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低碳技术,把握CCS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研发投资、对于低炭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专利引用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即选取USPTO专利库,运用专利发展路径识别算法从专利引用的角度,绘制CCS技术发展图,识别CCS主要发展路径;并按不同发展阶段的CCS技术状态截面图分析CCS技术的特征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了CCS领域的主要技术、发展路径特点、发展趋势及热点。  相似文献   

2.
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支撑国家“碳中和”需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途径包括"减排"(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和"增汇"(增加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想方设法增汇,也即研发负排放的方法与途径,这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应强调主动作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和负排放研发前景。我国的海洋碳汇理论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并推动了科学与政策的连接。当前,应从顶层设计、及时布局,对外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对内结合国情大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打造负排放生态工程;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并通过大科学计划将其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恶劣影响,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是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法/过程]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II)检索有关“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的专利,开展专利分析:(1)对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对专利公开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以及研发团队合作关系等进行关联关系分析;(3)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基于专利被引频次分析“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领域的关键技术主题,以掌握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态势。[结果/结论]全球“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的研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中国和美国的专利量领先全球,是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较多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申请了专利,且全球企业间技术研发的合作较少;“碳捕捉”的材料、设备、系统以及“碳封存”的储存罐是研发热点,但“碳捕捉”技术较多关注能源开采、发电、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研发较少。从高被引专利来看,中国是该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在传统能源开采、工业生产、煤火发电等行业的碳捕捉方法、设备和系统技术研发较多;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如防爆防雷、农业生产等技术研发较少;相对于“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来说,“碳封存”技术则较为空白,这与“碳封存”技术的实现条件较为复杂以及成本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能源利用过程碳减排途径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梳理总结山东省在CCUS政策和标准、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和人才及专利方面的现状,分析当前山东发展CCUS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完善CCUS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加大CCUS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培育创新主体等战略力量、加强技术攻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尤其适合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目前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应当大力推广这项技术,但国内的相关立法和监管制度尚属空白。欧盟和美国制定了完善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立法,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建立科学的立法体系和监管体系,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包括风险评估、许可和担保、监测、报告和核查、安全退出、事故应急处理、责任追究和公众参与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_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碳青霉烯(carbapenem)类抗生素由于抗菌性能更具特色,优异品种不断涌现,已成为化学治疗药物中不可忽视的一支新生力量。本文通过对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针对检索得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专利申请的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地域分布、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为有效提高企业药物研发效率提供信息来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伟  张曼 《科技管理研究》2014,(5):110-114,119
运用专利和文献计量法从二氧化碳四类捕获技术(吸收、吸附、低温、薄膜)的数量、所用材料、研究方向及国家技术政策等几个角度进行技术发展态势分析,得出主要结论,CO2捕获技术主要分布在国际专利分类号(IPC)的F部、B部和C部,且吸收、吸附技术为使用最多的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为新型吸收技术,碳纤维复合吸附剂,纳米材料,高透过率、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膜材料,化学循环燃烧等领域;美国有关该技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应加大对各种捕获技术的研发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完善CCS技术相关政策,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洋波浪能国际专利布局现状,本文在检索查阅、归纳分析原始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海洋波浪能国际专利申请(公开)趋势、国家分布、主要专利权人及重点技术领域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剖析,从中可了解技术领先国家,重点公司及其技术,以期对我国海洋波浪能的研发机构、企业有所启发,以对我国海洋波浪能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专利类型、技术领域、专利分布情况及主要专利权人等方面分析了海洋波浪能中国专利布局现状,并根据专利分析结果对我国海洋波浪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在海洋波浪能技术方面已有初步的专利积累,并且其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海洋波浪能中国专利主要由我国个人所申请,此外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而我国介入海洋波浪能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太少。我国应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波浪能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海洋波浪能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国内碳纤维技术的专利申请量、生命周期、区域分布、主IPC分布、主要专利权人及其重点技术领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碳纤维技术的专利授权量、国别分布、主IPC分布、专利权人及研究热点等状况,两者分析和对比,以期为我国碳纤维技术发展提供有用的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专利分析,研究了北京纳米技术的发展态势,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北京纳米技术领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专利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我国纳米技术研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发力量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为主,清华大学研发优势明显;围绕纳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开展,但有合作深度与广度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企业技术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我国的企业技术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使企业制定出适宜的技术发展战略,本文将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中.根据企业的特征和不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适用范围,提出不同企业形态(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适宜的技术发展战略及重点,最后选择某个行业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生态圈视角出发,对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进行专利分析,研究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专利权人、专利地图、专利引证从时间生态因子、空间生态因子、个体生态因子和技术生态因子4个维度进行产业竞争态势的分析,其中,借助相对指标体系RPA比较区域生态位,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分析技术生态位。该理论及指数反映了此产业的生态竞争态势,揭示了区域的竞争强度,预测了产业内新兴技术,并从3个角度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替代性技术识别是企业进行技术战略选择的基础。目前,对替代性技术识别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很少采用定量方法,利用专利文献与技术的关联关系进行替代性技术识别的研究少之更少。笔者在总结了替代性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替代性技术识别方法框架,从核心性和相似性两个视角,综合利用文本挖掘、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应用功效矩阵等方法逐层递进式识别替代性技术。以基带芯片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际论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