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近年来,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欲使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走出困境,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题中之义;有利干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能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干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直接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和研讨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学课程历史悠久,是师范院校的标识性课程,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师范精神等方面作用显著。教育学课程资源的贫乏成为影响教育学教学效果的瓶颈,实践中,要帮助教育学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发和利用教育学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育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师教育学课程历史悠久,是师范院校的标识性课程,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师范精神等方面作用显著。教育学课程资源的贫乏成为影响教育学教学效果的瓶颈,实践中,要帮助教育学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发和利用教育学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育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玮  陈伟 《教书育人》2013,(21):81-83
教育学课程是师范类院校彰显师范特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目的是树立师范生教育思想、从教意向,形成从教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课程。但是教育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教育学的课程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一是有限的课时数很难有效实现课程功能。二是大班集中授课的形式难以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三是教室这一单一的教学空间将会阻隔学生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锻炼的有机结合。四是在教室这一单一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理念与精神来检视,我们发现,造成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感受不到课程知识的意义及其学习的价值。因此,意义建构应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价值取向。公共教育学课程旨在让师范生体认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教师职业的意义。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改革策略在于回复知识的意义与重构学习的路径,具体包括:恢复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立足师范生的社会文化属性和知识经验基础、提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传统教学多采用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改试验,试图将信息技术融入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中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7.
高师教育学课程历史悠久,是师范院校的标识性课程,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师范精神等方面作用显著.教育学课程资源的贫乏成为影响教育学教学效果的瓶颈,实践中,要帮助教育学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发和利用教育学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育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作为师范专业教育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师范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该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施背景下,笔者分别从教育学课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作为师范专业教育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师范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该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施背景下,笔者分别从教育学课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提高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对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测评进行改革。使教育学教学除知识传授外,更加重视学习兴趣和教育素养的培养。重视理论的应用性和技术的操作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教育学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同时也成为高师生进一步提升教育专业素质,学习教育理论,开展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阶梯。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立场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概念是中国教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教育学思想理论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学主要有五个科学概念:教育、教育创造、教育课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并构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其中,教育创造是贯穿于统一整体的灵魂。建构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科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实证教育学方法论——教育研究者如何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证教育学是科学,实证教育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力求探索教育现象的真实面目。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教育事实,才能找到教育发展的规律,发挥教育应有的功能,这也是实证教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存在的价值与教育学的价值是一致的,可以说,教师是教育学实现其价值的中介。因此,教师作为教育学的直接受益者,其自身的专业成长除受制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要求外,教育学的发展也是影响其专业成长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虽然教育学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和学术贡献,但总体上讲教育学具有较低的理论品性。教育学自身堪称形而上学,它基于先验概念所构建的教育理想国是脆弱的,只是一个排他性的理论空壳,其中充斥着大量理论伪问题。教育学不是学科理论,充其量只是从教者的职业指南。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因为教育学既不能帮助从教者实现有效的教育行动,也不能帮助从教者理解教育行动本身。以教育主张、原则、方法、模式表述的只是教育学者的主观建议,以它们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属于私人教育学,还没有经过主体间理性的洗礼而演变成理论。把教育学看作是教育智慧或艺术的学问,或多或少是恰当的,因为它表现出了低理论水准和高实践水准的特征。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标志是独创的知识体系,教育学学科问题真正的追问是教育学到底独创或能够独创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由于没有创新知识因而还没有成为学科,当然人们努力构建的教育学体系自然也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主义教育学以"自然"的不同内涵而有不同历史形态。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与卢梭为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以人的潜能为自然,以城邦需要为其补缀,是古雅典自由教育反省的结果;他对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艺术统一的追求,为自然主义教育学定下基调,但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以改善宗教社会为目的,以外在世界为自然,并以其规训教育艺术,使教育世俗化成为可能,具有经验论特点。卢梭以人的内在自然为自然,提出自然教育概念,并上升其为教育本体;其教育一般方法的旨趣为教育艺术提供了余地;自然主义教育是其契约国家的教化工具,它使教育研究直面人本身,但具有机械论特点。自然教育学的历史形态反映教育科学思维发展的历史性;其共时性,在于追求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一场持续不断的探究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专业中教育类课程究竟应怎样开设的问题,与对于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认识有关。教育学作为一门学问,它是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学问。它的核心层面一共有三个: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行动的层面。三者构成一体的教育学。说明教育学既包括教育理论,又包括教育技术,还包括教育行为。以此,教育学作为一门总体课程,它的领域既包含理论性质的课程,又包含实践性质的课程,而且,还包含着一种行动性质的课程。教育学课程核心内容之一,是关于教师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