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温江斌 《知识窗》2010,(8X):66-69
武侠电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气质和品格,深刻地表现在电影的叙事风格上。本文通过对该时段武侠电影叙事风格的研究,旨在总结和归纳它们的叙事特征,并力图把握和揭示这种叙事风格变化后隐秘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小熊维尼     
《科学大众》2011,(9):20-21
"小熊维尼"作为迪士尼最最家喻户晓的角色,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有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以上世纪70年代由迪士尼公司推出的《小熊维尼历险记》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3.
随着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的公映,日本艺伎迅速成了全球观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300多年来,艺伎已经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一些著名的艺伎甚至对日本历史的走向有过微妙的影响。而且,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描写艺伎恋情的。被称作"艺伎道"的行为规范,也已经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一种生活和社交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艺伎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现代日本文化之中。日本艺伎,同富士山、樱花、相扑、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从不同角度折射日本大和文化的魅力。本文从艺妓题材电影文化角度结合中日两国的历史分析了艺伎文化唯美主意情调以及艺伎和日本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赵媛媛 《科教文汇》2007,(1):168-169
两个同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叛逆者,一个是中国的先锋派小说家,一个是日本最有实验精神的电影导演,他们都痴迷于暴力、死亡,作品的风格冷峻,倾向于审丑的美学风格。余华的创作风格用他的作品名概括就是“鲜血梅花”,梅花——灿烂的生,鲜血——绚美的死;北野武的创作风格用他的作品名概括就是“花火”,花——灿烂的生,火——绚美的死。  相似文献   

5.
刘纯  吴永娜 《科教文汇》2011,(25):151-151,199
本文以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灾难(战争)片为例,论述中国电影的类型化进程。以新世纪十年以来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和类型特征日渐明显为背景,在传统的将中国电影划分为主旋律片、商业片、艺术片的"三分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种能概括新时期中国电影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新的类型特征的电影类型划分体系。  相似文献   

6.
窦宝文 《科教文汇》2008,(2):148-148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技击性、哲理性、适应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技击性、哲理性、适应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张佳梅 《科教文汇》2010,(34):203-204
提及日本的大众文化,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日剧、动漫、游戏、流行音乐等,这些文化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涌向海外市场,风靡全球。那么,战后日本的大众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为何要把振兴内容产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大众文化的"软实力"有何重要意义?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盘旋 《中国科技信息》2011,(6):111-112,120
《菊花与刀》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具有"菊花"和"刀"所象征的二重性特点的日本文化面貌。此书作为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一向被认为对美国战后成功地接管日本提供了正确的分析,是人类学应用的成功例证。本文在肯定《菊花与刀》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同时,重新审视人类学应用的这种"成功",并反思作者所持的文化特殊论立场客观上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安作为目前唯一一位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他能够从容跨越东西方文明界限,同时征服文化背景迥异的中外观众,这与他独特的文化混血儿的身份密不可分。他既精通于向西方观众展示东方文化的奇观,又擅长于将西方文化面貌呈现在东方观众面前。在他的影片中,既有东方式的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将西方技法与东方神韵结合起来是李安电影的一大特色。李安独特的文化身份帮助他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  相似文献   

11.
施隽 《科教文汇》2014,(33):223-224
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的重要纽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从加强宣传、政府保护、非遗自救和谨防“大跃进”式文化保护等四个方面谈了一下自己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为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自己的一点心力。  相似文献   

12.
茅丽莎 《科教文汇》2014,(13):97-99
无论是华裔导演王颖还是华裔作家雷庭招均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处在美国主流文化边缘视角下的美籍华裔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热切关注,并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展现着对于中美文化冲突这一主题的热衷。与其他著名的华裔作品不同,《饮碗茶》敢于直面唐人街现实,以“家丑外扬”式的揭露来力图真实地再现唐人街生活,这一重要社会转型期的千姿百态,深入剖析作品中深刻思想和蕴含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从影片细节入手,结合小说文本来探析作品中的主题呈现,并运用英国文化学家斯图加特窑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深入探究主人公的文化认同进程。  相似文献   

13.
陈玉梅 《科教文汇》2013,(22):195-196
从新图书馆运动开始,图书馆不仅在形式上,也在人民的心中悄然发生着转变;图书馆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数字图书馆的转变。本文以图书馆在现实中对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作用为视角,阐述了图书馆在这一权益保障中的现实条件与紧迫性,发现我国图书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对图书馆可能进行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我国的图书馆革新与发展能成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文化权益实现的津梁、越来越走向世界化。  相似文献   

14.
冯元 《科教文汇》2014,(26):9-11
回顾意识形态发展历程,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已呈现明显的文化转向趋势。从意识形态内容上讲更重视人文主义关怀,从传播上讲更注重以文化为依托的隐性方式。然而由于传统文化根基不稳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意识形态的文化转向给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境。本文从思想、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出发,积极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体系,兼容并包其他文化,实现多渠道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促进意识形态更好地实现社会整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陆颖 《科教文汇》2011,(14):55-56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妇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她们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及其相关要素。交际者如果不能正确认知和体会本土文化与他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就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正确的文化认知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生活饮食由节俭寄托转向市场消费,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礼俗传承由仪式转向形式,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面对年俗的转化,我们要正视市场消费心理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复兴传统民间文化精神,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持存人文心态,守护节日民俗。  相似文献   

18.
侯刚 《科教文汇》2012,(26):161-161,163
与日本人的商务往来中,跨文化交流能力不可或缺,本文试从日本外教与学生的文化冲突案例出发,浅析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对日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毕德强  孟桂荣 《现代情报》2009,29(11):105-107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对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能给予了准确定位,充分论述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