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吴海跃 《语文知识》2004,(10):35-36
《语知识》2004年第5期刊登了张从林老师的《漫话荷花诗》,中在谈到诗人托物言志往往“借荷花赞美女性的美丽形象”时举了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荷叶(此处误写作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中对前两句分析道:“这首诗用碧绿的荷叶比喻少女的罗裙轻盈飘逸,用绽开的荷花比喻少女的脸庞娇嫩美丽。”  相似文献   

4.
王灿 《语文知识》2013,(3):92-93
朱湘是现代诗歌史上对格律诗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诗人,创造了像《采莲曲》这样富有古典情韵的诗篇,在诗歌中构筑了纯美的世界。但他生不逢时,现实的诸多焦虑使纯美的世界终成为虚无的乌托邦世界,内心的苦楚与焦虑难以释放,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莲是风靡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南朝中,文人拟作《采莲曲》大量出现,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南朝《采莲曲》最终沦为宫体诗,经过王勃、贺知章、李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发展,采莲歌曲恢复民间本色,焕发生机,具有丰富的内涵。采莲也从相对单纯的发展成为具有多重象征的母题。  相似文献   

6.
7.
采莲赋     
  相似文献   

8.
金鹏 《学语文》2005,(4):15-16
《荷塘月色》中有一段文字.向来语文教材中是给删掉的.及至2003年新版的高一语文教科书才又给重新添补上:  相似文献   

9.
故乡别曲     
记忆飞走之后被谁捡到,爱的惊叹号,我要孤单地思考。生命潮涨潮落,云卷云舒,我在生命的长河中摆渡,聆听尘世沧桑,聆听那翠绿的离别。  相似文献   

10.
长城曲     
跋山涉水,千军万马,一路东进。在一个风雪之夜,他的帐篷还依然亮着灯火,似散落在砂石与荒漠中的点点繁星,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11.
采莲题材的变化与美学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十分广泛。但追溯民间乐府的源头《诗经》,却发现后世诗歌中常见的采莲(采菱)题材缺失。本文就根据这一线索对采莲(采菱)题材变化进行分析,并对该题材的美学意义进行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12.
自汉乐府《江南》伊始,以采莲为主题的诗词从未间断。到了唐宋时代,采莲诗词伴随着唐诗宋词的繁荣,其成就达到了至高点。文章以唐宋采莲诗为范本,浅述江南采莲特有的习俗,以及采莲诗中反映出来的采莲情结和江南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冬之曲     
冬姑娘穿着白裙子,带着钢琴,踏着“风雪轮”悄悄地走来了。 她用轻柔的手指弹出一支和谐的冬之曲。公园里,小溪听了急忙穿上冰衣。  相似文献   

14.
花季有曲     
花季随旋律起舞,青春似音符跳动。 ——题记 谁说美妙的歌曲只能存在于如诗般的幻境?  相似文献   

15.
刘少杰 《语文知识》2003,(10):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是传统教材,历来为语文老师所喜爱。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对荷塘月色美景的讲授与欣赏,忽视了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分析,特别是对《西洲曲》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的分析,这样就影响了对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17.
荷花亦称莲花,又叫芙蓉、芙蕖、菡萏,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诗句。荷花除了可供观赏外。它的种子可以食用。夏秋之际.江南妇女驾小舟出没于莲塘.采摘莲子.汉时文人往往将此情此景摄入诗赋,唐代也有不少诗歌吟咏这一古老而又情趣别具的劳动形式与劳动场面。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引用了两首诗.一首诗是南朝梁代皇帝萧绎的《采莲赋》中的一段,一首是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作引用的这两首诗在中起什么作用?笔试作如下解读。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的我们,蹦蹦跳跳在成长的台阶上,深一脚、浅一脚,走出了属于我们的成长六步曲。  相似文献   

20.
塞下曲     
卢纶 《小学生天地》2011,(11):20-21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赏析]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四周漆黑一片。突然,大雁受了惊,从栖身的地方飞了起来,原来是敌军首领趁着黑夜偷偷地逃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