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成祖朱棣决定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其原因在于南京地处江南地区,离北方较远,不利于统治北方。迁都北京,一方面加强对当时的西北、北方、东北的控制,另一方面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证明他的迁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南京虽为十朝故都,但在它的历史上,仅有一个全国统一王朝曾在这里定都,这个王朝就是明王朝。明王朝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元年(1368年)建都南京。据说,他亲自设计了自己的皇宫。朱元璋和马皇后又葬在南京,留下个明孝陵供人凭吊。南京曾为明洪武、建文、永乐三代都城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才迁都北京。到公元1644年,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吊死在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共26题32分,其中1——20题每题1分,21——26题每题2分。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案的括号内,每括号内限填1个字母,选错不倒扣分。) 1.在原始社会里,弓箭的发明是生产工具的一项重大改进。根据考古发现,我国已知使用弓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氏族的人们 D.河姆渡氏族的人们答(C) 2.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A.商王盘庚迁殷 B、(?)王迁都洛邑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答(D) 3.下列几位战国时期的将领中,长平之战的双方将领是:  相似文献   

4.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因发动"靖难(削平祸乱)之役"取代明孝文帝朱允坟,成为明朝皇帝.……  相似文献   

5.
明史讲座     
第二讲 明成祖迁都北京。南倭北“虏”问题 上一次我们讲了明太祖建国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对当前正在争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现在就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到底能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的问题进一步提供一点意见。 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到底能不能建立政权呢?答复是肯定的。既然农民战争是要推翻旧的政权,它必然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这个政权有大有小,有地区性,名称可以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代王朝的都城中,以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称。北京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作为都城也已近千年。早在春秋战国时,它就是小奴隶王国燕国的都城,当时称蓟,辽时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作为陪都。到了1153年,金正式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为中都。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取得争夺汗位战争的胜利后,迁都燕京,后称大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1368年8月派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攻人大都,改大都为北平。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重新营造北京城,并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天子备边”。到了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随即迁都北京,直至清王朝最后崩溃。  相似文献   

7.
①②④北京紫禁城即故宫,明清两代帝王宫城。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而下令营建。明永乐4年(1406年)筹建,永乐18年(1420年)基本建成。紫禁城有城楼、城墙、护城河及多重城门,拥有中国古城的一般建筑要素,为古城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系北京外城、内城拱卫下的“城中之城”。紫禁城内的帝王宫廷与居于北京外城、内城中的百姓,因之处于隔绝状态。图①的天安门,即紫禁城正门。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原称承天门,清顺治8年始改今名。天安门通高逾33米,墙体殷红,有一大两小五座城门。城楼雕梁画栋,重檐飞翘,黄色琉璃瓦覆顶,带有皇城的典型布局和色…  相似文献   

8.
材料一“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由此推算,去年正好是北京建都850周年,而上溯北京建城,至今已经有两千余年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贞元元年”,即______年,______朝迁都燕京,并将燕京改为______。A.916辽幽州B.1153金中都C.1272元大都D.1421明北京2.下列诗词描述的场景,与北京无关的是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3.下列关于…  相似文献   

9.
永乐九年到十四年,明成祖朱棣动用了大批民丁对南北运河进行了浚通,从而为明定都北京,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对当时运河的浚通及其意义加以分析说明,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的政治格局呈现“居北制南”。尽管明初和国民政府都曾短暂地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但明成祖迁都北京和蒋政权存在22年后覆灭的历史反而说明“居北制南”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之所以形成“居北制南”,是因为中国北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凭借漕运将东南之赋税北运,从而巩固和确保了“居北制南”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的政治格局呈现“居北制南”。尽管明初和国民政府都曾短暂地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但明成祖迁都北京和蒋政权存在22年后覆灭的历史反而说明“居北制南”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之所以形成“居北制南”,是因为中国北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凭借漕运将东南之赋税北运,从而巩固和确保了“居北制南”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大礼议对嘉靖朝的人事更迭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历史上极具典型意义. 在明代16位帝王中,除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外,以藩王身份登上九五之尊的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朱厚熄是明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皇帝.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响彻寰宇,神州大地沸腾了。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那一天起,一座伟大的建筑被世人所瞩目,它就是新中国的象征——天安门。要了解天安门,就要追溯天安门的历史。天安门和北京的每一处古城一样,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他的“龙兴之地”——北京。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吸取历代都城规划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在永乐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明成祖朱棣继承明初对外友好的外交宗旨,积极进取,与安南(越南北部)等周边国家保持和睦的、巩固的宗藩关系.但是,由于安南胡朝建立后对明朝边境多次侵扰等原因,明成祖出兵征讨安南,推翻了胡朝政权,把安南变为中国的一个省.关于明成祖对安南的一系列政策,学界已有许多不同评价.事实上,明成祖的安南政策具有明显双重性,应该分为两个不同部分来理解:反击安南侵略;占领、统治安南.  相似文献   

15.
话说迁都     
出于政治、经济、国防、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许多国家将首都从一处迁到另一处,或重新另建一个首都的例子并不少见。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实施了迁都,还有一些国家已提出了迁都动议。以下是几个国家的迁都情况。已实施迁都工作的国家:1.巴西巴西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非  相似文献   

16.
明朝在建国初期,围绕着迁都问题进行了数次的争论。在明初期,朱棣进行巩固统治的政治活动之一便是迁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新朝建立不久即主张迁都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朝经济发展的现实特点决定的,即北方经济在全国的弱势地位要求中央政府在政治方面给予倾斜政策来弥补。  相似文献   

17.
说“恒代”     
学术界只知道"恒代"是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出现的,作为恒州代郡的省称,特指代都平城或其周围地区.殊不知在迁都洛阳之前已经出现"恒代",作为恒山代地的省称,泛指北魏国人拓跋族居住地区--"代地".北魏之"代地",即北魏拓跋猗卢代国代王"始封代土",与春秋战国及西汉初期的代王封地有相承关系.从区域概念上界定"恒代",就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朔州黄河以东和恒州地区.恒代区域的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面到恒山山脉和雁门山,西至黄河,北达阴山,可谓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风社俗,不仅是拓跋魏的肇基之地,也是拓跋氏政权攻取中原的根据地,还是拓跋氏政权南下江淮的北方屏障,对北魏的政治变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武汉政府的成立武汉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大革命的胜利和发展。武汉政府成立后,武汉代替广州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为什么要把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呢?迁都到武汉是1926年十月北伐军胜利前进时,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召开的“中央各省海外及各特别区联席会议”提出的。但当时江西问题还没有解决,武昌也还没有占领,所以对迁都问题没有具体决定。到十月底,因武昌在十月十日已经占领,江西孙传芳的军队也被击溃,宋庆龄、鲍罗庭等就受命到武汉进行迁都考察工作,考察结果认为适宜。十一月二十日就作出了迁都的决议。对于是否要迁都,当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多数人认为应该迁都,因为第一,两湖江西拿下后,革命势力已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并且继续向黄河流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曾三次迁都。第一次是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从建于万历十五年的费阿拉城迁至赫图阿拉;第二次是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公元  相似文献   

20.
天安门是北京和中国的象征,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构牌楼,叫做承天门。这就是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