,是各自水崇拜文化的一部分。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日人民精神与文化的了解,更可以结合两国的材料一窥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亚非地区的反殖民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力量不均衡的"世界舞台"。这一"舞台"既是中国知识分子想象性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前提,同时也为他们理解和建构"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现实和理论支持。《世纪大舞台》将中国的民族主义形成过程放置到与亚非民族运动互动的"全球史"论述中,揭示中国民族主义的独特性,阐释了民族主义为何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认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文化民族主义就是一种以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就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创造、维持及强化,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谋求民族文化保留、复兴与壮大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取向。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和民族主义类型,它的原初代表首推德国。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特点是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相互交织;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民族自我意识对世界意识的遮蔽。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偶像"崇拜的历史.孔子作为"偶像"崇拜最顶级的人格化身,对其思想的认知异化致使中国文化发展史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偶像"崇拜个体,形成了一种强势的"偶像"崇拜的文化现象.晚清文化嬗变的基本趋势是打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形成儒学与诸子学、中学与西学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动摇了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传统"偶像"的至尊地位;晚清文化嬗变的特质是坚持民族主义的文化精神,强化了中学在近代文化学术建构中的价值地位,导致新一轮"偶像"崇拜现象的复现.文化嬗变与"偶像"崇拜的矛盾现象是民族国家社会发展中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引人反思的魅惑所在.  相似文献   

7.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记载着鄂温克民族百年来遭受苦难和文化变迁的宏大史诗,让读者感受到萨满宗教的"大爱"胸怀与鄂温克族对自然的崇拜的同时,又深刻地感觉到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8.
措科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2):14-16
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文化领域的民族主义,其理论形成于18世纪。冷战之后,民族主义中的文化因素日益显现出来,文化民族主义的高涨使国际社会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留、传承和发展正在形成普遍的共识,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保护生态多样性一样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伴随着日益紧密的国际、族际交往而与日俱增的矛盾面前,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减弱文化民族主义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并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文化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论证“想象共同体”的产生;厄内斯特·盖尔纳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则共同关注欧洲民族主义与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分别从工业现代化及精英与民间的意识角度分析民族与民族主义的产生。文章试图讨论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人民对国家认识的转变带来祖国意识的产生,以及这种祖国意识与民族主义的产生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社火是在古老的土地崇拜与火崇拜的影响下产生的祭祀"社"与"火"的仪式。从形式到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既能印证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习俗信仰,又能体现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水平,更可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及精神面貌。葛家寨社火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具有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以葛家寨村社火表演为代表的个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文化心理透析日本的战争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优越感、力量崇拜心理和集团主义倾向。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深深影响着当代日本社会,它从深层阻碍着日本社会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推动着日本社会不时掀起极端民族主义的波澜,从而影响着日本对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戏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菲律宾本土文化的灵魂与标杆,戏剧文化运动极大地推进了20世纪初菲律宾国内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菲律宾民族的形成。而在20世纪70—80年代菲律宾反压迫的第一次“人民力量”①民族民主运动中,戏剧民族主义活动更加功不可没。菲律宾戏剧文化界,以戏言志,彰显抒发着菲律宾民族政治独立与文化自主的心声,成为一个世纪来菲律宾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象征,也揭示了其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地区6所高校1 745名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2)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3)精神信仰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阳城的析城山是商汤祷雨之地,国内称"桑林"的地方很多,但既称桑林又有成汤庙的仅阳城县有。阳城的成汤庙在全国最多,加之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使得阳城人的雨水崇拜之情相当浓烈,反映了人民群众崇德向善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学衡派”是强调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既无法应对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又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时代任务。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与民族生存之间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预报。  相似文献   

17.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相似文献   

18.
铜鼓纹饰作为一种表象和纯粹艺术,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同时它又是使用铜鼓民族其文化观念、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的物化形式,隐喻着深刻丰富的涵义。粤西铜鼓是古代越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物和艺术品。其纹饰展示了一种凝重美和神秘美,寓含着使用铜鼓民族的太阳崇拜、雷神崇拜和蛙崇拜等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的塑造要放在对民族主义考量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对民族主义相关内涵的梳理及其历史作用的判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当中,撇开民族主义谈民族精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塑造的民族精神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以和平、民主、宽容与理性为取向,才能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我党对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做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的重要依托。本文从传统文化价值视角挖掘"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根基和科学内涵,探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