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世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98-103
我国工匠建房时要举行一系列的巫术仪式,这些内容驳杂的巫术仪式由象征符号和象征行为构成。由于工匠大多具有兼职巫师的社会属性,并且新房建造过程是一个暂时独立于日常生活的相对神圣的时期,所以工匠建房巫术仪式又具有阈限的特征。本文将讨论象征对于工匠建房巫术仪式的意义、传统文化迫力对于工匠建房巫术仪式中象征体系得以形成的支撑作用,最后通过对田野个案的解析来论述工匠建房巫术仪式中的阈限。 相似文献
2.
倪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66-69,124
从发生学角度考察,大学里的仪式既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自身的需要。通过对仪式从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化研究等领域进行追溯,大学仪式流变的主要来源为以下四点:传统礼仪的演化与改良、西方文明的借鉴与改造、社会风尚的移植与衍生、意识形态的需要与强制。它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大学道德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建章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67-68,77
巫是一种异常古老的文化。我国南楚地区历来巫风昌炽,时至今日,这里的民众巫风观念仍较浓厚,祈求性巫术普遍存在。祈求性巫术是一种虚幻的信念与手段,其目的是镇邪祛病,消灾免祸,求得人丁兴旺和获得生产丰收。它具有种种消极因素,抓紧在其消亡之前搜集原始资料,以便进行巫术理论、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斯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34-39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二者的内容,可发现侗台语族群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其背后是深厚的越巫传统、稻作文化与蛙崇拜。 相似文献
6.
数字是人类对宇宙时空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描述的感性符号。从出土简帛医方资料看,"七"不仅常被用作巫术性疗法中的象征性动作如摩擦、击打以及唾的动量标准,而且也常成为巫方用药的剂量、物量以及对不同性别患者进行象征性动作及用药多少的一个标准,说明至迟在秦汉时期,数字"七"已成为中国早期数文化中富含神秘性和巫术性的"模式数字"。"七"之所以能具有"模式数字"的性质,这与早期先民对于宇宙空间、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节律的认知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陆群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71-74
湘西苗族性巫术因其目的的不同被分成两部分:一块是围绕生殖与繁衍,事关整个部族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可以进入到"公共空间";一块是围绕性之欢娱,主要体现为个体的私密的感受,因而被规定在"私人空间"里,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提供了一套奇妙的有关苗族这个古老民族原始性观念、性欲与民间伦理关系的叙述话语。 相似文献
8.
成都裂隙性黏土流变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裂隙性黏土为对象,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探讨了成都裂隙性黏土的流变特性。通过三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下各级偏应力水平的全过程蠕变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对试验结果做了讨论,并建立了蠕变方程。其中应变—时间关系采用伯格斯模型,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指数函数的蠕变方程,拟和曲线与试验曲线很好的吻合,较好地表达了土体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4):F0003-F0003
《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是考察四分之一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当代复杂的文化语境中的流变与影响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10.
从民俗角度对祈雨进行探究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以诗歌为踏板,透彻表现祈雨意蕴的论文却所见不多。通过对宋代祈雨题材诗歌的研究,对其内容展开具体分析,可以反映出祈雨前后宋代社会的真实情况,同时可深入了解到宋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其独具特色的祈雨观。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中,特殊学校的地位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本文从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借鉴国际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的经验,探讨特殊学校如何在新的条件下继续生存、发展,并切实发挥骨干作用。提出特殊学校应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机构转变为集教学、师资培训、信息服务和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3.
人口流动过程中的越轨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越轨性行为界定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商业性性行为等越轨性行为。结果表明,与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越轨性行为容许程度更高,越轨性行为的发生率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越轨性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后果,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文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3):270-272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在高校进行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湘南木雕历史悠久,作为湘南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祝福,蕴含着无比丰富多彩的吉祥观。木雕艺人采用象征、谐音、寓意、比拟等手法,直接或含蓄地表达了人们趋利避害、祈求吉祥,追求荣华富贵的吉祥意念。 相似文献
16.
赫学颖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6):107-109
女性写作对女性生命意识不懈的叩问与求索,是女性写作的核心内容,是构成女性写作指向的基质。在女性作家的创作里,她们的写作一旦凸现性别立场,就会出现相仿的精神指向:对自我生命的关怀。百年来的文学演进中,女性文学对这种关怀的自觉,弥漫在女性文学的写作中,根植于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坚定而明确的认同。郑敏以一种智性的写作方式超越了这一法则,达到了女性的“人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学习策略指导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策略通过同化与顺应,内化为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特别是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等多种机制,促进小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文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2):138-140
从阐述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显特点出发,根据高等师范生物专业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了教师采用讨论交流、案例教学、个别教学等方法,有利于提高青春期性教育的教育效果,同时提出该课程的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9.
曹俊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1):34-37
从社会学层面看,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从交往的视角来考察,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是以生成和发展人格为旨归的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变换过程。交往的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教育交往的情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