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胡永球 《新闻三昧》2005,(10):54-56
编辑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反映了编辑工作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特点。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电视,看到听到的许多新闻作品署有多位作的名字,其中有的作往往就是作品的编辑,也有的是记兼编辑。在有些报纸的《本报新闻》版,这样的作品占了大部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其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笔认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年的脚步,《军事记者》迎来了创刊的第50个年头。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长期以来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这份刊物的有关领导、同人和读者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50年峥嵘岁月,50载春华秋实。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军事新闻学术期刊《军事记者》迎来了50周岁生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军事记者》编辑部的全体同志,向长期以来热情关心、支持和帮助《军事记者》成长进步的所有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我和军报的同志有20多年时间同呼吸、共甘苦,一起奋斗,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看到军报越办越好,人才辈出, 我感到特别高兴,由衷地祝贺《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1月3日,胡锦涛主席接见军报人员时作了重要讲话,我们听后感到深受教育,要认真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执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相似文献   

5.
屈指算来,《军事记者》几乎伴随我度过了17个军营岁月,给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鲜活的色彩,领我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学习,教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使我不断成长进步,取得一项又一项可喜的成绩,给我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1989年乍暖还寒的早春季节,我带着童年的梦想走进蓝色的军营。1990年的一天,当连队文书的我在拾掇储藏室里的东西时,偶然发现副连长薛学祥用废旧弹药箱改钉的“书箱”里有好几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军事记者》杂志的前身)。对于喜欢写作的我来说,就像久旱的庄稼盼来了甘露一样,如获至宝,我当即如饥似…  相似文献   

6.
刚刚踏进2006年,就来参加军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感到亲切,感到振奋。  相似文献   

7.
纪念《军事记者》创刊5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军事新闻论坛5月5H至5月7H在昆明举行。来自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人民武警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领导,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军事记者》杂志的发展历程,并就怎样推动军事新闻改革创新,实现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8):45-50
《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0周年征文通知发出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读者、作者的热情回馈。在一封封饱含深情厚意的来函中,既有对本刊50年来的发展历程的肯定,也不乏对本刊未来发展的殷殷寄望。这里我们特意从中撷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片断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江山 《军事记者》2006,(1):55-56
《解放军报》被认为是军事新闻摄影发展走向的代表。它在军事新闻摄影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报刊进入图像化时代后,《解放军报》上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怎样的编辑观念促使了这种变化的产生?下将对此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记者对新闻的理解,更多的来自实践。回顾一个采写过程来谈亲历性报道,也许比重复新闻定义更容易让人进入思考的境界。我选择一篇典型的亲历性报道——《八千米击浪向战场》(刊《解放军报》2001年8月20日二版),谈几点看法。1、挑战性军事记者的亲历性报道应当具有挑战性。如果你说“我明天要去亲历一个班务会”,编辑部未必会感兴趣。如果你亲历的活动是常人难以实际感受的,本身就具有新闻的新鲜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新闻名篇的记者,大都是在第一线亲历战争的人。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坐在电脑网络前就可以汇集万里之遥的新闻,但名记者仍在…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发生的"纸包子"假新闻事件,在全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也引起了受众对假新闻问题的深刻关注。《解放军报》对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在《军事记者》今年第5期封五刊登了关于在读者中开展"确保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启事。现选择部分稿件予以刊发,希望这些稿件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引起媒体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6,(1):1-1
正当新的一年满怀豪情地向我们走来,又恰逢《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1月3日亲临军报视察,会见全体编辑、记者和老同志、职工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不仅是军报的荣誉,也是全军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不仅是对军报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也为我们媒体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周涛 《军事记者》2005,(5):9-11
抓住机遇。现在,解放军报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历史新使命,二是创办50周年大庆.都属于在政策扶持上极为有利的“做大”机遇,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启动对解放军报新一轮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后备部相关的,就有子报子刊的再创业与合理布局和优化用工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14.
高飞 《军事记者》2002,(7):38-40
登录解放军报网络版(以下简称“军报网络版”),能够从中获得大量军事方面的新闻和信息。军事构成了网络版的内容主体,也是其鲜明特色,是军报网络版区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网站(网络版)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界面,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军事新闻传播开创了新的空间,这一空间较之原有的纸质媒体更开放、更广阔。军报网络版对军事新闻有了广义的认知和实践。在互联网这个新兴舞台上,军报网络版有了新的运作流程和表现形态。一、即时新闻:打军事牌经营原创新闻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定位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马…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是军报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月——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军报视察,祝贺《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并发表重要讲话;从1月1日起,军报进行版面调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改版,同时,京外印刷的报纸除拉萨印点外全部实行彩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月份上夜班,自然有一些特别的感受,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创新,乃办报人的快乐追求。改版后各版新风扑面胡主席在视察军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进一步办好《解放军报》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锐意进取,创新发展,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办报手段,增强发…  相似文献   

16.
作为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一届函授学员,我结业已经两年了。可是,每每在军内外报刊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在电台广播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记忆就不由得随着澎湃的心潮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函授生活。  相似文献   

17.
石舟 《军事记者》2002,(6):10-12
为适应广大读者、通讯员了解军报宣传的需要,从本期起开辟“军报宣传”专栏。我们首先向大家推出的是军报前不久召开的新闻宣传策划交流会的两篇文章,这类业务文章,今后将陆续刊登,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报》是中央军委机关报,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一张大报。作为党在军队的喉舌,50年来,军报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先进化,弘扬社会正气,展示人民军队的良好风貌,推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激励和动员作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军报时,对军报50年来“宣传领域不断拓展,办报质量不断提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对军报最大的褒奖和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