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它应该是音乐教学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聆听呢?  相似文献   

2.
德国音乐家舒曼说:"音乐教育,听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生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针对课堂中的无效聆听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手段让学生进行有效聆听,本文从欣赏、歌唱、器乐课三方面谈了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聆听之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欧阳海波 《考试周刊》2009,(32):235-235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启迪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流畅、动听的语言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让学生懂得,学习音乐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振兴民族的自强心。感受与鉴赏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我在教学中,充分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房倩 《山东教育》2008,(6):50-50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喜爱音乐,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就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自动、积极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8.
李丹 《新课程研究》2009,(12):176-17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具有感受性的特点。儿童的天性与灵性,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具有天生的敏锐。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有效的听觉体验也是有效音乐课堂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某些教师过多地用一些形象化的描述、比喻来向学生解释音乐作品,或者过分地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把原本完整的音乐切割成一块块的知识点去讲述练习,忽略了音乐极其丰富的音响的存在,违背了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的特征。这种讲解式的、模仿式的教学模式用多了,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吴晓凤 《黑河教育》2012,(12):71-71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理解音乐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根据儿童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把音乐教学与游戏、舞蹈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抽象的音乐概念、原理以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让小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将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在趣味化的音乐教学中掌握知识,培养音乐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愉快教学”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愉快教学,就是激发兴趣,创造情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师生均在教与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针对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较弱的年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我们教者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相辅相成,让快乐引领课堂,让音乐愉悦童心,让音乐课堂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人类的本能——聆听不仅成为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日益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追求有效的聆听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理念下乐游戏中渗透游戏精神的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音乐学习溶于游戏之中,二是主张在音。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以游戏精神渗透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音乐实践活动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灵魂。但教师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和名称时,往往注重其抽象性,将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割裂开来。这时,我们灌输着技巧、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内心音乐听觉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想象能力,它是凭借记忆想象和思维来表现音乐,由于长期对音乐的积累,音乐想象力就越丰富,内心音乐听觉就越发达,这些音乐思维活动离不开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将外界获得的音乐印象长期地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唱轻听的问题,本文围绕优化听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