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设计严顺珍,王玲,黄明芬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大部分(直线和线段、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其周长的计算),共计12课时。一、总体目标说明本单元教学强调运用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建立起相关概...  相似文献   

2.
<正>【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三个课时,是在认识角以及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特征的理解是抽象的,笔者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探索、建构,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第100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基础。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P_(100)—P_(102)),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好它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做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相似文献   

5.
李慧 《陕西教育》2006,(7):44-4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在小学几何知识的开头。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本单元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直观入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想、画、量、算中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包括三小节:直线和线段,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通用教材相比,删去了“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把“三角形的内角和”改为选学内容,增加了操作和作图的内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地教学。有些几何图形虽然在低年级出现过,但是大都属直观描述,本单元在以前教学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新内容,加强图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线和角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垂直和平行是认识几何图形特征的基本概念,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做活动角,进一步感知角,进而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观察实物,感…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以及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思考的重要基础。教材由学生经常玩的搭积木游戏引入,吸引  相似文献   

12.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4,(41):66-67
正一、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学会用直尺正确画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摆一摆"等)认识角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指认出现实中的角及其各部分名称,会用各种材料做出或画出角,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以及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思考的重要基础。教材由学生经常玩的搭积木游戏引入,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沿着长方体、  相似文献   

14.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传统的几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几何形体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课例有不少,自己以前也上过这  相似文献   

15.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张代红“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6~67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线段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简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也是今后学习几何...  相似文献   

17.
万珣芳 《现代教学》2013,(11):45-4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是上海二期课改小学数学第三册几何小实验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已经接触过不少表面是方形的物体,但那只是从生活现象的角度来观察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会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二年级时认识了角和直角。本课程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与角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单元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面图形,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  相似文献   

20.
杨永Qin 《云南教育》2001,(21):41-4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九义”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这三种图形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已初步认识过,这里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准备。平行四边形属于初步的直观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三种图形的教学尺度。教材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编排在一起,便于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看一看、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去发现这三种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这三种图形作铺垫。针对教材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的动态图像直观演示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