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不仅是将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为具有一定技能的专门劳动力,而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现就其意义、基本思路及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些简单的理性思考。 一、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意义 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统一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的驱动下,形成读、写、背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如缺乏新意的…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性学习促高职教育特色之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倾斜政策支持下,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驶入快车道。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健康发展,成为国民教育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军,关键取决于我国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普通高级中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学习活动,而且其培养目标、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也非常适宜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及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学一门手艺,或是专才教育,而是应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在高职教育实施中,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创新精神、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进行定位,以确定高职教育的合理模式。一、培养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动中,且其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使劳动的技术含量、智力成分不断增大,从而使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促高职教育特色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驶入快车道。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健康发展,成为国民教育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军,关键取决于我国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手脑并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普通高级中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学习活动,而且其培养目标、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也非常适用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及…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专生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试就高职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实施措施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我们不仅在普通教育中要贯彻创新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素质的具备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每个劳动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基层人才的基地,高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就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含义、创新教育的内容及强调的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地位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取决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竞争,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观,高等院校要以此为指导,充分认识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动承担起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而科技是以知识为载体的,科技进步的快慢则取决于知识创新和应用的程度,所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创新和应用的关键是要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获得则来源于教育,由于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背后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而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是初步形成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宿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文认为,探究型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更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职教育应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也应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尤其要加大产学结合的力度和范围,培养各种创新人才,成为新技术、新知识应用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2.
陶潜毅 《中国培训》2006,(10):23-24
一、高职院校职后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机遇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等培训工程,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为高职院校的职后教育与培训指明了方向,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是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基本思路及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1世纪是创新能力大竞争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多少上。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劳动。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培养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制订创新教育目标及进行创造性教学等多方面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改进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关键,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徐艳 《教书育人》2012,(18):24-25
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笔者结合高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谈谈自身岗位工作中,实施"人人闪光"创新教育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时代要求 人类文明史是一个由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的发现、发明、创新组成的历史,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是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上,因此,全面提高和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先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伟  康刚 《教育与职业》2005,(18):23-24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但在教与学这个互动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怎么实行创新教育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浅析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创新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创新教育如何应用于高职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大学语文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完整的人格.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情报参考》2006,(5):10-1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提高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关键。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应更新观念,要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