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希腊罗马神话为绚丽多彩的古欧洲文化画上了不可缺少的一笔。作为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女神,从阿芙洛狄忒到维纳斯,这位女神身上的人性与神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本文从身世传说,战争之端,航海保护神,风流韵事四个方面来描述和分析阿芙洛狄忒,从而深入思考希腊人对爱与美的追求,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5,(3):32-32
正如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迥忒,美到极致的双鱼座同时也是最爱美的星座,当然会想方设法展现自己的温柔和美丽。  相似文献   

4.
比雷埃夫斯是雅典最主要的港口,此处的阿芙洛蒂忒圣所十分特别,有别于女神通常在神话中的爱神形象,她在那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海神。以往对阿提卡地区阿芙洛蒂忒崇拜的研究,多集中在雅典城内而很少关注她在港口的圣所。本文将考察比雷埃夫斯港阿芙洛蒂忒圣所的来历,分析阿芙洛蒂忒的海神属性及其作用,并说明雅典人的海洋事业与他们对这位女神的崇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试论师爱     
试论师爱杨梅青(一)爱,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爱有多程类型,诸如亲情之爱、男女情爱、以及同志之爱、战友之爱、朋友之爱等。其中师爱;是教师从教育的宗旨和规律出发,向学生表达的一种纯洁而真挚、普遍而持久的情感。概括地说,师爱有如下几个特征。一...  相似文献   

6.
简述中国女神形象在远古神话中非常伟大,但随社会发展而衰落的事实。指出在东南地区有两位女神,即福建民间信仰体系中临水夫人与妈祖,却在唐宋后影响力日渐增强。论述她们由人成神,成为山地女神与海洋女神以及受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影响,还被分别赋予家事与国事职能原因。最后指出即使在当代,妈祖仍具有重要的政治使命,是海峡两岸的和平女神。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角度,对东方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形成方式、传播方式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了解妈祖崇拜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判定泉商文化的核心精神,需要从泉州历史兴衰和时代崛起的全过程作历史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考量。泉商文化的核心精神是泉州海洋文明的产物,是以海洋文明蕴涵的和平与进取精神为特质。泉商文化的核心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仁爱"本质精神,祈求妈祖等神祇保佑平安的和平精神,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局面所表现的开放包容、和睦共赢、重义求利的海交贸易精神,元末与明清时期泉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爱拼敢赢、敢于犯禁的进取精神,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呈现的创新发展、公平竞争、和谐共富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9.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长期以来一直被西方学者视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古希腊雕刻艺术中的珍品,被认为是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 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已成年,美丽无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常取材于有关她的传说故事,在雕刻、绘画  相似文献   

10.
女神降格论在中国神话学界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此论调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命题基础上的。此观点的三大理论前提存在缺陷:将"母系制"完全等同于"母权制",将原始"大母神"作为基点来看待女神的发展演变,只强调男权社会中的男女的对立关系而忽视其统一、平等、依附、转化等其他关系。女神研究的理论前提之所以存在着上述缺陷,主要是因为受到文化单线进化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西隆安县南圩镇"2·19"传统文化节的壮族花婆神文化特色明显,对其历史变革进行阐述,挖掘"2.19"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进一步保护"2·19"传统文化的对策,将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对增强民族团结,维护"两个共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神》研究中对《女神》初版本和《女神》时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多元性的忽略,缘于五四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经验图式,这一接受心理直接影响到《女神》的风格定位和批评模式。当今,作为历史中的文本,《女神》召唤着多元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高禖是与社日一样古老的名词,山西河津市高禖神就是女娲,高禖庙供奉的就是女娲。高襟、女娲与远古社会的生育、繁殖、部落文明、华夏文明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4.
“天后”、“天上圣母”称号溯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引证相关档案和文献史料,论述多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出版的许多妈祖研究著作,因袭“天后”之称源于康熙二十三年加封、“天上圣母”之称源于道光十九年加封这一传统说法是错误的,两种称号实均源自民间,前一称号后来获得清朝廷认可,而后一称号则始终停留在民间的自发传播。  相似文献   

15.
《女神》研究中的众多“共识”已经停滞了对《女神》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女神》的“横空出世”,横扫的不只是旧体诗,它还终结了同时代的早期白话诗,这使得中国现代新诗没有从直白浅露的“白话”起步,而是从一种自由创作精神起步。《女神》在五四新坛出现的意义在于它以对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开了一代诗风,这与《尝试集》等新诗集有着根本的不同。《女神》带给中国新诗发展的真正影响在于现代诗性思维方式对新诗创作艺术构思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在壮族的神话传说中,姆六甲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女神。姆六甲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力地位,是神圣的创世女神。然而,随着壮族社会的发展,姆六甲的神格逐步下降。最终,嬗变为世俗空间的生育女神——花婆。花婆信仰在当下壮族民众的生活空间里依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吸收了我国古代孔子、庄子、王阳明等人的哲学思想,同时受到斯宾诺沙、古印度《奥义书》哲学影响。他强调“本体即神,神即自然”的思想,无疑是对传统的大胆挑战,它一改以往人们对传统人格神的理解,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8.
大女神崇拜反映了人类女权制时代的状况,研究大女神崇拜有助于理解原始思维和原始宗教,但大女神在世界古代各民族的神话中几近绝迹。本从古代神话中试图寻找、剥离、确认大女神,并涉及其崇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造词理据与汉字中的构形理据是先民观照、体察、感悟“名”“物”关系的心理镜像。由此沿波讨源,考释女娲神话起源。从造词理据看,“娲”即“蛙”;从构形理据看,“娲”为“ (锅),又源于葫芦。女娲是先民蛙图腾与葫芦图腾由共时异象分立到历时异象演化整合凝聚而成的综合性图腾,或者说,是先民生殖崇拜观念下多源混生的生殖女神。从女娲神话意象组合看,在出土文物层面,女娲神话几经演化最后定格于人类最早的炊煮器陶 (锅),饰有蛙纹、形圆腹大源于葫芦的陶 (锅)正是女娲神话的写实雕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