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宝华虎街,不是一条街,而是古时"走夷方"的重要驿站,属滇藏茶马古道。这是云南南涧茶马古道南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据刘尧汉先生《南涧县十二兽历和〈母虎日历碑〉散记》一文记载,虎街是"母虎日历碑"的发源地。据说,这是一个由十二兽神守护的地方。这个传说一直吸引着我,于是,我来到了虎街。街口一副对联吸引了我,上书"古有彝祖创造母虎文化绵  相似文献   

2.
倾心南涧行     
南涧,无量山和哀牢山深处、与澜沧江交汇的苍毓灵秀之地,唐蒙舍诏之南,一个形似大涧槽的地方,自唐宋以来便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我们走进重重叠叠的山,弯弯曲曲的路,难见,南涧,一涧倾心. 虎街,古道悠悠余韵长 南涧的虎街,我早有耳闻,却从未亲临.汽车绕过一段又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当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虎街的石板路上,我这才...  相似文献   

3.
倪宝诚 《寻根》2010,(1):70-75
<正>史前岩画中的虎图腾艺术大自然中的猛虎,雄健无比,凶猛异常,远古人类在与自然界猛虎长期的生死搏斗中,认识到虎是一种难以战胜的力量,于是由恐惧而产生崇拜的心理,幻想自己是虎的亲属或后裔,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虎祖的护佑。于是虎成为史前先民的图腾祖先,被刻画在山岩上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虎的民族,彝语称虎为"罗",彝族人自称"罗罗拔",即虎的民族。虎舞是为纪念彝祖和图腾的舞蹈,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活化石"。虎舞分为母虎舞和公虎舞。母虎舞又叫"十二兽舞",彝家人自称"罗嫫捏姿",早于公虎舞,流传  相似文献   

5.
<易系辞>云:"易者象也"--卦象、爻象、物象,"象"是<周易>文本的第一元素.伏羲博取万象以画卦,圣人立象以尽意,学人披象以解义,"象"是通向"易旨"的唯一路径.其禽兽类物象--"虎"居第一:一卦辞、四爻辞、一传辞中,皆涉"虎象",且蕴含有精深的"义理".  相似文献   

6.
易闻晓  易竹溪 《中华文化论坛》2022,(5):61-70+156-157
《说文》■从人足,或指为“几”而虎踞其上,实则象尾,其字整体象形,为虎站立行走的侧面展示。虎属“毛虫”,盖虫为动物总类,再分禽、兽,虎为兽类,反映中国古人对于万物分类的层级观念。“虎”以吼声得名,音近“虓”“唬”“哮”“虖”“吼”“嚎”。《诗》“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马瑞辰指“虓虎”为“虓唬”,其实不然。楚以“於菟”名虎,盖析“虎”音为称,义为虎文。黄班虎皮乃是虎类最为重要的形貌特征,虎变故事多有关涉。虎为“山兽之君”,亦称“山王”“白额侯”。《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实为“其子羔”。又称“李耳”“李父”“李公”,实则“狸儿”转写,以狸猫似虎,猫虎同宗,并属浅毛,其文相似,捕食亦近。而虎视眈眈,斜视如眄若盲,深邃幽冷,暗藏杀机。虎行以爪坼地卜食,盖亦物性使然。他如“?”训虎声,“?”训两虎争声,“虤”训虎怒,“贙”训虎对争贝,“甝”为白虎,“虪”为黑虎,可见汉字指物的精致丰富。  相似文献   

7.
林河 《寻根》2001,(2):61-63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出土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宁乡县。造型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猛虎搂抱着一位少女,好像要吞吃那少女的模样。一些学认定是“虎在吃人”,于是,这件青铜器便被命名为“虎食人卣”。  相似文献   

8.
中国虎文化图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舒宪 《寻根》2010,(3):31-37
<正>所谓虎文化,指特定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对虎的认识、信仰、观念、习俗等的总称。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国人对虎的认识,大体上经历过一个从崇拜、敬畏,到模仿、利用,再到规避和捕杀,再到珍惜  相似文献   

9.
民间布老虎     
民间布老虎倪宝诚虎是凶猛的野兽,被尊为“百兽之王”《说又·虎部》载:“虎,山兽之君“虎.在历代的别名除“山君”外。还有“於菟”“李耳”“大虫”“寅兽”“斑子”“封使君”等虎人们惧怕它又崇拜它人们惧怕自然界的虎;但在观念形态中.又敬仰虎的勇猛,奉为保护...  相似文献   

10.
贡特尔跳进马戏场的中央,灯光照射着他那金色的长发和发达的肌肉,随后他钻进一个大铁笼子,打开几扇笼门。18只凶猛的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咆哮着列队缓缓登场,继而这些巨兽驯服地各就各位,犹如供人观赏的家养小宠物。七只虎席地而坐,拱爪乞讨;两只虎蛙跃嬉戏,其中一只只用后爪蹦跳,活象个大袋鼠;还有四只虎躺在一起,并连翻两个滚儿。贡特尔·格贝尔-威廉斯能同时指挥18只猛虎,他只要喊上一嗓子,便能调动32头大象的象群。他  相似文献   

11.
正揽在石洞寺大峡谷旁半山腰中的虎街,得益于茶马古道文化和彝族母虎文化的氤氲,半个多世纪以来安逸静卧在哀牢山变幻的云雾里,散发着若隐若现的古老光辉。面对虎街,雨天或晴天,激情或闲适,随意一种角度去亲近它,品读它,感悟它,皆能进入一种古韵悠长、怡然自得的境界。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我来到了虎街,阴雨中天气有些冷,幽幽漫步在雨幕中,我没有打伞,任由细雨淋湿我的头发,古道上行人稀少,家家户户的门几乎都紧关着,周围显得清冷而寂静。我用镜头轻  相似文献   

12.
"豆腐"在四川方言中一说为"灰妹儿xueim",各地发音大同而小异。清前期四川爆发了一场空前的"虎患","湖广填四川"来的移民深受其害,他们对老虎畏之、敬之、讳之,故称"虎"为"猫儿",此谓之"讳凶"。发展到后来,但凡跟"虎"同音的诸如"腐、府、斧"等字都跟着避讳,均形成了与"猫儿"相关的讳称方言。"灰妹儿"一词的语源正是来自于此。到了清晚期,虎患消除,人们慢慢地不再谈虎色变,因此"灰妹儿"之类词的民俗语源也日渐不为人知。许多方言词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从民俗、历史的角度研究方言就成了一条有趣而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南涧虎街,神秘而富有古意,早有耳闻,渴望邂逅虎街重踏一段茶马古道。又拜读了名作家笔下的虎街,更加向往,萌生前往探访的强烈愿望。一个二十多年前我教过的学生,从事绿化工程,要到无量山镇中学做校园绿化。放假第一天下午,我与一个好友与他们同行而去。从巍山古城出发,路途些许遥远,车在行进,看车窗外延绵起伏的无量山,气势雄奇,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14.
虎年话虎联     
鼠去牛走闻虎啸。1998年是农历的戊寅年,按照我国传统说法,寅属虎,今年应是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老虎作为英式的形象,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晓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虎将”,把险要的关口称为‘唬口”。老虎成为古今中外不少诗人画家吟咏描绘的对象,出现了许多脸炙人口的佳作,其中虎联更是如洪钟大吕,声势浩大,使人读后震聋发晴,意气风发。江苏南京市,古称石头城,虎踞龙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南京的名胜古迹联中多“虎”字,例如:石头城联:龙幡六十里,…  相似文献   

15.
《易系辞》云:“易者象也”——卦象、爻象、物象,“象”是《周易》文本的第一元素。伏羲博取万象以画卦,圣人立象以尽意,学人披象以解义,“象”是通向“易旨”的唯一路径。其禽兽类物象——“虎”居第一:一卦辞、四爻辞、一传辞中,皆涉“虎象”,且蕴含有精深的“义理”。  相似文献   

16.
一 母亲的故乡,是我的母地,有我的阴柔. 由南向北的横断山,我将它分为阴阳.以长江第一湾为界,以东,父亲的拉马落、我的以“虎”为名的父地;以西,我的生来阴柔、深藏慈悲的母地. 少时回家,每当转转悠悠的客车,逆着金沙江,载着昏昏睡睡的我,转过长江第一湾,我的心,便充盈着平和与安宁.  相似文献   

17.
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张思廉<玉笥集>、陶振<杀虎行>、瞿佑<乐府遗音>、<香台集>等文献,以及军备名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痛贬扬雄和元末明初诸人的题画诗等文化现象,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明初时才开笔,至洪武二十九年后,最迟也不能晚于永乐十七年完成的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18.
张晓宸 《世界文化》2013,(5):28-28,29-30
一个16岁的少年派与一只孟加拉虎,一艘救生艇,历时227天的浩海漂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艰苦卓绝的求生画卷。现实中,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人与兽创造的生命奇观,背后必然有着强大而神秘的支撑,那就是关乎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黄素龙 《寻根》2011,(4):27-31
凡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有许多稻荷神社,稻荷神社敬奉的是稻荷大农神——狐狸。最早在京都创祀稻荷神社者是中国秦朝到日本的秦氏后裔。先秦时期,中国曾把捕鼠的猫、捕田豕的虎当做“八蜡”之农神去祭祀。但是古代的日本并没有猫、虎之类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常建华 《寻根》2022,(1):15-18
老虎凶猛无比,被人们称为动物之王,人类对其既害怕又羡慕.人类况之于己,成年健壮谓之虎背熊腰,小儿可爱称为虎头虎脑,这是羡慕;危险逼近是虎视眈眈,经历危险为虎口余生.人们还将自己的身体与虎相比,如手有虎口、口中生了虎牙等.老虎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也进入了清朝审理命案的刑科题本,我依据《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天津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