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从1922年起就常到清华授课。他上课前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也有一点儿。给当时听过他讲座的清华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聘书赴天津将聘书送达梁启超处。梁启超欣然同意就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清华终于聘到梁启超这一学术文化、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梁启超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第一位导师。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从1922年起就常到清华授课。他上课前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也有一点儿。给当时听过他的讲座的清华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聘书赴天津将聘书送达梁启超处。梁启超欣然同意就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清华终于聘到梁启超这一学术文化、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梁启超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第一位导师。其他三位导师分别是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  相似文献   

3.
杨兰琴 《河北教育》2005,(24):42-42
1925年,清华国学院聘有四位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这四位大师,学术造诣自然博大精深,而且,工于对联。他们各自都有不少为人称道的佳作,特别是他们撰写的四副“厚味”挽联,更是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刊林撷思     
《师道》2024,(1):61-62
<正>黄景仁诗以独特的风格和意象在清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取得了较高成就,在时人和后世中有较高声誉。包世臣称其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张维屏盛赞其为天才、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洪亮吉评其为“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翁方纲称其“君才似太白,同辈无其豪”;袁枚也说“中有黄滔今李白,看潮七古冠钱唐”。郁达夫说“吟笔心仪黄仲则,忧时伤势折英才”,对黄景仁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5.
《中华读书报》曾发表了历史系几位教授写的文章,其中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有人说清华学校研究院,有人说清华国学研究院,很多老先生说的则是清华国学院。三种说法,略有不同。葛兆光的说法比较准确,是清华学校研究院。但是,说国学研究院,国学院也都可以。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那天起,就一直是座大师云集、人才萃的圣殿。①以文科而言,早年的那一代清华学人,几乎创造了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半壁江山。②早期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其学问才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③集学者、文学家于一身的朱自  相似文献   

7.
陈寅恪,国学大师、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20世纪中国顶尖学之一,被学界誉为“教授的教授”。他曾留学日、德、法、瑞、美等国,通晓十几门外语.其述被同行奉为上上之作、必读之书。就连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也对陈钦佩有加,自谦地表示,自己等身的述,尚不及陈寅恪寥寥几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9.
被人们誉为“象牙宝塔”的高等学府,历来是思想巨人、学术泰斗的诞生之地。而中华百年,论学府之必举清华、北大为至尊;迢迢岁月,成名于清华园中、未名湖畔的饱学之士,也灿若星辰。然而,欲说秀中之秀、一代奇才者,当推本栏推出的“清华北大四才子”。他们是清华、北大永不熄灭的火种,是清华、北大永存的灵魂。他们以超凡的才情、丰厚的学术建树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在清华、北大这莘莘学子魂牵梦萦、负笈求学的圣地留下了他们伟岸的身姿!  相似文献   

10.
<正>在清华,各个院系都有独门秘笈。一眼看去,都是书生意气,细思之下,又全是江湖豪情。百年来,清华院系之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为此,我们兵分几路闯江湖,搜古籍、觅历史、访江湖人士……"船舶系"们2011年,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见之武林小报,引发各路围观。它的主人叫李鸿樾,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这张"史上最牛毕业证书"的导师一栏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的名字。"博雅堂"的一位先生江力感叹:"这就是江湖上传闻已久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开创之初就威震八方,4年间的70多位传人中,有50余名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由于种种原因,国学研究院在1929年停办,但关于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12.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6,(28):96-99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想无论对于梅贻琦先生熟悉与否,大多数人都应对这句响彻中国高等教育界的经典话语有所耳闻。然而,与其高亢语调截然相反的是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默默耕耘的十七年。 梅贻琦先生为人谦逊少语,注重实干,时人称其为“寡言君子”。与同为校长之任的胡适先生相比,他远没有那么“大名鼎鼎”。但是,梅贻琦先生以其特有的、低调的处世风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使得清华大学在十年间后来居上,成为在学术和名气上均可比肩北京大学的知名学府。可以说,他在一生之中只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是成功地出长清华大学并奠定其校格。毫无疑问,梅贻琦先生在清华校长任上多年来的呕心沥血以至死而后已,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1998年第 2期刊登的《周扬谈三十年代鲁迅和文艺问题》一文 ,披露了周扬 1983年 12月 2 6日在一个学术座谈的谈话 ,主题是评价鲁迅 ,实际上也包括了毛泽东。贯穿整个“评价”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 ,是称天才。周扬的天才论严重悖离历史唯物主义 ,陷入了庸俗社会学的误区。其一是鲁迅、毛泽东及众多杰出人物都反对称天才 ;其二是肯定鲁迅是天才的论据难以使人信服 ;其三是强调“先知先觉”,理论上欠妥当 ,实践上很有害 ;其四是天才是个假象概念 ,无法作科学解释 ,马克思主义者以慎用为宜。  相似文献   

14.
老清华史学虽历时不长,但其进程异常繁覆.清华学校时期,梁启超等人就已将新史学初步引入清华;至罗家伦时期,清华史学近代化提速,尤其是“科学的中国近代史”茁壮成长;随后,在蒋廷黻治下,清华史学日臻极盛,其中中国近代史、日俄史研究均冠居全国,形成了强大的头等学者群,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硕果累累、驰誉国际.蒋去后,雷海宗继续引领清华史学稳健成长.但在抗战结束后急遽的历史鼎革中,清华史学也随环境的嬗变而明显衰退.“校史”与“国史”息息相关,老清华学术是近代中国的产物,而老清华史学又是老清华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衰嬗变的进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5.
清华国学研究院从其开办到解散仅有四年,然而,在这名师主授的四年中,清华国学院却创造了近现代大学史上短暂的辉煌.品味这个在我国大学发展史上近乎“神话”的一页,就会发现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得以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实现,首先要归功于《研究院章程》制度设计及其有效执行.《章程》中对学科建设、教学、招生等诸方面独树一帜的规定,对于我国当代大学制度变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导师是研究生的信仰之师、学问之师、品行之师。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学术逻辑意蕴在于:导师和研究生是致力于寻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致力于恪守学术道德的道德共同体、致力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的命运共同体。遵循其意蕴旨归,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学术逻辑的实现理路在于:以导师的学术忠诚唤醒研究生的学术激情、当好学术传导人;以导师的学术操守涵养研究生的学术格局、当好学术训导人;以导师的学术心态优化研究生的学术生态、当好学术引导人。  相似文献   

17.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8.
“学术民工”与“学术老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不少研究生都“尊”称自己是“学术民工”,而将导师呼为“老板”、“包工头”。明眼人一瞧便知:研究生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而“学术民工”却人在屋檐下,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暂不提研究生自身将来有多大作为,而就其群体来讲,在人们眼中已属于知识分子上层人士了。研究生作为  相似文献   

19.
皇甫谧是魏晋间的医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史书已载其生平,称其为安定朝那人。①但安定朝那当今何处,尚存异议。有称“今甘肃灵台人”的;②有称“今甘肃平凉西郊人”的;③也有称“今甘肃平凉西北人”的;④也有认为是“今宁夏固原东南人”的。⑤古代安定朝那实指安定郡朝那县。“朝那”一词用作地名,在我们这个区域并不少见。如在今华亭、泾源之交有“朝那湫”;泾川城郊有“朝那沟”;镇原县境有“朝那”城;灵台县今也有  相似文献   

20.
成功之道     
有人问高尔基怎样可成为天才,他说:“人的天才是火花,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强迫让它燃烧起来成为熊熊大火的办法,只能是劳动,天才就是劳动。”黑兹利特说:“成功之道在于你为获得成功所作出积极的努力,而不在于预先就衡量这种成功的价值。”张广厚说:“学习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华罗庚教导青少年的一句话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