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文件国人部发【2007】110号(2007年8月14日)精神,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研究决定,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三个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相似文献   

2.
日前,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出的《关于批准新设4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110号),我校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工作。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资格,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再一次“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办学实力和培养目标提升到新的层次,学科建设和整体水平已迈上新的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与建设的几个问题 ,指出高校要根据博士后工作管理的特点 ,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的管理 ;要根据博士后科学研究的特点 ,加强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二级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5):84-84
1986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历史系开始招收历史学博士研究生。日前,2007年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审批工作结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历史系已形成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我校 2 0 0 3年新增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即 :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 ,加上原有 1 991年设立的生物学 ,目前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 5个 ,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有力推进我校博士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也有利于我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加强。我校新增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讯  相似文献   

6.
构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是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博士后的质量观和评价观;提出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原则、效用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预防性原则;构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初步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博士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快发展博士后工作,研究、改进和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是“十五”期间博士后工作新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企业博士后发展的基本经验,反思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若干问题,对完善博士后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博士后培养使用质量,加强博士后工作的理论研究,促进企业博士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实行博士后制度是快速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组织高水平科研活动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学术交流。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考核可以大大提高博士后的科研水平和质量,本文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在博士后考核等方面的原则、方法和政策,探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的简要回顾,总结了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在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 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兰州大学博士后事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差距,针对当前博士后工作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适应性,初步揭示了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月17日,我校召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研讨会。副校长肖瑞峰,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小年出席会议,浙江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厉勇、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孔志洪应邀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有关学院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博士点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肖瑞峰主持。研讨会上,厉勇介绍了浙江省博士后工作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对浙江省吸引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政策作了说明,并对我校博士后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孔志洪介绍了浙江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及招收师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充分分析现有博士后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博士后联谊会为主体构建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博士后联谊会在加强科研探索,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和创新,规范学术道德关键方面的突出作用。对博士后联谊会在博士后科研活动中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索。本文的相关研究对博士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着阵痛与转型。因此,必须从转变管理手段、搭建交流平台、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推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我国将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博士后工作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覆盖理、工、农、医、军事、社会科学等12大学科门类的全部89个一级学科。在大型企业、科研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中科院上海...  相似文献   

16.
博士后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将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实施近二十年来为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考建立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支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队伍的一体化机制,不仅是对新的历史时期下博士后培养定位的一种创新探索,也对高校整合资源发展专职科研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高校博士后与专职科研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两支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多元化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岗位定位、考核评价指标和薪酬待遇等途径,实现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支队伍的一体化与逐步整合。  相似文献   

17.
提高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是助力博士后突破“科研围城”的内生路径。研究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展开问卷调查,探究个体特征、组织制度和学术环境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运作机制。结果显示,性别、学科类型、聘任类型、毕业院校与工作单位的同一性、科研投入时间、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个体特征变量后,学术评价、管理制度、组织支持和科研效能感对科研创新能力仍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各类变量对中低分位值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效益更高;科研效能感对解释博士后科研创新思维、科研创新实践和科研创新特质差异的贡献率最高;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环境到个体的逐级传递效应。基于此,建议在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以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因材施策、因人而异,分层分类提供支持性资源;净化学术生态环境,重构学术系统的文化氛围和评价规则;改善博士后管理制度与组织支持,优化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和职业晋升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的实证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夏普里值分解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校组织支持体系对博士后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导师指导与科研交流平台的供给相对丰富,但科研经费资助短缺、心理疏解机制欠缺、出站考核要求较高、留任晋升难度过大是组织支持要素的“短板”;组织支持有助于激发博士后科研创造力,其中成果奖励、导师指导对科研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指导、出站要求也能正向影响科研创造性人格;在组织支持要素中,导师指导对博士后科研创造性思维与人格差异的贡献度最高;科研投入在组织支持影响科研创造性思维、科研创造性人格的过程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完善博士后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动态调整课题资助比例;疏通博士后留任与晋升渠道,构建“牵线搭桥”职业保障机制;搭建学术指导系统,提升科研参与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从1985年以来,其规模从最初的7个流动站发展到现在的37个流动站,每年进站和离站人数从最开始的8人发展到500余人。无论从人数规模上还是重要作用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博士后规模的扩大,为解决好房屋资源紧张状况和博士后对住房需求不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05,(8):50-51
6月29日,在广州TCL教育互联事业部。掌声中,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张泰岭副厅长、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许金招主任以及TCL教育互联事业部总经理司练国先生一起,为筹备已久的“华东师范大学-TCL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了揭幕。成立后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建立广州、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