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在来不及按正常程序请求国家机关或有关部门保护合法权益的紧急情况下,采用暴力或避险措施并造成相应损害结果,以保护合法权益的应急性权利。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同异关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与正确行使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权利。一、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最古老的辩护制度,历来是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和美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借鉴其合理因素,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普遍性权利行为。我国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赋予公民防卫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即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救济措施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入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然而,正当防卫毕竟是通过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方法来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以暴拒暴,以恶御恶”的行为。因此,公民正当防卫权的行使必须遵守必要的限制,而不能无限制地滥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包括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而违背国家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初衷。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二十条的规…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界鉴于社会治安状况不佳、"79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力度不大,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企盼通过立法来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暴力犯罪,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规范司法行为、正确适用法律.然而,这种立法意图不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施成效来看,仍存在诸如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效果不明显、"无限防卫权"易被滥用诱发更多的犯罪、制度不严密易致司法实践中的随意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分析新刑法确立的正当防卫制度的内容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发展、性质、立法意图及我国社会治安现状等方面来看,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是特殊防卫权而不是无限当防卫或无限防卫权  相似文献   

6.
1997年刑法规定了特殊防卫权这一重要制度。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特殊防卫权立法化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大多数人认为,特殊防卫权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的确立,为公民同正在进行的某些特定暴力犯罪作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它比一般的正当防卫行为更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为此,有必要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这一新发展——特殊防卫权的立法背景、构成特征、法律适用、价值评价等相关问题逐一研讨,以求得对这一问题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自助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私力救济方式,我国现行的民法并没有确立自助行为制度,这是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制度中的一个缺陷。在未来民法典的编订过程中,应注意自助行为行使的目的、主体、内容、时间界限、行使方式、行使标准及行使限度等,将其确认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相当的民事权利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立法机关在1997年修改刑法时,专门在正当防卫制度中增设了特殊防卫权,但是关于特殊防卫权的立法缺乏严谨性,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应该对其进行修改,从而促进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并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各国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已广泛运用在西方的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也遭到该理论的冲击。我们应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专家证言引入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以体现司法公正和对受虐者人身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中"防卫性"成立条件的具体认定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刑法制度的规定和多家专家学者的精辟阐述,尤其是紧密结合六起涉及到正当防卫问题的实际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进行实务剖析和论证,并力图在法理和立法、司法特别是司法适用角度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