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宇 《文教资料》2012,(20):41-42
本文概述了后殖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后殖民主义背景下的翻译研究,讨论了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语境下,翻译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应采取何种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闻翻译与国家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后殖民主义是为消除殖民思想而对西方霸权进行的质疑和拒斥,也是对西方话语权力的重审。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既是一种殖民手段,也是一种解殖民手段。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对新闻翻译中采用的方法及其体现出的殖民倾向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解殖民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翻译理论对外来语的引进和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审视近年来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概况以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结合我国外来语引入的历史和现状,探讨该理论对我国外来语的引进和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文教资料》2009,(16):33-34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人文学科领域里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研究只是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以及学者对后殖民主义研究的相关争论分析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视角,以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东方译者翻译的西方小说《天路历程》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差异.分析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处理宗教文化差异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后反映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后殖民语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电影翻译提倡归化的翻译策略不同,后殖民理论给中文电影片名英译时异化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向英美观众的异化的翻译策略可以抵抗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确立其文化身份、促进多元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在翻译领域中的一种应用形态与研究范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赛义德、斯皮瓦克、尼南贾纳等后殖民主义学者对该翻译理论进行了崭新视角的研究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和置换后的两种文化问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理查?雅克摩德将其定义为译者使译文产生的"权力的失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学者们试图通过揭露翻译在政治角度的这种本质体现,探究权力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神翻译"是一种网络流行的翻译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应该被禁止或打压。"神翻译","土"到极致的本地化翻译,还有故意误译,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化,同时也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抵抗。  相似文献   

9.
左苏皖 《文教资料》2010,(22):56-57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一直被当作反殖民的经典小说来阅读。该作浸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印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殖民主义的痛斥。在后殖民理论兴起之后,评论家对它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本文从小说中作者对印度的描写和人物刻画以及话语分析入手,揭示了作者在叙述中固有的西方立场。福斯特虽然竭力来避免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极力推崇人文主义,但是他在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也不能避免的落入了东方主义的视角。在《印度之行》中,作者无意识的贯彻了其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想以及西方的优越意识。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转播源语新闻,从其本质和目的而言,是对源语新闻的再传播。作为再传播主体和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后殖民语境下,不仅承担着源语电视新闻受众和再传播者的角色,还担负了解殖民主义、抵抗文化霸权、为弱势文化表达诉求、确立本土文化地位的重要任务,应该发挥其主体性,以再传播为宗旨,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完成新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当代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受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辜鸿铭作为东学西传的代表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在将中国经典古籍英译时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源于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巨大压力。当今作为传播中国文化主体的中国译者在中学西译中,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语境,应采取适度异化的翻译策略,体现中国文本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与强势文化的对话中喊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翻译便会同时体现源语语言文化和译语语言文化的特点。本文采用了后殖民翻译理论,为翻译中的杂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今日中国》中软新闻翻译文本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新闻译文是杂合的译文。更确切说,新闻译文是以异化为主的杂合译文。这种双重特质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近些年来后殖民主义翻译的概况,深入分析后殖民主义对整个翻译理论体系造成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探讨其尚且存在的一些不足来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以及译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翻译中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以批判的策略,引导翻译研究从语言的层面迈向了广阔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给予翻译深刻而具现实意义的揭示。我国的翻译研究要全面反思中外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从而找出一条基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又借鉴到西方先进翻译理论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斯皮瓦克的作品集多种理论于一体 ,涉及题材广泛 ,语言晦涩难懂 ,因而对中国的译者是严峻的挑战。王丽丽同志在翻译斯氏的《三位妇女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一文时出现了一些误读和误译 ,王文的误译大多是由于译者对斯氏的论点以及她讨论的三部作品缺乏了解所致。另外还须注意斯皮瓦克作品中具有特殊含义的Subaltern一词在汉语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韦新建 《红领巾》2005,(4):45-48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对话根本无法实现。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认为: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杂合的译文有利于实现弱势文化的非边缘化和多元共存互补的文化全球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