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前在喀布尔,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阿富汗塔利班的存在.2004年6月10日凌晨,中铁建十四局在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附近的一个公路项目营地遭袭,导致11名中国工人死亡,4人重伤.我当时是新华社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分社首席记者.为增援报道,我于12日乘飞机抵达喀布尔,踏上了战乱频频的阿富汗土地.那时,我住在喀布尔一家中国人开的只有10多间客房的小旅馆里.旅馆24小时都有手持步枪的两名保安守门,感觉比较安全.但就在完成报道任务即将返回伊斯兰堡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旅馆突然听到爆炸声,后来听说那是塔利班武装分子从附近山上向美国大使馆发射火箭弹,但没有命中目标,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3日,我和温新年、喻菲组成的新华社赴阿富汗报道组,从北京起程飞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开始了为期三个多月的阿富汗采访报道,这是“9.11”之后新华社从周边地区和国内派往阿富汗的第七批记者。 中国记者在喀布尔的Home office 出于安全和工作的考虑,我们在喀布尔的“富人区”里租有一座两层小楼,月租金3000美元,这在喀布尔算是最“奢侈”的地方了。副总统兼国防部长法希姆和一些政府要员都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春节前不久,新华社国际部动员在国内的编辑去阿富汗采访,当时几名在阿富汗采访的外国记者刚刚被劫匪打死后弃尸疆野,阿富汗境内抢劫、绑架、杀人事件十分频繁,安全形势令人忧虑。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已经去过20多个国家,但去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从没有做过战地记者,没有去过危险的地方,所以我特别想试试,就主动报了名。1月18日,我和同事文字记者袁莉、摄影记者李晓果踏上了飞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班机,将从那里前往战乱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些日记记述了我在阿富汗采访期间的故事、心情、感想和其它。  相似文献   

4.
在巴阿边境采访 作为新华社第一个被派往靠近阿富汗前线地区的摄影记者,我奉命从香港业太总分社出发,于9月19日清晨约5点,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文字记者孙浩会合后,赶到美国驻巴使馆及阿富汗驻巴使馆等高度戒备的区域采访。在美驻巴使  相似文献   

5.
(1)爱,反对战争。5月14日母亲节,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门前,“反战母亲”辛迪·希恩(前排右三)和演员苏姗·萨兰登(前排右二)和支持者们发起示威,宣示内心呼声:母亲们对战争说“不”。(新华社记者吕明响摄)(2)爱,来自中国。6月11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中国民众捐资重建的哈萨·阿瓦勒·沙阿·沙哈德中学课堂内,阿富汗女孩们举手回答问题。(新华社报道员扎比摄)(3)爱,残障无碍。11月26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举行时装展示会,一名盲人女孩戴上“古吉拉特小姐”桂冠。由盲人女孩组成的模特队参加了时装表演。(新华社/路透)爱,拥抱自由。6月27日,伊拉…  相似文献   

6.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国际事件,受到全球新闻界的重视。自然,新华社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到国际斗争的热点地区去,通过直接采访,写出有自己特色的独家新闻。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说:“新华社可以派记者去喀布尔采访,也可以去游击队控制区,同时去,了解第一手材料。”这为我们打开了去喀布尔采访的大门。但是,我们与有关部门就具体事宜协商妥当已是5月12日,苏联5月15日开始从阿富汗撤军,无论如何也是赶不上了。  相似文献   

7.
从 阿富汗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喀布尔的每一天,每一个人依然还在我的脑海当中。和还留在那里的同行通电子邮件,他们告诉我,喀布尔终于下雪了,很大的雪。于是我在想,那里的穷人们,他们如何来度过这个寒冬呢?电视里面在播放卡尔扎依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阿富汗的重建,多国部队正在陆续地到达……喀布尔,现在是不是已经平静下来了呢?屡经挫折 ,终于来到喀布尔从香港出发到北京,经过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终于来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共花了6天时间。当中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包括没有航班,直升飞机迟迟不能出发,等等。对…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第一次跟女孩子合影 7月23日,一名阿富汗国家军队士兵和前来采访的澳大利亚女记者在喀布尔的训练营里合影,这是他第一次和女孩子合影。塔利班时期,人们不能照像,像这样男女“勾肩搭背”的合影更要受到重刑处罚。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8日,久经战乱的中亚山国阿富汗出现政权更迭。经过长达13年战争,阿富汗游击队接管了政权。5月1日至15日,我们奉新华社总社指示赴阿富汗采访。出发阿富汗游击队各方为争夺对喀布尔的控制权发生流血冲突,喀布尔通往外界的航班停飞。我们俩商量,葛相文从德黑兰赶到伊斯兰堡同吴定保会合。然后两人从陆路经巴阿边界进入阿富汗。当天我们与以巴基斯坦边城白沙瓦为基地的阿富  相似文献   

10.
随着6月阿富汗新政府选举日益临近,阿富汗不同派别的军阀武装冲突也不断加剧。4月12日,喀布尔以西约50公里处的山谷内枪声大作,不时还能看见追击炮从山脚下发射出去,一些坦克也轰隆隆的沿着从首都到坎大哈的道路前  相似文献   

11.
来到贝尔格莱德后,我只去过分社四次。还未等同赵金河同志交接完毕,北约空袭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在和分社保持电话联系的情况下,我一直住在使馆当外交官的丈夫处“单兵作战”,因为分社在老城,使馆在新城,相距较远。本来以为小住几天就可以搬到分社去,没想到形势突变,不仅老赵留下来,各路特派记者也奉命先后抵达。一时间分社“人满为患”。所以我在使馆这一住恐怕就不是几天的事了。其实,生活和工作条件的不便是可以克服的。对一名记者来说,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采写的稿件因种种原因发不回总社。空袭的当天,我曾为含着热泪写出…  相似文献   

12.
阿富汗政变以后,被封闭了民航客运的喀布尔国际机场,又重新开放。准备进入喀布尔的外国新闻记者约二十人,分乘当天离开印度新德里的阿富汗航空公司和印度航空公司的两架飞机,飞向阿富汗。飞机一降落在跑道上。像苏联的军事基地,苏联的安东诺夫运输机、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7,(9):F0003-F0003
2007年7月19日,23名韩国人质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塔利班要求释放关押在阿富汗监狱中的所有塔利班人员,并要求韩国军队撤出阿富汗。由于阿富汗政府拒绝释放塔利班囚犯,塔利班于7月25日和30日先后杀死两名韩国男人质,后于8月13日释  相似文献   

14.
做记者十几年来,我已经去过近30个国家,收集到五花八门的记者证已经有200多张,但是我在阿富汗采访了一个多月,却没有收集到一张记者证。然而,这次采访却最令我难忘。我得到了独家新闻我曾在瑞士和美国任新华社常驻记者,出差去过的国家也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到阿富汗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这里不仅仅生活条件非常差,工作环境也一塌糊涂。这里的绝大部分记者都是轮换制,长的呆到2个月,短的住一个星期就溜了。喀布尔只  相似文献   

15.
从阿富汗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喀布尔的每一天,每一个人依然还在我的脑海当中.和还留在那里的同行通电子邮件,他们告诉我,喀布尔终于下雪了,很大的雪.于是我在想,那里的穷人们,他们如何来度过这个寒冬呢?电视里面在播放卡尔扎依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阿富汗的重建,多国部队正在陆续地到达……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阿富汗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时间世界各地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在这块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打起了一场"新闻战",并有8位外国记者在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1年12月19日,我们终于接到新华总社的命令,奔赴喀布尔,成为首批进入喀布尔的中国记者。在那里的36天里,我先后采访了有关阿富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题材,共向总社发回照片500多底,可谓收获颇丰。同时,对满目疮痍的喀布尔也有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老欧扔给我本世界地图1989年10月19日早晨,我从广播里得知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发生地震,当时头一个反应是找地图。毫无疑问,新华社总社距震中的直线距离比哪家分社都近。我边看地图边用无线电话拨通了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林川的家:“老林,地震了!”他似乎早有准备:“知道。鸭子(我的绰号唐老鸭),快到社里来!”  相似文献   

18.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从涓涓细流的上游到惊涛骇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宽阔的海洋.上游是绚丽的童年。缓缓的小溪从僻静的林间流过。像一首浪漫的抒情诗:中游是稳健的中年。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飞流直下的瀑布。险恶的暗礁。又使河面布满了旋涡与龙潭。像一部惊险离奇的小说.而该所采访的对象.他的传奇就像一篇淡雅厚重的散.充满着冒险、辽阔、博大……自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阿富汗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刹时间世界各地媒体记蜂拥而至。在这块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打起了一场“新闻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83位新闻记殉职.并有8位外国记在阿富汗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33岁的王雷。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被分配在新华社安徽分社摄影采编部工作。2002年12月12日.王雷接到新华总杜的命令.奔赴阿富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战地采访。在那里的36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雷数次历险。先后采拍了有关阿富汗的政治、军事、经济、化、教育、卫生等多方面题材.共向总杜发回照片2000多幅,国外采用800多幅。许多新闻照片获奖。其中一幅《喀布尔发生火灾及爆炸》刚刚荣获中国新闻奖年赛及复赛摄影作品评选银奖.被同行称为“获奖专业户”、“跑得最快的记”。可谓收获颇丰。同时。他对满目疮痍的阿富汗也有较完整的认识。今年“五一”长假,记采访了王雷。昕他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5月17日,济南盲校部分学生来到山东省第一监狱教育中队演出。12岁的王洪彬唱完《爱的奉献》后,又含泪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然我的眼睛瞎了,看不到祖国美丽的河山,看不到我的爸爸妈妈,可我的心不能残,我要努力学习,做生活的强者……”一席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犯人;一位犯人擦着眼泪说:“这就像拿刀子扎我的心呀!”  相似文献   

20.
挖了一条地道长320米近500名囚犯越狱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报道,5月3日,CNN记者尼克·佩顿·沃尔什费尽周折,获准进入阿富汗坎大哈省萨尔波萨监狱采访。不久,沃尔什遭遇逐客令。、萨尔波萨监狱不欢迎盟国的记者,是因为日前该监狱发生了一起大规模越狱事件——塔利班武装挖了一条长达320米的地道,近500名囚犯经由这条地道逃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