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追溯高等学校的校史起始时间,既是一个与众多高等学校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又是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聚散离合特别频繁,存亡继绝复杂多变,构成了一部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变迁史。当今中国各高校都很重视编写校史和举办校庆活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出版或正在编写各自的校史,不少高校尽力追溯校史源头,也希望本校历史越悠久越好。这就牵涉到如何确定某一高校的校庆年度、如何判断某一高校的校史追溯能否成立的问题,也牵涉到如何看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高校校史研讨会于1993年4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18所著名大学的40位校史研究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校编写校史的进展情况和经验体会,在前两届高校校史研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如何编写我国高校校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编写高校校史的基本任务是“存史”、“教化”和“资治”、即揭示百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创办、发展的历史真相,总结一个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教训,为当前与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史是对学校发展的重要记录,校史精神的继承和演变对高等教育至关重要,校史的编写具有传承校史和展现大学良好风貌的双重作用。我国高校校史的编写越来越完善,但仍有值得改进之处。本文旨在结合中国高校校史编写的现状及问题,基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提出校史编写的可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史是对学校发展的重要记录,校史精神的继承和演变对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在学校风气的形成和学生塑造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旨在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提炼"信大精神",探析校史精神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对于高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时期。在高等学校向一流体系迈进和地方高校比重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把重点聚焦于地方高校的发展模式。新兴地方高校一定要有不同于传统大学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成功的大学都是那些勇于探索新型办学模式的大学。我国地方高校的实践为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其中积极探索创业型大学和服务型大学这两种发展模式值得重点推荐。  相似文献   

6.
对校史追溯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校史追溯问题的研究起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上半期。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撰写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一文 ,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校史追溯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近年来 ,随着不少大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 ,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再度引起人们关注。举行百年校庆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转变了高校学者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变革了知识保存和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图书馆的形式和内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为此采取了权变之策,广泛创办在线大学。其中最早开展在线课程的是琼斯国际大学;在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中而且是全美中学后高等教育机构中规模最大、注册生数最多、经济效益最突出的是菲尼克斯大学。营利性在线大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采用了同步教学、异步教学、交互式视频、音频传输等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开设的在线课程学位层次较低,门类较集中。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的角度,首先要从全球视野分析高等教育是怎样规划的。第一,传统大学是在不断地发展与继承,传统大学在变;第二,在发展过程中,应用型的高校是高等学校多样化的增长点;第三,新型的大学力图与过去的大学不一样,那些跟过去大学不一样的大学都取得了成功;第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非常注重高等学校体系建设,我想谈它怎样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9.
开放大学是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实体综合性大学为依托,在开放的公共教育环境下以满足学习者各种类型及层次的教育需求为目标,既坚持高等教育学历提升,又积极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及公共教育服务支持的开放性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大学促进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平化,也将终身教育的理念推行至实处。开放大学的质量保障涉及多个因素,要在学生、教师、课程和良好的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开放大学不仅仅应该充当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更应该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有形的教育机构中。鼓励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走向融合,这将会为高等教育全民化的到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继续教育》2014,(3):F0004-F0004
正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矿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51年天津办学时期的厂矿企业干部专修班,1955年创办夜大学教育,1956年创办高等函授教育,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1997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1.
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此,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由于就业指导课起步较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探讨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是高校的灵魂,也是其特色形成的起点,对新建院校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学理念固然是长期积淀的产物,更是新建院校特色形成的逻辑起点,这是从德国古典大学和美国早期实用主义大学得到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升本院校教师较老本科院校教师心理压力更大更多,其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培养目标的提升、学校办学功能的拓展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变改."这种过高的心理压力若长期得不到缓和和消除,势必阻碍新升本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建议新升本科院校领导,从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注重各硬、软环境建设,科学理顺学校内部机制的各种关系,全面提高和完善师资管理水平,以缓解、消除教师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起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我国高水平大学应根据科技发展态势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吸取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以大项目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起点,合理配置资源,创新学科管理机制,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校友是母校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反馈者、招生工作天然的推广员、就业工作的人脉资源与中外人文交流的坚实推动力量,高校应把握好这一宝贵资源,做好奖学金校友工作。考虑到目前国内的国际校友工作尚处于基础阶段,高校有必要从欧美大学较为丰富的校友工作经验、国内高校的中国校友工作经验及在其在国际校友工作方面的尝试中汲取精华,重视建设校友数据库、健全组织架构、引导校友反哺母校、提高校友服务品质、塑造在校生的校友意识等工作。校友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高校应起于打牢基础,扎实扩充规模,着眼长远提升,逐步打造出符合自身、国家、国际校友特色与需求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校友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例如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创业的政策扶持等,亟待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由于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创业资金不足、高校对于创业的重视程度等综合原因,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相关部门可从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毕业生素质,扩大政府优惠政策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大学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它的产生被赋予了过高的政治性目的,从而掩盖了大学本来应该具有的学术性目的。因此,中国近现代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有很浓厚的行政化管理色彩。本文主要对我国近现代大学的行政化管理色彩的源头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讨论大学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屈咏梅  屈险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05-106,110
从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入手,针对学生思想状况,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实现德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德育工作要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相似文献   

20.
While the ascendancy of market behaviours in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ies is well documented, the extent to which universities have transformed themselves into industry-like organisations has been called into question. So to what extent are universities displaying transformation in their core values? The concept of institutional logics, with its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ational design and underlying beliefs and values, shows potential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Yet study of institutional logics at the campus level has to date been limi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ree US research universities’ organising principles as expressed in key mission and planning documents over a 15-year period. Of the multiple strategies at play in the universities’ responses to potentially competing values, the creation of new, hybrid logic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he concept of hybrid logics suggests a promising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ow universities can and do manage tensions in their 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