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太赫兹波及其产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太赫兹波的主要特征、太赫兹辐射产生的各种方法及其探测方法,重点介绍了产生THz辐射的光学方法和电子学方法。光学方法包括远红外光泵浦、利用超短激光脉冲产生THz辐射以及利用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产生THz辐射;电子学方法包括THz量子级连激光器、利用自由电子的THz辐射源、基于高能加速器的THz辐射源和电子学振荡器频率转换。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石墨烯标准化论坛近日在江苏泰州举行。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商用石墨烯飞秒光纤激光器Fiphene问世,同时创造了脉冲宽度最短(105fs)和峰值功率最高(70kW)两项石墨烯飞秒光纤激光器世界纪录。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包括激光成像、全息光谱及超快光子学等科研应用,以及激光材料精细加工、激光医疗(如眼科手术)、激光雷达等领域。传统的飞秒光纤激光器核心器件——半导体饱和吸收镜(SESAM)采用半导体生长工艺制备,成本很高,且技术由国外垄断。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半导体激光器自1970年实现室温连续工作以来,作为光纤通信用光源,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改良工作,至今不仅已应用于视频磁盘、DAD、激光复印机等民用机器,还发展成为光信息处理用光源。无论对于大信息容量光通信,还是对于超高速信号处理来说,半导体激光器都具备高性能与长寿命,优于其他激光器。尽管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固体激光和染料激光装置可以产生Ps、fs(10~(-15)秒)光脉冲,最高水准为8fs。但这些装置系统庞大、调整困难、成本又高,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化要求,作为Ps激光脉冲源,要求小型、轻便、廉价并且可以集成化。因此,半导体激光器是最适合、最有竞争力的微微秒激光脉冲源。  相似文献   

4.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使我们已经能够获得极强的激光,其主要技术特点是线性调频脉冲放大。它包含4个步骤:产生有足够带宽的线性调频脉冲;拉长脉冲长度,降低强度,使其低于放大器非线性相畸变阈;放大;压缩脉冲到所需的长度。把所得到的脉冲聚焦,其强度可达到10~(18)瓦/厘米~2。把这种技术用于大规模的Nd玻璃激光器上,则可得到10~(19)~10~(20)瓦/厘米~2的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17-I0018
今日视点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新兴技术——量子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通讯和加密等领域,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现在,科学家们利用自旋电子学(其基本理念是理解和操作电子的自旋来推动技术的发展)扩展了量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新维度,使他们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完成一些此前没有想到过的任务,比如用激光处理量子信息以及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6.
正2002年,在国际研究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领域发生了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一是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了室温连续波工作;二是实现了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材料的激射。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就在这一年,2002年6月,刘俊岐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自此拉开他对电磁波研究的追逐赛。  相似文献   

7.
光电子技术是以红外、微光、激光等光电子器件为基础,由光学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项综合技术。它是光学技术与电子学技术的结合,利用光(光子)来接收、传输、变换、存储、处理和重现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纤技术、集成光学技术、光计算技术、光学传感器和显示技术等。自50年代后期红外技术迅速发展以来,已出现各种夜视器材、红外侦察装置、红外制导系统、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红外告警器;自1960年第一具激光器问世以来,已研制出激光测距机、激光指示器、激光跟踪器、激光制导装…  相似文献   

8.
杨柏龄,男,化学激光和气体动力学专家,研究员。1943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8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波兰尼。杨柏龄长期从事化学激光研究工作,在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独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放电引发的溴化氢激光器。在国家“863”高技术重点攻关项目“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的研制过程中,采用正确设计的转盘式发生器及正确的反应物浓度、流量等参数,使激光器的关键器件——激发态氧发生器的研制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9.
量子随机行走具有不同于经典随机行走的性质,并且可以用来作为量子计算的算法工具。本文提出一个在离子阱中实现量子随机行走的方案,在方案中,每一步行走的操作时间都非常短,因此在消相干情况下,能增加随机行走的步数,此外,本文只采用驻波激光和脉冲激光,方案相对简单,并且在实验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简介     
范滇元 ( 1939.2.18- - ) 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专家 . 江苏省常熟县人 .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 196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生毕业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 , 实验室副主任 . 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的研究和运行 20多年 , 先后参加研制 1010瓦、 1011瓦和 1012瓦高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 . 其中最大的 " 激光 12号实验装置” , 获 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作为主持此项工程的总体技术组常务成员、激光系统负责人、总调试现场指挥和装置运行负责人 , 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性和实用性问题 . 装置运行 8年 , 产生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成果 . " 八五”期间 , 组织实施更大规模的 " 神光 II号”计划 , 任项目负责人之一兼总工程师 . 发表论文报告近 100篇 , 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报告我国高功率固体激光的研究成果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罗沛霖 ( 1913.12.30- - ) 电子学与信息学家 . 天津市人 . 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 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特荣誉级哲学博士学位 . 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副主委、高级工程师 . 1951~ 1953年负责引进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制造企业 , 并参与工厂设计 , 以后为建厂技术总负责人 . 参加主持编制多届国家科技规划的电子学部分 . 主持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以及组织工作 . 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 在学术与技术方面 , 对雷达、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电机、电器、工艺评估方法学、经济财政数理分析以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有创造性成果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火旺 ( 1936.2.5- - ) 计算机软件专家 . 福建省安溪县人 . 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 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 在国内率先实现计算机符号宏汇编器 . 70年代初主持全国 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 ,设计成功我国第一个 Fortran编译系统 . 1979~ 1983年任银河 - I巨型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 , 负责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直接主持向量语言的设计、编译方案的制定和向量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审定 . " 银河 - I”获 1984年中央军委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 . 1987年起主持面向对象集成化开发环境研制 , 建造了国内首例面向对象环境 ; 1989年起领导并主持非单调推理系统研究 , 把 PROL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 . 这两个项目分别获 1991年、 1993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领导完成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编 ( 译 ) 著 4部 , 发表论文 60余篇 .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德仁 ( 1922. 10. 22- - ) 火箭控制专家 . 江苏省无锡县人 . 1945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 . 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 . 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副院长 , 科技委副主任 . 长期从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 参与了地地战略导弹捷联补偿制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作为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固体潜地弹道导弹 ,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第一个陆上机动固体弹道导弹的研制任务 . 获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1.8 79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永年 ( 1932.2.13- - ) 信息处理技术专家 . 浙江省宁波市人 , 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 5l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 长期从事国防科研工作 , 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次 , 三等奖 3次 ,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次 , 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次 , 二等奖 1次 ,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次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良惠 (1939.10.28- - )半导体光电子专家 . 福建省福州市人 . 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 现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 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副组长 . 主持研究高速硅光探测器 , 提出了抑制微等离子击穿、扩展耗尽区、缩短渡越时间的设计思想 , 取得了高增益、低暗电流、低噪声等优异性能 , 该项成果获 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支量子阱激光器 , 其脉冲特性的主要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获 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在该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超薄层材料生长 , 采用应变层、选择衬底晶向和发展无铝器件结构等技术措施 , 研制成一系列波长的红外及近红外量子阱激光器 , 主持研制了量子线激光器列阵 , 其中大功率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 , 获 1997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主持研制高亮度橙黄发光二极管 , 其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 . 主持建立国家光电子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 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 , 承担了大量的 " 863”攻关、国家基金等任务 , 在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存储、光量子和激光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建成了我国唯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激光器批量生产基地 . 发表论文 100余篇 .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敬熊 ( 1921. 10. 16-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 . 浙江省镇海人 . 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 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 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 23所副所长 . 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1959年最先提出 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 , 在地空导弹研制中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 . 其中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设计的天线系统误差关键技术的解决 , 获 1985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俊亮 ( 1933. 10. 10- - )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 浙江宁波人 . 1955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毕业 . 1961年在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60年代是有线 600/ 1200波特及无线 600波特数据传输设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 . 参加 " DS- 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研制 . 建立了程控交换机诊断的基本理论 , 提出了数字交换网络的理论模型与测试诊断算法 . 是中国程控软件支援系统 " 七五” " 八五”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主要执笔者 , 承担 " DS- 3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 , 及 " 程控交换软件单元测试系统”等数项 " 七五”攻关项目 , 提出了程控软件测试与维护新的方法与观点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80 2001.8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在激光器的发展中固体激光器就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1])。以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的Nd:GdVO_4 912nm固体激光器为背景,通过晶体在准三能级下的速率方程推出自吸收损耗的表达式,以此确定自吸收损耗与长度的关系。再通过优化不同长度的Nd:GdVO_4激光晶体,获得912nm激光最大输出功率。使用数值分析,得出输出功率和泵浦功率之间的计算关系,以此确定激光晶体的最佳长度。  相似文献   

12.
<正>以激光器为核心的激光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国防建设、生物医疗、信息产业、资源环境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重要应用。在众多激光器中,固体激光器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一直处于激光科学技术的前  相似文献   

13.
正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常常被誉为是"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成功研制开始,激光技术迅速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激光技术的每一次提高,都极大地拓展了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9-669
全光纤激光技术是目前备受科技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大功率全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稳定性高、免维护等优点,它在工业加工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竞相开展了全光纤激光技术的研究。西安光学精密机械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光纤激光研究团队在全光纤激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制的全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超过1000W,  相似文献   

15.
从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提高。按照激光产生的物理原理,要实现激光输出必须在激光物质中实现粒子数反转,而如何控制反转后的粒子的自发辐射,便成了物理学家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朱诗尧教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研究、激光物理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证明了可以用量子干涉效应去抑制(或增强)多能级体系中的自发辐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用量子干涉效应导致双下能级连续运转下的受激吸收相消理论。他将经典光学中相干现象引申到量子光学的能级跃迈问题中,提出了通过量子干涉控制和调制自发辐射及受激吸收的原理,发展了由爱因斯坦和狄拉克创建起来的自发辐射及受激吸收理论。是量子光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激光问世50年 1960年是激光技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年的3月22日,美国人亚瑟·莱纳德·肖洛和查尔斯·哈德·汤斯获得了首个激光专利。两人的论文已于1958年12月发表并引起强烈反响。汤斯因此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第一台激光器却是由美国年轻的物理学家梅曼做出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基于半导体低维结构的固态量子信息、低维光电子器件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领域之一。实验制备高质量量子点、量子线、量子环等低维结构,制备GaAs基近红外激光器、探测器都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在国内,业界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光纤维激光器在应用过程以功率大小为衡量标准,光纤技术应用于激光器制作,两者完美融合,使得光纤维激光器有高能效率,低标准阈值,高质量光束等优点和特质。光纤维激光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用途分布范围广,应用效能高,尤其是在医疗,军事,通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脉冲光纤维激光器是光纤维激光器的一中,其输出功率较大,效能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在不断提高光纤维激光功率的过程中,对于激光器各方面性能的质量保证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以来,世界上的军事科技专家就对激光“一见钟情”,激光应用于实战最早可以上溯到越南战争中美国使用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经过40多年的发展,激光武器已产生出激光轻武器、激光炮、激光制导、激光侦察、激光测距、激光通信、激光对抗、激光  相似文献   

20.
正阿秒相当于10的负18次方秒,是非常小的时间单位。如果宇宙的年龄是几百亿年,那么10的负18次方相当于其中的1秒。阿秒激光是指激光的持续时间只有阿秒的数量级,因此就可以通过阿秒脉冲控制阿秒时间尺度的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由于阿秒技术的重要性如同第一台激光器被制造一样,能够在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