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关注个性、培养能力,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特色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一、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我国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钱学森  相似文献   

2.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学习领域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参照这种精神,职业学校应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多年以来,从职业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出发,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作过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小学教育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发展的全面性,通过科学开发校本课程,能够合理保障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分别从教学规划,校本教研,学生体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更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课程。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中应用STEM理念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现阶段小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因此,文章将简单对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的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与改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本研究以河南省宁陵县石桥镇中心小学为调查对象,试图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提供有效建议本文以实证研究理论为指导,旨在进一步推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对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开展,积极探寻与学校相符的教学活动,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做足充分的准备。基于此,先是概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开发的具体意义,接着从多个方面重点探究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一、落实校本培训,转变教师思想意识1.集中共学。充分借助网络优势,采取每周轮流讲座的形式,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校级,另一个是镇级。具体操作时,由主讲人将讲座材料及附以的学习心得收藏到学校及镇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共享文件夹中,挂在学校网站上,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阅览,再写出学习心得。为保证资料的价值性和适用性,每位主讲人在准备讲座材料的过程中,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规定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反思等收获不同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结合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分析了农村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突破的难题,并提出了在农村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程是一门以生为本、以校为本、以生活为本的活的课程。但在实践中,原有的德育课程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德育目标定得过高,学生不易理解;品德、心理、班队活动的课程内容有重复,比较零散,缺乏系列性和综合性,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课时安排不充裕:教育方式仍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轻体验,轻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如何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综合德育课程体系?这是解决德育课程存在问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课程是一门以生为本、以校为本、以生活为本的活的课程。但在实践中,原有的德育课程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德育目标定得过高,学生不易理解;品德、心理、班队活动的课程内容有重复,比较零散,缺乏系列性和综合性,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课时安排不充裕;教育方式仍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轻体验,轻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如何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  相似文献   

11.
吴忠棋 《新教师》2022,(3):88-89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在考察、设计、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增强实践能力.因此,因地制宜,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应对WTO对教育的挑战的需要,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民族团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民族团结方面的与学生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它有别于学科课程,又与学科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学校的新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14.
课程的实质就是一种育人活动的规划方案。既有相对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主要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通过选用、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特征以及独特的教育功能.基于此,葫芦岛市连山世纪小学立足实际,形成了"以科研带动课程建构""围绕劳动教育延伸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体验性强的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板块中的社区服务与社区活动领域及研究性学习领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校可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本文论述了基于特色资源,让综合实践课程整合化;渗透民族文化,让综合实践内容实效化;营造仿真主题氛围,让综合实践活动互动化;通过"前延后续",让综合实践活动实现长程化的校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进行有效地加以整合。随着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增多,如何实现有机整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非本校本课程,以其现实性、生成性、丰富性的鲜明特点,实现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在课程设置、人员安排、时间利用上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采用自我学习、小组学习、科组学习、学校学习等方式,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等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文章;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为教师解读课程;立足校本,把"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题;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9.
20.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是“迟来的爱”。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都已重视开发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它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纵观几年来的开设情况,反思课改以来我们教育教学的现状,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向和追求,学生缺失的正是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每天只顾埋头于书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