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宁 《新闻与写作》2004,(2):29-30,39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王志的主持风格是冷静、质疑、尖锐,特别是质疑,旗帜鲜明的“质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被观众认可的质疑风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的提问风格。王志与年广九“面对面”,问题尖锐让人无法回避,使年光九无以回答,只好沉默。王志与孙渤“面对面”,对孙渤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王志与北京市代市长面对面是在4月30日。这一天正是北京“非典”疫情处在很危险的时刻,这一天,王岐山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王志在与王岐山的面对面中,表现了同别人、也同自己以往不同的提问技巧与风格,给人留下深刻…  相似文献   

3.
刘丹 《新闻传播》2005,(7):34-35
从《东方之子》、《新闻调查》到《面对面》,王志的主持风格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被部分观众所认可的“质疑”风格提问冷静、不动声色但步步为营,直抵矛盾要害,一对酒窝即使带有笑意,也让人担心里面隐藏着更深的“阴谋”。笔者现浅析一下王志主持风格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迸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他有着智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风格决定了一档栏目的好坏,大凡成功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总是以鲜明独特的主持风格出现,要么儒雅智慧,要么严谨理性.比如<新闻会客厅>中沈冰的从容大方、智慧敏捷,<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即兴式幽默,<面对面>中王志的质疑,环环相扣,都将个性魅力与风格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媒界大观     
2003年10月,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名嘴”王志就一系列中国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与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通过节目,默多克先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他说道:“我觉得中国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有非常非常悠久伟大的文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9.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一位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声名雀起,这不仅因为他冒着危险,多次率领摄制组深入重症监护室,制作出多期令人难忘的访谈节目,更是因为他在节目中那种“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以极强的公众意识,对高官平视,对新闻本质锲而不舍地采访和挖掘,从而满足人们知悉重要新闻人物和重大新闻的深度渴求。他因此被人称誉为“中国调查节目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王志,硕士。1989年开始干电视新闻,1994年加盟央视,主持《东方之子》、后任《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今年初开始担纲央视新推出的长篇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的主持人、制片人。职业理念:“要成为优秀的,首先必须是职业的。”  相似文献   

10.
欧阳询 《今传媒》2005,(9X):60-61
创建“面对面” 谈到王志与“面对面”栏目的关系,有人好奇地问,王志为什么会来“面对面”?,言外之意是,有了“面对面”才有了王志,但实际上是有了王志才有了“面对面”,王志是这一档新闻人物专访节目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1.
《面对面》于今年1月11日开播后,王志已经与胡润、牛群、刘子亮、洪昭光、孙渤、刘姝威等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收视率在所属的《东方时空》新闻栏目中名列前茅。由于非典肆虐,各种流言使得人心惶惶。4月19日,王志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这位国内权威的流行病学者用他的知识给全国观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后钟南山、张积慧、王岐山等几期内容的播出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王志的出色采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王志也由此声名远播。原本以为王志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接受采访,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王志联系。当王志告诉我可以采访的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新闻评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媒体中,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各省市台,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评论节目。同时,一批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也应运而生。应该说,电视新闻评论是一个新生事物,这类节目应该如何主持,是否应有别于其它电视节目,还没有定论。但无疑,中央电视台几位家喻户晓的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夹叙夹议的记者型主持风格,已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认可。他们带给观众的绝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和苍白的配音解说,而是在采访和主持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思辨意识。前期采访中的思辨意识作为一名评论性节目的主持人,在前期采…  相似文献   

13.
张蓓 《今传媒》2011,(10):1-3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央电视台绝大部分节目主持人都是科班出身,主持风格以正襟危坐、严肃庄重为主。而"名嘴"阿丘似乎是其中的"另类",他主持节目所采用的个性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视角,亦庄亦谐"说"新闻的方式,与传统的央视主持风格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正是这种看似"另类"的主持风格,却如一阵阵清新温暖的风,徐徐的吹进了观众的心中,颇受观众喜爱。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阿丘,男,全名邱孟煌,1968年出生于广州汕头,1989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毕业后进南宁棉纺印总厂;1992年进南宁艺术剧院任编剧;2003年,因在广西卫视主持《百姓专利》被央视相中,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任《社会记录》节目主持人;现主持中央电视台《生活早参考》栏目。其主持风格诙谐幽默、清新自然,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质疑是记者的职业要求,但也是一种独特的采访风格。我在采访的时候,很少按照采访对象的意思“顺毛捋”,反而是“逆毛捋”,我不会跟采访对象站在同一个立场,而是站在与采访对象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立场,这个立场代表着在这期节目里没有发言权的另一方新闻当事人,也代表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观众是我和采访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我在采访中很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陈栋 《今传媒》2006,(7X):4-6
徐俐,中央电视台国际中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入世报道等等。2005年的“直播新疆”更被喻为其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高峰。徐俐的播报风格活泼大方,又不失庄重。在海内外观众中拥有较高的美誉度。2006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徐俐新作《女人是一种态度》成为畅销书。  相似文献   

16.
高月:我和栏目一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主打栏目。从2001年开播至今,随着其独特的口述纪录风格的成熟,主持人高月也正为越来越多的热心观众所熟悉。第一次与她见面长谈,她言谈举止间的那份平和与沉静,便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交流魅力。在中央电视台《讲述》节目里,高月正是以亲切、自然地聆听嘉宾讲述作为主持风格的。她主持既不“抢镜”也不“呆板”,有人说,“高月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她用会说话的眼睛异乎寻常地用于倾听”,“高月主持的《讲述》,可以说是出镜最少、出声最少的,但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恰恰最深”。如果说,高月的这份优秀源自于她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谈话类节目的兴起,为“说”新闻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形式,并且培育了一个潜在的收视群体。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和一些卫视台的谈话类节目,以贴近生活的选题,令人关注的话题,吸引了大量普通百姓。一批富有思想、学识渊博、亲切随和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日益受到观众的欣赏和支持。他们的成功实践,令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意识到:充分发挥主持人在整档节目中的“穿针引线”作用,使他们成为观众信赖的可与之促膝谈心的朋友,对提高新闻类节目的收视率也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谈话类节目以贴近性的内容、平民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十年磨一剑     
2003年11月15日晚,第六届金话筒奖在山东淄博揭晓,第一个被宣布获奖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金话筒奖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在金话筒颁奖前不久举行的一次电视评论节目研讨会上,王志被邀请发言,他提到《面对面》在“非典”时期的报道给他带来名气时说,人们只看到我成名的那十天,但是如果没有我十年的积累,哪里会有这十天呢?因此,我们在穿透王志获得荣誉的光芒的同时,去审视他走过的十年,以及他在这十年中的积累与收获。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年底, 中央电视台因50名 电视主持人之间的 角逐而热闹非凡。这么大规模的电视台主持人选拔赛如此兴师动众地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50名主持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场上场下,紧张激烈的气氛感染了观众。其中一个让观众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他就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 压力下的一枚炸弹 已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担纲主持两年的撒贝宁,事实上已成了《今日说法》的一个王牌人物了,他俊朗、健康的形象,睿智生动又不乏沉稳的主持风格深得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可以说走进千家万户的…  相似文献   

20.
王志 《新闻与写作》2007,(12):38-39
尽管电视“面对面”中有的节目形态并不追求新闻时效性,但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场切合与否仍然会直接影响到电视“面对面”传播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