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课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其二者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综合影响及其机制。本课题试图在生态系统论背景下,探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过程,用更加动态、全面的视角研究这一过程,期望能够澄清或深化前人的研究,并提出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儿童心理理论发  相似文献   

2.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的视角,结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遗传等个体因素和家庭等环境因素如何交互影响儿童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关于个体与环境因素交互影响儿童发展,目前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并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其中主要包括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优势敏感性模型、情境生物敏感性模型、感觉加工敏感性模型和环境敏感性模型。这些儿童发展的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尽管使用了不同的概念来解释环境因素如何与个体因素交互影响儿童发展,但都提出不同儿童的环境敏感性不同,有的儿童环境敏感性高,有的儿童环境敏感性低。儿童环境敏感性不同,受到的环境影响大小就不同,加之儿童成长中面对的环境因素千差万别,从而使得儿童形成多样性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4.
充分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儿童各方面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心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揭示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说明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中父母自身的特征及与孩子的人际互动等等对孩子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其次,揭示家庭因素中诸如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后,阐释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起着中介与调节作用.这充分说明应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是探讨工作特征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等结果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随着实证研究的积累,该模型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具体表现为:(1)对工作特征变量进行细分,将工作要求区分为挑战性要求和阻碍性要求并探讨对结果变量的不同影响,未来研究可尝试细分工作资源;(2)引入个体特征变量,如个体资源(包括乐观、自我效能感和基于组织的自尊)、心理弹性、心理资本和职业胜任力,未来可尝试补充其他类型的个体资源,并增加个体需求和动机、价值观等个体差异因素,以丰富已有变量;(3)组织内外变量的拓展,如增加工作重塑、组织因素和家庭因素,以扩展模型结构;(4)研究方法的改进,从最初的横断研究到两时点的追踪研究,再到多时点的长程追踪研究,以探索模型内部作用机制随着时间的演变规律。可以预见,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变量的丰富和方法的改进,将使模型结构更加科学、实践应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刘建君家庭环境是家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总和。具体指家庭的布置、陈设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笔。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家长们如何给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呢?方法很多,在此给大家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7.
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探索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结果和模型。根据理论抽样原则选取18名在青少年时期丧亲(父或母去世)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分析数据,运用编码分析软件Atlas.ti 5.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面非常广泛,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个体功能(学校适应、生活方式、情绪、人格、人际关系、价值观),还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沟通)间接影响其个体功能。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并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任务交互作用。丧亲对青少年心理既有负面影响,又为其带来成长的动力。在程度、过程、影响因素方面具有个体差异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丧亲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研究的文献回顾,发现校园欺凌研究有四种视角:个体视角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人格特质、社会认知等对欺凌发生的影响;群体视角运用群体社会化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支配理论和地位关系理论等阐释校园欺凌的群体互动机理;家校系统视角重点分析了学校和家庭这两大微观环境对校园欺凌发生的影响;社会情境视角则重点关注污名与歧视、社会性别规范和教育文化等宏观环境对校园欺凌的形塑作用。不同视角下的校园欺凌研究自成体系、各有侧重。未来研究需要重视研究视角之间的深度融合、不同层面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中国社会情境下校园欺凌的发生机理。相关部门应针对青少年个体、同伴群体、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分别开展防治校园欺凌实践。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家庭子女结构作为切入点,以家庭教育支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子女结构对家庭教育支出影响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二孩”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支出总量较少,但是单个子女获得的家庭教育支出更多;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受子女数量的影响最大;在“二孩”家庭内部,生育间隔越大,单个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即平均教育支出越多,生育间隔的长度与子女教育支出之间存在“U”形关系。这一发现验证和丰富了资源稀释理论,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推行与放开,以及家庭生育行为的引导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理论与方法研究明显落后于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发展、家庭变迁影响家庭教育的过程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受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束缚,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仍呈现出保守、封闭、简单、单向及个体化等特点。①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而家庭教育的个体化、生活化等非正规教育特点与正规教育研究方法之间的矛盾是关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以家庭这个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为教育环境,在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中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2.
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学习社区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对虚拟社区的采纳是开展虚拟社区学习的前提。以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作为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行为视角识别和分析影响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因素,建立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前因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技术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行为受学习者的个体特征、虚拟社区的环境特征和虚拟社区的技术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影响的显著性与强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家庭环境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 春节晚会上“上梁与下梁”小品中的那位只知赌牌、喝酒的父亲,把家庭搞得一塌糊涂,孩子的一日三餐无人料理,生活杂乱无章……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无法安心学习,也根本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要想有好的家庭教育,就必须有好的家庭环境——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人口大规模地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地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社会化理论,通过结构和过程两个视角,对影响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家庭内部环境、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外部环境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个体品德养成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并称为影响个体品德养成的三大生态系统。儿童期是个体品德养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模仿和从众,而家庭又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在个体品德养成方面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会对儿童品德养成产生影响。因此,为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必须努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道德培养、个人品行都起着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变迁使家庭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严重缺失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新一代年轻人心理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性格成长也出现了一些障碍,所以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迫在眉睫。通过对新时期家庭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根源所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家庭环境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期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来改变目前新一代年轻人思想政治教育失衡现状,帮助年轻一代培养健康的性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个体成长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更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根源性因素。本研究以家庭和谐为基础,探讨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同胞出生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在我国学界非常鲜见,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探讨同胞出生后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理论阐释其影响机制.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同胞出生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压力事件,有可能演化为心理危机;发展心理学者认为同胞出生是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契机;生态心理学者更关注儿童在所处生态环境中的改变.整合以上多元视角,同胞出生后儿童经历了一个适应历程,产生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这取决于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应该为儿童构建积极的环境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裴燕燕 《江苏教育》2022,(32):46-49
积极关注并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家庭教育、学校环境、个体因素3个层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依据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情绪ABC理论,从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潜能开发、归因方式等维度出发,提出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业成绩差异除源于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动机、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非智力因素中,家庭背景由于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理念、思维模式直接相关,因而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中的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从而分析学生家庭教育背景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