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掌握兰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基本战术和教学技能,以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高等院校体育系科兰球普修课的两项主要任务,而适宜的运动量则对完成这两项任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运动量的安排也不一样。例如,有以教授新内容为主的新授课,和巩固提高技术动作的复习课,其运动量  相似文献   

2.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要安排好一节体育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许多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无法准确定量。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运动量。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同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密切相关的。体育课的密度是指在一节课里,各项活动的合理时间和课的总时间比例。通常说的密度是在一节课中,学生实际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实际上就是练习密度。如一节课45分钟,学生实际练习20分钟,其密度为(20)/(45)=44.4%。测定密度的方法:选择班级里发育中等水平的学生,将他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的实际练习时间,按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分别记录下来。如果开始部分为12分钟,实际练习时间为6分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应该深入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学会几项可以终身进行锻炼的运动技能。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传授基本运动技术和技能,这也是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现的教学目标,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一定运动量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整体的运动量进行合理的掌控,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练习密度是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时总时间之比它是衡量一堂体育课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体质效果的标志之一。体育课没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就不能取得好的增强体质的实效。但是课的密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技术指标,它与课的其它方面都有着有机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安排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时,必须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每个学校都开设了各有特色且丰富多彩的体育选项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受到学生及教师的欢迎。但根据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对学生的体质发展会形成差异,这与“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相违背的。选项课中如何把握练习的运动量与强度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如何安排选项课中的运动量进行探讨,以期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高效率地学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为了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讲求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量。只要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体育课的教学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体育课的运动量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一次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有一个适宜的身体负荷量,这对增强体质,掌握知识技能,提…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7,(17):178-179
在体育课上,学生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就必须要有运动负荷,但是如果运动负荷过轻,就打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运动负荷过重,训练强度超出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不仅会使学生的身体疲乏,还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在适当的运动和训练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量?运动量是指一节体育课,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日的;过大容易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下一节课的学习。掌握好体育课的运动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从生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等还未发育完善:兴奋和抑制,兴奋占主要地位,注意力不易集中;心脏处于发育阶段,收缩能力较弱;血管弹性好,口径大,血液易通过,新陈代谢旺盛,也容易消除疲劳;呼吸肌力量弱,呼吸深度浅、频率快。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课,必须根据学生这一时期的生理负担量来安排运动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学体育课运动量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的运动量。直接对学生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对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不大;反之,运动量过大,就会对学生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适宜的运动量,才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能力。可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申海军 《教育与职业》2006,(18):166-167
学生能够和应该承受多大的运动量,以及如何去承受这些运动量,是体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从控制论的角度讲,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方案中详细地规定运动量的大小,设计运动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控制。  相似文献   

12.
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体育课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之目的的问题。因为幼儿做运动练习时,要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负荷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对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增进幼儿的健康作用不大,负荷过大,则有碍机体的正常发育,甚至会导致伤害事故,有损幼儿的健康。那究竟多大负荷适宜呢?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情况及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活动的效果需要以运动量指数给予客观的评价。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量”是由学生在课堂的密度和运动强度等因素构成,这两者也是为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的两大因素。由于运动量的大小与学生在课堂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以及学习项目、课的性质(新课或重复课、技术性强或素质性强的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简单地将密度和强度分为弱、小、中、大几个级,两指数均要求达到一定的级段“一刀切”,以此来衡量学生在课中的运动量是不恰当的。如:强度大项目(素质性强的)跑类课其密度则会相对一小些,如果有一个“综合指数”进行评定则较为合理,同时可避免在课堂教学上为追求达到“一刀切”的运动量而破坏课堂教学的结构。为此,对反映体育课运动量指数再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凯 《辅导员》2012,(27):54
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当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要想完成好这项任务,就必须合理的安排一堂课的运动量。运动量就是学生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运动量,它与运动强度和密度成正比。通俗地说,人体健康状况和机能的提高要通过适量的运动和锻炼。影响一堂课的运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密度和强度以外,其它还有种种因素。运动量大或小,都是不合理的,只有使学生既能达到锻炼的实效,又  相似文献   

15.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堂体育课和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这除了与教学方法有关外,还与教学的组织能力有着直接关系;而教学的组织能力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是否合理安排队形和调动队伍。本文旨在阐述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队形和调动队伍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方面,以求对大家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的聋哑学生上体育课时有明显的三大特点:人数少、年龄悬殊大、智力发展不平衡。这在客观上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脱水的出现不仅降低体温调节能力和运动能力,而且对人体,特别是处于正常发育阶段的普通中学生而言,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运动中及时合理有效的补液可以防止和纠正脱水,维持和改善运动能力,从而达到在高温大运动量下上好室外体育课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那么,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究竟是要用更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还是需要用强制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体能呢?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放弃学生对体育乐趣的追求,更不能忘记增强学生体能的这一根本.  相似文献   

20.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经费开支的管理越来越正规、严格,以前那种随意花费教育经费的日子已远去,而且教育经费相对缩水。作为校长,应该有"节约"意识,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学校开支,做到教育经费缩水了,学校的发展不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