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文章根据1978—2006年云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以全省16个州市为基本地域单元,综合地分析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状况,提出了云南各州市经济发展日趋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并探讨了原因。  相似文献   

2.
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角度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并运用差异系数分析方法,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区域经济差异的趋势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的差异一直存在;区域经济的差异仍在轻微扩大。建立环新疆经济圈地缘经济合作组织来协调各国间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性,提出规模差异、相对差异的概念及测度指标,以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状况,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情况进行测度,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能为实现特定经济空间内区域物流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良健  龚星文  朱石牛 《资源科学》2014,36(7):1336-1346
本文从全国和省际两个层面、案件宗数及违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现状及相关特征,采用锡尔指数和艾肯森指数等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11年间土地违法现象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当前的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解探讨。结论显示:①我国近10年的土地违法案件宗数呈现三阶段的波浪式下降态势,但涉案面积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程度在10年间不断加深;②非法占地行为成为我国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最主要构成因素;③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区域差异在近10年间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态势;④我国土地违法的高发区、次高发区、次低发区及低发区四大区域的总差异中,区域间差异占主导,但2008年以来区域内差异呈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确立创新空间报酬递增理念,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做了重新审视。我国省级空间尺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投入、需求、政策等传统区域差异变量未能完整解释导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产生的全部原因;新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创新互动溢出、空间报酬递增及要素跨区域流动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也具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发现目前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专利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发展差异是区域内或区域间经济和社会的非均衡性,本文从区域专利发展的角度,分别采用标准差方法和变异系数法,以万人专利申请量为指标,从区域专利发展的绝对差异和区域专利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对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区域发展空间差异SOM网络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适宇  厉红梅 《科技通报》2007,23(4):609-616
区域发展空间差异是目前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开展区域发展空间差异SOM网络判定研究。分析广东省区域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SOM网络在区域发展空间差异判定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可划分为两大类型:珠三角区域组与外围区域组。珠三角区域间的发展差异整体上要大于外围区域间的发展差异;②广东省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现状是区域自然条件、“梯度推移”发展战略、人口素质以及政府管理水平等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③SOM网络具有对样本质量要求不高、可视化能力强等优点,在区域发展空间差异定量化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及对数离差均值等指标对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中国能源消费差异的成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特征,且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最为明显,西部次之,中部地区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最小。Shapley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城市化次之,政府干预是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第三大贡献因素,且贡献度呈现逐年递增特点,研发投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促使人们关注R&D活动的发展情况。从R&D活动本身入手,可以分析我国区域R&D活动的基本状况及其各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造成区域R&D活动发展差异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充分刻画了我国区域R&D活动的发展状态,为实现对区域R&D活动的合理调控和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双对数”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加大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湖北省出口贸易发展中区域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湖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的分析三个主体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势互补、经济一体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芮旸  李炬霖  李同昇 《资源科学》2020,42(1):172-183
通过构建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heil指数、Wolfson极化指数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3—2017年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经历“上升(2003—2009年)—稳定(2010—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演进过程;②Theil指数和Wolfson极化指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内部不均衡性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达86.81%;③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时空分布格局,关中渭北旱原、宝鸡市和榆林市北部区县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值区和热点地区,且高值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以及向三大地理区域过渡地带扩展的趋势明显;④质量效益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最大准则层障碍因素,年平均障碍度为41.58%,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劳均经济作物产出以及畜产品产出水平是主要障碍因子。最后,针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突出问题,结合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江苏  孙威  余建辉 《资源科学》2020,42(12):2285-2299
黄河流域是中国生态脆弱性较典型的国土空间范围,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差异大,研究两者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对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很重要。在三生空间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测度了流域内两类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均变化较大,生活空间上升显著,资源型城市生态空间被生活、生产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②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具有空间聚集特征,三生空间的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较稳定。③对于影响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要素(经济和人口)而言,经济发展更易扰动三生空间变化。在经济和人口要素的影响下,非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较大,而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差异较小,其可能的原因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多样而资源型城市相对单一有关。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两类城市内部。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区域差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空间的区域差异,对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产生主要影响。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威  薛领 《资源科学》2022,44(6):1252-1266
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不仅受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集聚经济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改变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交通通达性、功能布局等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条件,重塑地区经济地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参照,过于强调资源本底,仅仅评估现状,也缺乏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的评估。因此,单纯依靠“双评价”对未来国土空间演化趋势和土地供需展开研判不够准确,对集聚经济的重视亦不足。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讨和辨识国土空间演化过程的多种影响因素和机制,建立一个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国土空间演化模拟分析平台,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整合实现机器学习和演化模拟。其次,在对比分析与校正的基础上,设置5种未来区域发展战略情景,对云南省全域进行高分辨率模拟分析,并据此对“双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研究表明:①包含集聚经济因素的模拟结果更能反映空间经济活动的规律,且有更高的模拟精度。②各种区域战略的实施均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其中综合统筹和农业优先两种情景更有利于地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空间的开发工作。③基于综合统筹情景修正的“双评价”结果,进一步识别出了云南省国土空间适宜建设区、储备建设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在补充现有“双评价”结果的同时进一步对云南省现有国土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本文阐释了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的空间经济机理,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以及“双评价”的修正,提供科学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田毕飞  陈紫若 《软科学》2016,(10):11-15
利用中国2002~2012年间31个省市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从社会、经济与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创业活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创业活动活跃区域与不活跃区域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两种分类,剖析了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促进中国各区域创业活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旨在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市人才开发能力与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1 012份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才开发由科技开发、配置开发、教育开发、健康开发4个基本维度构成,共涵盖17个具体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指数体系实践评估,发现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的人才开发情况具有地区内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差异性,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并将其与滞后1期的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基于指数评价结果,借助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才“引、用、育、留”角度为区域人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通过发达国家提供低碳技术与资金而建设的减排项目,它作为低碳技术的载体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是CDM项目的大国,为了研究CDM项目在我国分布的区域差异性,首先用聚类法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5类区域。然后对各区域2005-2013年CDM项目数量与其技术投入、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关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投入对CDM项目分布的影响为负,区域项目数量越多则技术投入的影响越大;经济发展对CDM项目分布则有正向的影响,经济水平越高的区域对环境改善的需求越大从而更愿意投资CDM项目;而产业结构对CDM项目分布的影响亦为正并且是造成CDM项目分布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越大则CDM项目的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