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风与涵养     
<正>那时我刚从台湾回来,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折合人民币200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设计的,获得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100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  相似文献   

2.
论苏门门风     
苏门门风.指苏门人士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人生观念、学理想和行为准则,并且形成同门风尚。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人士,在学事业上,以追求“不朽”为共同的使命感;在立身行事上。以人格的独立与自由为共同追求;在创作风格上以发扬创新精神、发展独特个性为最显艺术特色。这种门风的形成,既有宋代士风和化环境的影响,也是苏门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苏轼的人格、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是苏门门风最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门风与涵养     
  相似文献   

4.
魏晋吴姓陆氏门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的江南土著大族中 ,以吴郡陆氏人才最多 ,家族最盛。这与陆氏门风有很大关系。孙吴江东化过程中 ,各大族形成了独特的门风 ,魏晋时期陆氏门风表现为忠。与吴姓张、朱、顾氏以及琅邪王氏相比 ,陆氏在忠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陆氏门风形成于儒家“臣事君以忠”及孝道原则 ,对于陆氏家族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朝时期(东晋、宋、齐、梁、陈)王谢家族的文学艺术生活十分丰富,王谢子弟人才辈出,世代不绝。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他们累世位居高官,随之而来的物质生活极端优裕,为他们保持优美门风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社会上层的重视以及王谢家族维系家声的自身要求也是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提起家风,人们一般都会提起《颜氏家训》.这部由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所撰的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称之为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分7卷,由20篇组成:卷一,有《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卷二,有《风操》《慕贤》;卷三,有《勉学》;卷四,有《文章》《名实》《涉务》;卷五,有《省事》《止足》《戒兵》《养生》《归心》;卷六,有《书证》;卷七,有《音辞》《杂艺》《终制》.古人评价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北齐黄门颜子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相似文献   

7.
六朝政治转型与吴兴沈氏的门风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渡于南汉之际的吴兴沈氏迫于生计,习武不辍,其家势亦渐趋雄厚,至晚在两晋之交发展成为声江左的豪族,不满于门阀政治格局而多次滋事的沈氏,尽管在东晋之世颇受重创,然则晋宋的王朝嬗递及元嘉中叶以降的动荡局势予其以武力显家的契机,进而厕身士流,沈攸之的乱败是沈氏由武入的转捩点,而门风转向的最终完成是在沈约时代。  相似文献   

8.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9.
庐江何氏家族世代崇尚儒学,精擅礼学,自两晋至南朝,其代表人物皆参预讨论国家典礼,特别在丧服制度和朝仪方面.何氏经师的这一学术风格体现了当时世族社会的文化倾向和特征.在家族内部,何氏尊礼集中地表现为崇尚孝友之道,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此外,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何氏家族自东晋开始明显玄化,玄学积累不断丰厚,至南朝出现了玄学方面的代表性人物.就其门风而言,东晋南朝时期,何氏家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隐逸名士,使其家族保持着清流风雅的特征,从而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这种儒玄双修的家族文化风尚,使何氏家族形成了富于弹性的互补的文化结构,有利于其家族地位维系与延续.  相似文献   

10.
一、梁启超的家教门风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在政治活动、学术、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但鲜为人知的是,对他的家庭来说,梁启超还是一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陈维崧一生经历贵介公子、江湖布衣、翰林词臣等社会身份的转变,但是他却始终保持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这种自觉而鲜明的身份意识成为陈维崧骈体文书写的基因、动力与精神。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与陈维崧骈体文书写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家世声华的自豪与锦心绣口的才学、清狂肆志的自傲与神龙夭矫的气势、时命牴牾的自叹与独标兴会的精神三个方面。世家子弟的身份意识造就了陈维崧骈体文的"心手独得处",使陈维崧的骈体文成为清初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文化精神的宝贵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