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安然 《林区教学》2014,(10):34-35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都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由于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了两部同为婚恋题材的小说所表达出的婚恋观有所不同。鉴于此,对两部作品体现出的不同婚恋观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读者深入了解此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及《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名著所折射出来的爱情婚姻观念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传统中西婚姻观的共同点及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章燕 《宜宾学院学报》2015,(2):34-38,46
《BJ单身日记》被称为后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它以后现代主义的姿态解构了《傲慢与偏见》中的两性关系,阐发了都市女性的新诉求:她们不再为维持生活或经济地位而选择婚姻,她们尊崇男女平等却也不再去夸大和强调男女在性别、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差异,而是对这些差异持宽容态度。《BJ单身日记》通过与《傲慢与偏见》的互文,打破了文本的稳定性,使文本向多元释义开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玲  刘玉霞  李健 《海外英语》2012,(11):237-238,252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初期最受欢迎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该文尝试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剖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的形成以探讨小说中偏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梁绮颜 《海外英语》2010,(2X):134-135
现代女性主义者认为,简·奥斯丁是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女性个人反抗的最初体现。该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四位女性:伊丽莎白.班纳特,夏绿蒂.卢卡斯,吉英.班纳特及彬格莱小姐的性格、命运对比,揭示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同时,该文还以伊丽莎白的女性形象,班纳特先生的父亲形象及《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体现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古嘉惠 《考试周刊》2014,(69):24-25
本文通过对吉英·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男性角色的性格和婚姻观进行剖析,讨论了十九世纪初期的中产阶级男士的个性特征及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李诗颖 《考试周刊》2007,(20):126-128
本文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从语篇系统的四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对中、英传统家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者在语篇和文化层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文章以社会历史美学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社会等级、经济地位、婚恋态度和习俗偏见的分析,进一步帮助人们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曾艳 《海外英语》2011,(13):281-282
基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社会文化背景,张力理论的视角中对《傲慢与偏见》中艺术与自然之间、人物之间的张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张力结构为《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方言问题,是造成对《红楼梦》与清代官话关系不同理解的根源。本文在全面研究《红楼梦》中所见现代汉语方言的基础上,参照《燕京妇语》和《广应官话》,探讨北京话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红楼梦》的语言体式,认为它代表了清代官话系统。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都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特征,对爱情都非常真挚和执著。但她们的结局却是殊途同归。一个是缺憾的悲惨命运,一个是完美的浪漫结局。文中主要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比较,来说明使女性形象获得恒久美的魅力和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
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却依然存在着可比性。文学的可比性是建立在作品的共相性基础上的。这两部作品的共相性,从根本说来,在于它们都是世情小说一类。关于世情小说,鲁迅先生有过很精辟的概括:“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亦或谓之‘世情书’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可以说,《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是一样儿女悲欢事,中英两本世情书。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谢丽 《英语辅导》2014,(1):191-193,197
本文采用整体细读法,从叙事学的时距角度出发,探讨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时距特点。重点讨论概述、场景、省略、停顿,这四种时距表达方式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简·奥斯丁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场景的表达形式,对塑造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距的使用方式对《傲慢与偏见》的节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该小说整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以绅士婚恋题材写作而著称。《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分别为二人代表作。本文重点研究两部其中的绅士形象:费兹威廉.达西与爱德华.罗切斯特。本文通过对两人性格(伦敦蝴蝶与帝国鹰)、阶级立场(保守者与开拓者)及爱情观(爱情勇士兼男性引路人)异同点的探析,旨在说明两位绅士性格迥异,拥有不同的理想追求,但在爱情方面却一致充当着女主人公的男性引路人。他们绅士形象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当时英国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人物的语言艺术张力。文章解析《傲慢与偏见》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成长逻辑,探讨作者简·奥斯汀使用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通过其语言模式的前后对比,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带有偏见的少女伊丽莎白形象;通过描写对待旁人先后性格上的转变,讽刺了达西的傲慢;利用在不同环境中的语言对比,凸显出了班纳特夫妇的愚昧无知;通过前后的言行反差,一步步夯实了威科姆的虚伪狭隘。  相似文献   

19.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作品,该作主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相对真实地反应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和人物风貌以及当时的语言特色。文章结合《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实例,结合语义学和语用学两种理论的综合分析方法,剖析文中出现的语言特点以及交际作用,阐述语义学与语用学在话语分析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里收有灯谜二十七则。《红楼梦》借助灯谜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增添悲剧气氛。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摈弃了文人对于民间谜语的偏见,创作了有“江湖意”的字谜、物谜,显现出曹雪芹向民间谜语学习的诚挚态度。而《红楼梦》里的“竹夫人”、“风筝”等谜语却在民间流传。《红楼梦》中灯谜的出现既是清朝岁时习俗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与清朝兴盛的谜语研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