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接受党的领导是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都应该坚持党性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新闻事业的党性,则是一定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是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的舆论工具,是阶级的喉舌和耳目,具有强烈的阶级倾向性。一定阶级的政党无不自觉地以新闻工具作为自己的斗争武器,无不要求自己的新闻事业在工作中体现本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这也就不可避免赋予各种新闻事业以鲜明的党性,这是阶级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正常现象。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由于资产阶级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11)新闻学是研究____的一门学科。(12)新闻学从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和应用部分等三部分。应用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什么是新闻?众说纷纭。按陆定一定义,新闻是____。(14)在存在着阶级对抗的社会中,任何新闻事业都有____性。为维护、争取本阶级的____而展开的阶级冲突,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新闻事业上来。因此,我们无论写稿、编稿,都应坚持____阶级的立场、观点。(15)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____。服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按照党性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广播电视性质,功能和任务的讨论,终于在《学刊》展开了。理论只能在争论中发展。于此,我看见了中国广播电视理论诞生前喷薄欲升的彩霞。独立于新闻事业之外广播电视是属于新闻事业,还是独立于新闻之外的思想文化事业?李子先文和马向前、张聪文的观点截然不同。李文认为:“新闻事业根本性质——阶级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雷跃捷同志在《新闻理论》一书中论述的有关“新闻理论性质的二重性”问题提出了质疑:(1) 雷跃捷同志提出的是“新闻事业的性质”的二重性问题,但回答的却是“新闻事业”的二重性问题。概念模糊。(2) 说“新闻事业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这实际上是新闻事业的定义,而非性质。(3) 阶级性不是新闻事业所固有的,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事业的性质,而只是一定阶级社会中的新闻事业性质的集中表现。本文认为,新闻事业性质的二重性,指的不是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问题,而是新闻事业自身所固有的广泛的传播性和一定的社会性。(4) 把新闻事业性质的二重性,一个归结为共性,一个归结为个性,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观点。同时,说个性是从共性中派生出来的,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无论时代怎样改变,时间如何推移,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管是哪个阶级、哪个政党办的,其受众是社会大众。一张没有人阅读的报纸,没有人收听的广播,没有人收看的电视,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闻事业和群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搞好新闻事业的根本出发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庞大的社会结构中,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人们物质的生活关系的反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这个基本原理,决定与制约着新闻事业的性质。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基础又表现为阶级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的新闻事业,主要可以分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这样两大类。在全面探讨了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共性以后,我们再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它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本讲先讨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始只有报刊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是在无产阶级党报和革命报刊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此外还没收了反动新闻机构的生产资料,用以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将一部分资产阶级的新闻机构,改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两种新闻事业所维护的阶级利益、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所遵循的思想路线、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反映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舆论工具。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的特性和社会功能是新闻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也是目前存在着分歧的问题。正是由于对这两个问题认识和理解不一致,出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产生了种种分歧。有人认为新闻事业是党政机关的“喉舌”,有人认为新闻事业是“以报道新闻为主要手段的阶级的舆论工具”;有人认为新闻事业是“传  相似文献   

10.
刘锦标 《新闻记者》1990,(11):47-48
近年来在新闻界有一个热门话题,谓之曰:“要淡化宣传意识”。认为.“宣传意识”是造成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客观、不公正的主要因素。这种观点颇有市场。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我们认为,新闻的“宣传意识”,就是新闻报道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一定阶级、一定政治需要的行为意识。这种意识,是由新闻事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淡化”不了的。新闻事业都是阶级的事业。由资产阶级投入巨资建办并由他们控制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只能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制造舆论,不可能为劳动人民说话。早期的资产阶级新闻学曾提出过“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进步,使中国进入了世界经济贸易强国的地位,从而也形成了新的梦时代的新闻事业的特色。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每一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显示着新闻事业的新变化发展,反映着新的梦时代新闻事业特色化影响作用。新梦时代的新闻特色与近代新闻史比较,发现新的梦时代新闻事业具有繁荣稳定的新闻事业特色、经济大国的新闻事业特色、国强民富的新闻事业特色,并以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影响着国际新闻事业的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性观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后来又分别被没落的封建阶级和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用作自己的喉舌,因而形形色色的报刊又分别具有了封建主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1、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形成两个敌对阵营——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的保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理论界在谈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属性时用“党性”一词,在涉及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新闻事业时用“党派性”一词。其实,这是同一外文名词在中文中的不同译法。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是阶级意志、利益和愿望最集中的体现。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则是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基础部分已发生了前人难以预料的变化。今天我们所要坚持的党性原则,并不见容于计划经济条件之下;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析了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列宁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即使处在阶级的概念已淡化的社会条件下,处在信息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在新闻工作中也必须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而党性的核心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们致书《新闻战线》,向全国各级新闻单位、有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呼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得力人员,抢救我国新闻事业史和党的新闻事业史资料。认真整理和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和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史,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总结我党创办的报刊、广播、电视等项新闻事业的历史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毛主席、周总理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养的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指导现时的新闻工作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干新闻工作要有一双“慧眼”,即新闻敏感,这是新闻界同行所熟知的。但是怎样才能获得敏锐的观察能力? 马列主义的新闻观告诉我们,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的舆论工具离不开政治;记者对事物特别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脱不掉阶级倾向。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活动必须有这样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历史上,从我国第一个无产阶级记者瞿秋白,到近代名记者邹韬奋、范长江,皆因有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解放而斗争的明确  相似文献   

20.
郑保卫 《青年记者》2023,(23):50-58
本文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一生报刊活动的主要经历,指出毛泽东的报刊活动为成就其革命一生的宏伟事业、奠定其新闻思想的实践基础、培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推动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中国化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和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