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克拉克(A.Clark)与查尔默斯(D.Chalmers)通过思想实验论证外在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凸显外在环境在心灵中的构成性地位,继而提出延展心灵论题:世界的一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信念不局限在大脑中,心灵已经延展到世界。延展心灵论在近期西方认知与心灵哲学界引起极大的争论,亚当斯、鲁伯特、福多等人分别对延展心灵论的同等原则、耦合-构成、倾向性信念和即时信念等进行了质疑与批判;而克拉克、梅纳瑞等则进行了回应与辩护。更有部分学者,比如坎曼诺、安德森、麦冉,对延展心灵论进行修正与发展,提出了整合心灵、进化心灵等。延展心灵论可能在理论上还存在不足,但是它对心-身-世界问题的新思考,对于揭示心灵与认知的机制具有深刻的哲学和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很多高职学生个人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极不健全,出现了心理缺陷或亚健康状态。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灵健康和心灵成长,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高职院校教师关心学生心灵成长的必要性、当前高职学生有那些心理缺陷、成因及促进高职学生心灵成长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松开孩子们笔端的桎梏,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享受自然,与心灵对话,让作文成为他们真情的流露,心灵的告白。  相似文献   

4.
邓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2):134-134,136
从图书管理员心灵研究和读者心灵研究两个方面,探讨了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之间心灵的和谐问题,为其他图书管理员和读者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寻找安全岛     
不久前,在北京出现了一家心灵商店,专售安全感、勇气、智慧、宽容、热情等心灵商品,它们被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引得很多人争相购买。在这些心灵商品中,安全感卖得最好。如此看来,即使时代发展迅速,我们的需索越来越多,对我们的心灵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肩负起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方略,心灵教育理念在于面向美的心灵,达到心灵的和谐有序。心灵教育倡导的阶段性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书明 《科教文汇》2010,(27):9-9,11
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很重要,可他们身上越来越多的缺点令人忧心如焚。家长要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教师要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社会要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松开孩子们笔端的桎梏,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享受自然,与心灵对话,让作文成为他们真情的流露,心灵的告白。  相似文献   

9.
谢祝英 《科教文汇》2012,(6):10-10,43
想教育好学生,一定要学会打开学生的心灵那扇门,在学生的心灵上耕耘,将"理想""责任""诚信""平等"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它发芽、开花,最终结出累累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对意识及其结构,意向性的分析与理解,对塞尔心灵本质的思想作梳理.心灵的本质为意识一系列的特征所标明,心灵的运作则由意向性所揭示.  相似文献   

11.
周钰 《科教文汇》2011,(15):13-13,19
笔者是一名年轻班主任,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缺乏经验,工作方法不当导致班级工作病入膏肓,自己在学生心中完全是"局外人"。在试着用"自己人效应"作为良药后,病症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建华 《科教文汇》2014,(7):117-118
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一种美学思想。“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仁”的心灵,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基础,而社会中腐蚀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使得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需吸取儒家美学思想精髓,净化心灵,提高情操。  相似文献   

13.
项能翠 《科教文汇》2011,(8):53-53,61
作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儿童世界。对于患有“恋母情结”的学生.我们要主动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索他们心灵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刘咏堂 《科教文汇》2012,(26):182-183
"90后"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比较普遍地存在失衡心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分析研究"90后"大学生失衡心态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探索调控和解决的办法,对于"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伟毅 《科教文汇》2011,(16):12-12,17
用"抗大精神"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包括:用"抗大精神"促使大学生坚定信念、激发斗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等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传坤 《科教文汇》2013,(23):64-65
《枕草子》是清少纳言根据自己在宫中的供职经历而创作的随笔作品。代表着平安王朝传统审美意识的"をかし(趣味)"和"あはれ(情趣)"等词语在作品中随处所见,并成为该作品重要的关键词。清少纳言根据自己的审美基准将白居易的诗文寓于作品中,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枕草子》中的所谓"审美意识"与白诗之间似乎存在着某些内在关联,通过这些关联或许可以找到白居易作品流行于平安王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科教文汇》2011,(20):101-102
2009年12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如皋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教育家论坛”即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研讨会”。“活动单导学”受到两岸三地专家的高度评价.国内外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如何将充分发挥学生主导性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去?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全  种即飞 《科教文汇》2011,(14):84-85
长期以来,为达到特定的合理目的,我们的教科书选入课本的作品,有的改变记叙顺序,有的删去一些句子或段略,有的译文的词语或句子耐不住推敲。改变固有的现状,回归文本的"真",绽放言语的"魂",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呼声。  相似文献   

19.
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实相,老子认为是存在于天地之先的"道",佛教认为是"空性"。老子之"道"与佛教的"空性"在本体论领域中,客观上存在契合或相似之处。这体现了人类思维的深刻统一性。将它们放在本体论领域展开对话,互相置入一个更广阔的哲学背景中,增添了其相互理解的维度和诠释境域,同时对于传承中华古代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冯金娣 《科教文汇》2014,(35):195-196
"热闹型"童话的出现,打破了童话形象注重教化的单调和偏狭局面,转为对儿童的个性自由与生命意识的关注和张扬。郑渊洁塑造的皮皮鲁这一形象,就是童话类型化形象向个性化形象转变的最好代表。他身上集中表现的,张扬个性的形象美、非凡热闹的幻想美、深邃理性的幽默美等美学特征,很好地阐释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