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西方教育史方法论五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教育史研究有越来越重视方法论的趋势:强调历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当代价值取向;彰显人文性;大胆借鏊社会科学方法;提倡多元文化,加强比较历史研究,以提升教育史学科整体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法奇 《教育学报》2005,1(3):92-96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诸问题的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教授:今年我又有机会参加中国教育学史专业委员会的年会,颇有收获。在年会上看到了您的文章《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的探索》,深受启发。当时对您说:我十年前曾在有的会上说过对中国学校教育发展阶段的看法。1991年3月我应陈方正和李弘祺两位教授之邀请,在香港中文大学又讲到了这个问题。我的讲稿摘要后来刊登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上,题目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历史地位和特点》。1991年4月有的朋友对我在香港的演讲提出质询。1991年5月我给予答复。该答复刊登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苏联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曾经留学苏联的留学生则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留学苏联史的研究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苏联和俄罗斯的学者着手较早,对中国学生留学苏联的全貌加以概括,20世纪90年代,苏联时期的大批机密档案相继解密,其中不乏与留苏教育相关的文件,这无疑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非常珍贵的材料,所以其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台湾学者对留学苏联这一问题也比较重视,以国民党留苏学生回忆录等史料作为依托,也取得一定成就。大陆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所利用的史料也较为单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苏教育的研究无论从广度、深度、史料等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涌现出一批史料翔实、角度新颖、立意不凡的佳作,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姚爱强 《文教资料》2012,(14):149-151
本文梳理了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脉络,从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到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到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列出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相关的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7.
陶愚川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为了实现写一部新的中国教育史的愿望于1950年毅然决别父兄、放弃优裕的生活环境而由香港回国,先后在泰安转干速成中学、曲阜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孤僻的个性,使其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屡次成为被批斗的典型,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也造成了他从不主动与人交往、交谈的习性,成了一名"怪教授".他一生坎坷异常,孤身一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煎熬,身处逆境仍刻苦钻研,奋笔疾书,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诺言.他先后写出了十部共四百余万字的教育史书稿,但只有<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三卷本)得以出版面世,以其内容丰富、体例新颖、见解精辟、方法创新而深受教育史学界的称赞.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教育史学者的学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在反思性研究中,从多个维度指出了教育史学科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诸如改善外部学术环境、增加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科自身建设等.学者们的反思涉及广泛,分析深刻,同时也存在建构乏力、创新不足等特点.这些反思性研究有助于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加快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从史学观、史学方法论、史料观三个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新史学”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影响,旨在揭示在“新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史呈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方法论对教育研究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我国有意识有系统的教育研究,是伴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和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建立与发展而产生的,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方法论或方法论观念,先后经历了六次变革:以“目的—方法”为思维特征的教育研究、以“实用—实证”为思维特征的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以苏联式的意识形态化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研究、方针政策规范下的教育研究、取向多元的教育研究。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演变到今天,产生了如下三对需要认真处理好的关系:引进国外教育理论与本国教育实际问题研究的关系;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继承与纳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史学史的角度,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秉持历史叙述所必须的史笔精神,同时,作者应具非凡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呼吁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撰写要力求找出新文学发展中的具有民族品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史学科的传统研究范式具有遵循直线式进步教育史观、注重宏观的编年体研究、采用思想—制度模式划分研究内容、学术语言追求客观中立等特征。这些特征规范下的教育史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教育改革的需求,时代要求教育史学科应体现研究的现实性、生动性、全面性和生成性,这就需要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实现研究范式与时俱进的转换。当前,研究范式的转换尚在史料建设、研究主体的素质及学科独立性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的一段时间,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快速成长期,也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期。对这一阶段美国公立高等教育迅速崛起的背景与进程进行考察,分析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与社会、政府、私立高等教育及中介组织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相信对我国相关领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成人教育只注重实践性工作,忽视理论探索。1926年美国成人教育协会的成立拉开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序幕。随后,经过萌芽时期、发展时期以及系统化时期,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成人教育已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教育政治功能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 2 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中 ,教育受外部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所推动 ,教育的政治功能得以鲜明体现。展望未来的教育 ,政权对教育的干预 ,不能重蹈“教育政治化”之覆辙 ,应使教育投身到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学者们运用西方逻辑理论和因明阐释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资料,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发现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逻辑理论,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服务期制度一直是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力地保证了师范教育效果的达成。2007年5月9日颁布实施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再次把师范生服务期制度推至大众视野,它将与其他制度一道,共同保证免费师范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师范生服务期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20世纪前半叶师范生服务期制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此间师范生服务期制度实施中的得失,旨在为当前实施的师范生服务期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期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世纪之初,章太炎、梁启超等运用新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奠立了清学史研究的现代格局。与政治上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相呼应,他们在学术上主张"扬汉抑宋",推崇乾嘉汉学,贬抑清廷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针对启蒙主义的问题与不足,二三十年代,柳诒徵、钱基博、钱穆等新人文主义史家起而反驳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的观点,力主"扬宋抑汉",强调尊重历史传统,弘扬中国的人伦道德和人文精神。40年代,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陈出新,把启蒙推进到新的阶段。他们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清代思想和学术,表彰早期启蒙思想,指出无论汉学和宋学均是旧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属于有待批判和改造的对象,从而较彻底地摆脱了汉学和宋学的束缚,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旧文化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把学习历史知识局限一隅的小历史教育观,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而当今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日益突出的现状催促我们必须树立大历史素质教育观,即历史教师的育人观、教育部门历史教学的质量观、学生的成才观和整个社会的知识观协调一致,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世纪中国体育课程变革的历史考察,研究认为,当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它与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转型呈"同步状态",学校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