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家教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重视礼仪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二、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烧饭和吃饭前后的帮忙;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家教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在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一、重视礼仪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56岁,老伴58岁,都退休在家。儿子、儿媳各忙各的,吃过早饭就匆匆忙忙走了,剩下我们老两口在家冷冷清清的。虽说不愁吃不缺花,却总感到生活中好像缺了点什么。自从我的小孙子出生后,我们家的生活好像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整天围着孙子忙来忙去,累是累一点,但累得心里痛快、舒畅。儿子、儿媳也都很孝顺,他们知道我们带孩子辛苦,回家后都抢着干这干那,一家人生活得乐融融的。  相似文献   

4.
有微不至     
天津市某高校应届大专毕业生韩某,2004年3月1日跟随父亲到该市一家公司应聘后走散,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身上又无钱给家中打电话,他找到巡警帮忙。巡警打通他家电话提出将韩某送上公共汽车自己回家,电话那头的父亲急了:“他哪认识路啊!我马上过来接,麻烦您就再多等会儿。”原来,韩某自小在家人的小心呵护下生活,就连上大学后每周回家、返校也都是父亲接送。因此,他连由学校到家的路都认不全,更别说由别处回家了。  相似文献   

5.
王震 《现代家教》2002,(4):15-15
笔者曾碰到这样两个实例:其一,孩子吃糖成癖,刚长齐的牙已经被蛀了。当父亲告诫孩子糖吃多了会腐蚀牙,并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时,爷爷说话了:“别信那个,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你爸舍不得花钱,我这有。”当孩子哭着要吃糖时,爷爷就去给买了好几斤。其二,父亲让看了两个多小时电视的孩子关上电视写作业,孩子冲着父亲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父亲严厉批评孩子没教养,奶奶却在一旁说:“别说了,他比你小时候聪明,你这么大时还不会骂人呢!”  相似文献   

6.
花布教科书     
他从小就不聪明,缺少其他孩子身上的那种灵气,这在他才几个月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看出来了。那时,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有的已经牙牙学语,有的已能在地上爬,但他什么也不会。吃够了,睡,要么,被母亲抱着,不哭也不闹,是个相当安静的孩子。四岁那年,他进了幼儿园。一个月后,老师告诉他的父亲,说这孩子智商太低,就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首儿歌,挺简单的,可几周下来,他什么也没掌握。最后,老师建议他的父亲,是不是带这个孩子去医院看看,趁他小,说不定还来得及。在家里,当父亲问儿子为什么就记不住一个字母、一个数字时,四岁的儿子语出惊人:他不觉得黑…  相似文献   

7.
大刘是一位事业成功的男士,谈到和孩子吃饭的问题,他给我讲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我们几乎没在家吃过饭。我和我妻子都常常在外头应酬客户,闹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家。我们有个儿子,从小就在外面餐厅吃饭,中午在学校吃校园餐,晚上自己上饭馆。我们给他不少零花钱,让他别亏待自己,上干净的好一点的餐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儿子是个老实孩子,不像一般男孩那样疯,他吃完饭就回家做作业。晚上我们不回来他自己就先睡了。我们一直很放心。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我和我妻子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突然有一天,…  相似文献   

8.
周末,我在办公室接待了林鹏的父母,我们就孩子在新学期的初期表现彼此交换了意见。通过初步交流,我发现孩子的父亲对林鹏的成长和教育很重视,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比较开明,多以说服教育为主,是一位有想法、个人素养很不错的家长。孩子进入高中后,家长的说服教育越来越不管用了,稍微放松管理,林鹏的各种小毛病就会暴露出来。他们为此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希望我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丽华 《河北教育》2004,(11):41-41
“啪”,“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听见刚才老师说什么了吗?供你吃,供你喝,你竟不好好学习。看你的考试成绩和你的岁数差不多,真给我丢脸!”孩子的父亲怒吼着,又扬起了扇子似的巴掌,我忙拦下了。孩子捂着被扇红的脸瑟缩在一旁。  相似文献   

10.
李雪峰 《课外阅读》2009,(19):22-23
一对丹麦小兄弟,他们很不幸,很早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就因为生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只有和父亲相依为命。但他们的父亲却是一个既嗜赌又吸毒的入,他根本不管这两个小兄弟的生活,不是躲在赌场里几天几夜不回家,就是把钱全买了毒品,躺在家里不分昼夜地吞云吐雾,甚至是喝得烂醉如泥,趔趔趄趄回到家里摔桌子砸碗,把两个孩子吓得缩在墙角里哆嗦个不停。家里值点钱的东西,父亲全都变卖了,换成了自己的赌资和吸食毒品的毒资。  相似文献   

11.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21):36-36
记得有一次组织小班幼儿游戏,我把糖果作为奖品发给每个幼儿,所有孩子都把糖放人口中,只有潘慰小朋友把糖放进了口袋。她说:“我要拿回家和妈妈分着吃。”离园时,潘慰家长告诉我,他们平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有物分享,包括对家中的保姆。  相似文献   

12.
每个做父母的都期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但生活中许多人却因为方法简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或面对孩子的疑惑时动动脑筋,讲点艺术,效果就大不相同。这里记述的三个家教故事,读来别有意味。因势利导“我的老师不喜欢我。”小红回家就对父亲说。“何以见得?”父亲问。“她给我作文的分数太低,你看,这本子都改成了‘大花脸’。”  相似文献   

13.
他叫小沅,是个三年级学生。一个父母离异后跟着父亲过日子的孩子,一个父亲只管自己享乐而在孩子表现不好后仅用棍棒教育的孩子,走进了我的视野,跟我说:老师,我怕……,我怕回家。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彼此心灵间的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以前,世界不同于现在。那时候所有的人都是孩子。不需要父亲或母亲照看孩子,因为没有任何危险和麻烦。不需要做饭也不需要缝补衣服。当一个孩子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他会发现想吃的东西就在树上长着。  相似文献   

15.
分苹果     
妈妈有三个孩子:汤姆、杰克和莉莉。妈妈在回家的路上买了5个苹果。她回家后对三个孩子说道.要把这5个苹果平均给家里的6个人吃,而且每个苹果最多只能分成3块。如果谁能想出好办法,妈妈就把自己的那一份送给谁。小朋友快来帮帮他们吧!  相似文献   

16.
古燕琴 《班主任》2001,(5):20-20
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在身心迅猛发展变化的时期。这就要求家长、老师格外关爱他们。在小学时,班主任老师全天呵护着。孩子升入初中以后,环境变了,许多时间都可以由自己支配,比如,中午他们可以随便出校门买零食吃。有些学生模仿成人,聚会吃,过生日吃,到麦当劳去吃,到肯德基吃;兜里的钱不用光不罢休。  相似文献   

17.
换位思考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出门玩,父亲都会让我留个条说明去哪里了,几点回家。有一次出门我没留条,结果同学留我在他家吃晚饭,我一点没讲客气,就留了下来,这下可急坏了父母。我吃完晚饭回家已经快八点了,父母还没吃,他们还一直在等着我吃晚饭呢,问明原因后,父亲没有骂我,只有妈妈唠叨了几句,也很快被父亲制止了。同学有套《名侦探柯南》的漫画,  相似文献   

18.
回家过年     
年三十那天,我们回老家过年。一进院门,我的儿子看到我的父亲在院子里拾掇,感到十分有趣。于是,也开始帮起忙来,有时简直是在添乱,可父亲总是乐呵呵地鼓励着孙子,祖孙两个就这样在院子里忙活起来。虽然孩子已11岁了,但真正干这样的活还是第一次,所以一会儿工夫就喊累。父亲便和他来到屋里,喝起水来。孩子开始缠着父亲给他讲故事(父亲多次给他讲过,我们小的时候没有书看,我和哥哥、妹妹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的,于是每次回家,孩子妈妈对孩子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一会儿工夫,孩子手上磨出了泡。妈妈不时给孩子鼓劲,‘得一元钱了,挖…  相似文献   

19.
每次回家,总看到父亲在田间,弯着腰,抡着锄头,或锄草,或种地。父亲对土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每一寸土地都灌注了父亲浓浓的爱.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也曾为给不给孩子吃“洋快餐”为难,如果你也在孩子吃糖的问题上反复纠结,来看看我们的建议,会让你解压很多。安安4岁了,这个春节,爸爸妈妈带他回奶奶家过年,一大家子亲戚热热闹闹的,很有过年气氛。一天中午,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玩饿了,有个孩子提出要吃麦当劳,于是妈妈们决定一起去,可安安妈妈却说:“安安就不去了,我们回家吃。”安安不干了,又哭又闹:“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吃过麦当劳,就我没吃过!我就要跟他们去吃麦当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