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俄罗斯及前苏联的研究成果,将基本能够确定的渤海古城遗迹归纳成篇,为学术界对这一地区渤海古城的初步认识提供参考。从已经发现和能够确定的俄罗斯境内黑龙江流域渤海古城遗址分布情况来看,渤海国强盛时期所统辖的疆域范围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时期古城的客观存在与分布事实。充分说明了渤海国在强盛时期所管辖和统领或占有了靠近日本海沿岸的广大领地。渤海人为了打通与日本交往的道路,曾与黑水棘羁征战了十数年,最终占领了原属黑水林辐的滨海地区,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这些古城实际上已经成为滨海地区最早的古代城市,这些城市、城镇、城堡的修建以及连结古城道路和交通的开辟。使得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渤海时期的俄罗斯边疆地区是其古代最发达和繁荣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渤海是唐代活动于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它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今黑龙江、吉林一带,又涉足于辽宁大地,并在此接受了深刻的汉化影响。另一方面,灭亡后的渤海遗民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就渤海人在辽宁地区的活动作一初步探查。渤海曾以“海东盛国”之誉著称于世,由此可见其发展之规模,这种发展与渤海接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地域文学是围绕黑龙江的地域存在所发生的文学活动,现代性是黑龙江地域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渤海文明的消亡是黑龙江文学的一次断裂,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现代性文学的发生是在20世纪初期,其背景是黑龙江进入了全球化视野以及现代传播手段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牡丹江水系,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渤海国历史遗迹和遗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内.不断发现渤海国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为尽可能真实复原部分渤海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遗迹遗物是以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中心而展开。文章主要依据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物出土情况,对渤海国的上京城遗址、二十四块石遗址、村寨遗址、寺庙遗址、边墙遗址。碑刻、壁画,以及渤海国的铁器、铜器、金银玉器、陶器、瓷器、货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加以重点介绍,目的是为拳术界提供清晰的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币口遗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是粟末 联合高丽人在今天的东北地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其统治阶级粟末部的大氏集团倾心学习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在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历史上称作“海东盛国”①。历时 229年,疆域包括今中国黑龙江省一部分,吉林省大部分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南到朝鲜半岛北部.北至俄罗斯滨海边区的广大地区。渤海吸收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和高丽人的民族文化以及末 的原始文化,以盛唐封建文明为楷模.创造了著名的海东文明,对东北以至整个东北亚古代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其政治、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黑龙江流域渤海墓葬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渤海墓葬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儒家思想、陶瓷和壁画艺术等文化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展示了渤海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状况,尽可能还原渤海王国原有的文化面貌。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渤海国的诞生和存在,对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使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文明研究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闽北古代教育萌芽于西晋,唐五代为发展期,两宋进入兴盛期,元明清持续向前发展。本文拟就古代闽北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秦汉以前,闽北为闽越族散居之地,处于断发纹身崖葬的阶段。此时,闽北文化教育尚未开发,而中原已出现《诗三百》这样的不朽作品。西晋永嘉年间,中州(今河南)人危京任建安郡(治所在今建瓯)太守时,有一批逃避战乱的中州人南迁到建安定居,他们为教育自家子弟和乡邻兴办家学,这是古代闽北教育(私学)的开端。 自唐“安史之乱”后,中原望族又一次大批南迁入闽。闽北为中原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渤海国宗法盛唐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以唐制为基本模式,构建政治管理体制;在与汉族人的广泛接触中,不断吸纳儒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定期选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并将大量的文献典籍带到渤海国内,中原文化在渤海王国得到广泛传播,推进着渤海国的文明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三国史记》关于棘竭、渤海的相关史料,反映了秫揭、渤海与中原王朝及新罗、高句丽、百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渤海建立前棘辐与三国之间的相互征战、秫辆对唐朝的隶属关系,渤海建立之后渤海与唐、新罗的关系等,这些史料是金富轼摘抄中国、朝鲜古代史料所为,尤其是一些朝鲜古籍中的史料,对于探讨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以及中原王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统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旧时的私塾已随现代教育的兴起而消亡,现代的私塾似乎有随国学热潮而复兴之势。若死抠《义务教育法》,则私塾多有相抵触之处,甚至有遭取缔的危险。若酌情论理,私塾今日重现必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理想的制度设计,当是为中才立规矩,为天才(偏才怪才)留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经商虽为历代所有,但战国秦汉商贾业之发达,经商风潮之高涨,商风贾俗之浓厚却雄冠古史。这一时期,商贾业不仅遍布中原内地,而且发展到边远民族地区,同时对外贸易也随之兴起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社会上的经商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商风贾俗弥漫中华大地。战国秦汉时期经商风潮的产生,是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经商风潮及产生于商品产销过程中的商风贾俗,转而又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舞马活动考略方协邦青海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源于青藏高原的击鞠活动已为广大体育史学者所注目。但在青海历史上曾经兴起并轰动中原特别是南京和长安地区的舞马却鲜为人知。为此,本文拟对这种古代马术活动作一考证,使具有民族风情的古代文化呈现于世。所谓“舞马...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至今,在黑龙江流域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渤海古城址,这些古城址不仅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江河两岸,且在原始森林中也有众多的渤海时期的山城。这些古城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当时渤海国行政建制的规模,也为人们了解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城镇化过程提供了大量资料。因此,从黑龙江流域渤海古城的角度,人们可以窥见渤海国时期黑龙江流域迅速封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在这个收获后的季节.我们随国家教育督导团对黑龙江、吉林、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六省的特殊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在寒风呼啸的东北平原,在天高气爽的云贵高原。在绵延起伏的湘赣山区。检查组成员风尘仆仆,深入到特殊教育学校、乡镇中心学校的辅读班或乡村随班就读点。通过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相继的发展了起来,但是中原地区的发展却有所落后,GDP总量一直比较低迷.从地理概念上来讲,"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的西部、河南的全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等.无论从现实经济联系的实际,还是从历史演进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而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关乎中国上亿人的福祉,是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笔者在此也展开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柳 《承德师专学报》2007,27(4):106-107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产生于唐末五代,兴起于宋代,终止于清末,存在千年之久,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仍然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不少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韩文静 《文教资料》2009,(35):119-120
蒋百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在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日本留学期间,其教育思想初步形成,在任保定军校校长期间得以实施,以后随国家形势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契丹文化并非单一族群文化,而是受到奚、渤海及中原汉文化多重影响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共同体。契丹文化是以游牧文化为主体,融合其他族群文化而形成的。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契丹文化不仅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为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契丹族是发源于松漠地区的鲜卑宇文别种,其原本活动区域在今内蒙古东部草原和戈壁之间,因而契丹文化发源带有浓厚的游牧特色。  相似文献   

20.
1985年6月下旬,我随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中国教育考察团,在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