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3):34-35
"门罗主义"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在19世纪初期,美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拉美殖民地革命不断,欧洲列强的武力干涉及当时美国自身实力不足和扩张野心的膨胀催生出了"门罗主义"。同时,正是这种自身实力与扩张野心膨胀的矛盾性使得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既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又具有进步性和扩张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利益的霸权主义特征,学术界尚不见有专文论述,本文从历史到现实对之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与主权利益相对立的强权利益是国家利益中的霸权主义。美国的强权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在"二战"以前主要表现为把美国利益说成是别国利益;在二战以后到70年代,主要表现为所谓的"权力利益";70年代至苏联解体表现为所谓的"合作利益";苏联解体以来是所谓的"参与和扩展"利益。在上述具体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历史性、诡随性、贪婪性、欺骗性,是美国国家利益之霸权主义更深层次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战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干涉、扩张和控制。在此期间实行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泛美协会”及“睦邻政策”,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和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二战期间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得到了美洲国家的普遍接受,拉丁美洲真正沦为美国的“后院”。  相似文献   

4.
美国霸权主义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美国霸权主义的形成、发展、膨胀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也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分裂、解体有关。遏制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要靠兴邦。兴邦既是经济的 ,也是政治的 ,是全方位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考察美国霸权主义的历史轨迹来隐喻兴邦遏霸的战略、策略、途径、办法。文章避免了通常的空泛议论。  相似文献   

5.
进入 2 1世纪后 ,美国仍在推行独霸全球的战略。然而 ,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各种制约霸权主义的力量、因素的滋长与组合使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难以奏效。多极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逆流而动只能加速美国自身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基本点应该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战略;以邓小平外部思想为指导,揭露冷战后及21世纪美国对外战略的霸权主义实质和矛盾性;利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矛盾,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努力把握中美间的共同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使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其霸权主义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形势下,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是不可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文化也同样具有极大的侵略性。本文从美国文化霸权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入侵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侵略、干涉拉丁美洲的重要工具。门罗主义从形成时起,随着美国自身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相应地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探讨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美国对外扩张的发展规律,对于认清美国历史上一项外交政策从制定到应用及发展的全部实质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是一场有目的、有预谋的文化霸权行为。其主要方式是借助其文化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思想及其产品输出,如新闻、图书、出版、电影、电视、教育等,来传播、渗透,进而影响、控制别国人民的思想、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认清美国文化殖民的企图,并巩固我们本土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革命前后几十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们常常以"孤立""不卷入""中立"来概括。这似乎是一个普遍流行的神话,然而却是一个被误读的神话。首先,美国从来就不是孤立主义者,从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最初年月起,美国就有着一种积极的对外政策,这一点,浸透在美国人的清教理想和社会文化之中。其次,即便是将孤立主义定义为不介入欧洲政治事务,也仍然是夸大事实。一个从宗教情怀到社会文化都浸染着"积极的"对外取向的国家,是不会置身于欧洲事务之外的。再次,建国初期美国对欧洲的政策与其说是因为实力不济而不得不"敬而远之",毋宁说是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主动做出的取舍。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由于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格局缺乏对美国力量的制约,在经济实力再度领先的基础上,美国的霸权野心极度膨胀,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包括霸权的范围更广,也更具进攻性、侵略性、野蛮性。  相似文献   

13.
《门罗宣言》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于1823年12月2日以咨文形式发表的外交宣言。宣言所阐明的美国外交基本政策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对于门罗主义,中外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评价。少数学者认为,“门罗宣言的宣布,在客观上抵制了神圣同盟武装镇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阻止了复辟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意图,因而受到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欢迎。但另一方面,门罗宣言也暴露了美国侵略拉丁美洲的企图,把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禁脔。”“英国万般无奈地接受了门罗主义。  相似文献   

14.
虽然“新帝国论”在美国颇为时兴,但是目前“新帝国主义”还没有成为美国战略思想和外交政策的主流,其本身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受到许多因素的牵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于美国外交的研究,传统一般都强调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强调大棒金元政策对门罗主义的继承,而对于其中的一些不同之处所言甚少。对于门罗主义的性质,一向有反封建反干涉主义和扩张主义性质的两种观点争论。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台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无论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还是运行后果看,都具有典型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性,所以它们与门罗主义又有很大的不同,是对门罗主义的发展,导致其更具侵略扩张性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这致使二者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帝国主义仍然存在,但不存在帝国,美国不是帝国。  相似文献   

17.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打出手。于5月8日又公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使馆。这一野蛮的侵犯行为,严重违反了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二条第四款:“各会员国在其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和1964年4月生效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二十二条:“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及第二十九条:“外交代表人身不得侵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幅时事政治漫画。画中自行车前端的车杠深陷在泥中,后面的车轮被一根牛角样的楔子挡住,自行车图形是“伊拉克”的英文拼写“IRAQ”,这表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已经深陷泥潭。骑在车上、身穿绘有美国国旗图案T恤衫的人是美国总统布什。虽然他在伊拉克问题上进退两难,却装模作样地摆出很乐观的姿势。  相似文献   

19.
玻利瓦尔主义和门罗主义都产生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都强调拉丁美洲体系是不同于欧洲体系的,但是二者在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1945年至195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的矛盾日趋尖锐,使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从而逼迫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作出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